庾艷艷
摘 要:語文課程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在課堂中完成的,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必然會受到語文老師的影響和熏陶。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卻存在著諸多不足。本文筆者結合實踐,通過深入的分析思考,針對小學低段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教學語言 問題 應對策略
教學語言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一再強調:凡是當教師的人絕無例外地要學好語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學工作。因為教師無論是實施課堂教學還是師生情感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弊鳛樾W低段語文教師,面對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對課堂教學語言的準確把握更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當前小學低段語文教師教學語言方面的不足
1.普通話不夠標準。標準的普通話是指在發(fā)音、吐字、音量、語速等方面符合要求。國家語委要求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應該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標準。但是我們很多老師受方音影響,tq不分,dj不分,把“藍天”讀作“藍千”,把“大地”讀作“大計”,甚至區(qū)分不清楚四聲變化,讀出來怪腔怪調。成人之間的交流,可能大家都會彼此理解,但是面對低年級學生,這樣的普通話就成了教學上的障礙,導致學生學習語言產生偏差。
2.語法不夠規(guī)范。低段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規(guī)范,至少要做到完整、簡潔、通暢?!巴暾敝钢髦^賓語俱全,不至于影響到低年級學生聽不明白老師究竟在說什么?!昂啙崱笔钦f低段語文教師要善于用簡短明了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能長篇大論,更不能黏黏糊糊,前言不搭后語。 “通暢”指無句法、用詞、邏輯錯誤,要選擇恰當的詞和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教學用語成為一種有選擇、有組織的語言,從而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嚴密性和邏輯性。像“云對雨,雪對風,那這幾個生字你們了解不了解呢”這樣的問句令人費解。類似于“圖畫可以幫我們記憶有關”“水是什么形狀”“山清水秀柳綠桃紅都是植物”之類的語句堅決不能出自于語文老師之口。教師的教學語言層次分明,句句扣題,簡潔明快,不東拉西扯,也不猛然跳躍,使學生聽起來脈絡清楚,涇渭分明,才能啟發(fā)思維活動;也只有用規(guī)范的語言講授知識,表情達意才能準確、明白,才能使學生更充分地感受語言之美和語文的魅力。
3.課堂語言缺乏變化,缺少童趣。小學低段的孩子年齡小,無意注意占絕對優(yōu)勢,他們對邏輯性雖強但平鋪直敘缺乏變化的教學語言并不感興趣。相反,他們對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充滿趣味、貼近自己生活實際的語言非常敏感。每一個方正的漢字、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每一位個性鮮明的人,都可以通過教師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和恰當的肢體語言作用于學生的耳目,滲透于學生的心田,令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4.課堂教學語言指向不明。課堂導入語言平淡無奇,既無法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又不能很好切入文本,甚至讓學生感覺新課好難,缺少趣味性;過渡語言隨心所欲想哪說哪,離題萬里而不自知,缺少關聯(lián)性;問題設計過寬過大,學生不知道從哪里切入回答,或者只問一些“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的是非問題,引發(fā)不了學生的深入思考,缺少啟發(fā)性;評價語言單一,除了“你真棒”就是“三鼓掌”,對學生的回答評價缺少針對性、激勵性和引導性。
二、提高教師教學語言運用能力的應對策略
1.提高教師個人素養(yǎng)。“言為心聲”,思想蒼白、內心荒涼的人說不出富有哲理熱情如火的話語。同樣,一個不熱愛學生、不熱愛教學的老師也不會對課堂對學生產生熾熱的情感,當然也不能夠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展開教學。當然,教師也只是普通人,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公郁悶焦慮煩惱等不良情緒,工作中也避免不了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會幫助教師用語言轉化僵局,贏得學生。
2.不斷學習,提升文化修養(yǎng)。向書本學習,向孩子學習,向有經驗的同行學習,向名家大師學習,廣泛汲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不斷提高語言文化修養(yǎng)。
向教材學。一年級教學難點之一的漢語拼音教學,許多教師存在認不得、讀不準的問題。筆者就聽過有的老師把yun 這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進行拼讀,把zi ci si ri yuan 等拼讀的就更多了。教學四聲時候音高不準,把第三聲315的音高讀成513,把單韻母o錯讀成“窩”更是普遍現(xiàn)象。這些發(fā)音要領、拼讀規(guī)則等都在《現(xiàn)代漢語》或教學參考書中有詳盡具體的講解。教師如果能結合教學重讀教材,有意識地反復矯正經常練習,形成良好習慣,必能發(fā)音準確。
向孩子學。語文來源于生活,小學低段學生的語言充滿童真童趣,富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疤栂耦w橘子糖”“奶奶撓麥子呢”“秋天來了,大樹抖落了一身樹葉”等等想象奇特,用詞特別有感情有創(chuàng)意。低年級語文教師若能永葆童心,善于傾聽孩子說話,語言表達就能貼近孩子的生活。
3.結合學校的教研工作實際,把教師的教學語言作為專門的研究專題進行研討交流。在教研活動中,搜集各種類型的典型案例分門別類歸納整理,針對性地設計導語、過渡語、問題設計、小結歸納、課堂評價訓練,通過反復練習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語言的關注程度,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凝練性、生動性,提高小學低段課堂教學效益。
4.及時補充學科專業(yè)知識和教育心理學專業(yè)知識。
教學語言的運用也涉及到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師,教師的教學語言更是確保教學過程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因為低段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更需要教師結合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對其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的教學語言對于小學低段學生具有更大的示范性和影響力。因此,小學低段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規(guī)范簡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范例,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廣大語文教師致力于建設“學習語用”的語文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