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霞
摘 要:漢語拼音是識字閱讀和講好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也是小學生認知銜接的橋梁和紐帶,但漢語拼音教學相對抽象枯燥,加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接觸它,所以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講要掌握好漢語拼音是有一定難度的。本文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現階段我國拼音教學的實踐經驗,初步探討了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拼音 教學 創(chuàng)新方法
一、學習漢語拼音的意義
將近50年來,國務院及其有關組成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推行漢語拼音的法規(guī)、文件和規(guī)范標準,對漢語拼音在教育、文化、工業(yè)、貿易、科技、外交、通信、交通、鐵路、民航、體育、衛(wèi)生、公安、旅游、測繪、城建以及民族事務等領域的推廣使用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并采取措施認真落實。目前,漢語拼音的推行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漢語拼音已經成為億萬群眾普遍掌握的一種重要知識技能,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漢語拼音是我國語言文字史上的重要創(chuàng)新,對學習、普及漢語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在經濟、社會、軍事、外交、民族團結等各個領域中都立下了不朽功績。在信息社會中,漢語拼音更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實踐證明,漢語拼音是我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漢語拼音教學的基本情況
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初入學的特點,拼音教學多采用傳統私塾的啟蒙式方法。但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提倡教育創(chuàng)新的今天,這種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法以不足用。
反思當前的漢語拼音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封閉、限制的現象。如教學手段貧乏,一味地從拼音到拼音的單調教學形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收效甚微;教學空間局限在課堂和書本之中,忽視了社會環(huán)境對語音學習帶來的影響因素很少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使用漢語拼音的條件和機會,拼音得不到很好的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面臨著難教、難學的現象。
新的形勢要求拼音教學以更多樣的形式,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到腦思考,動口表達,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樂趣。
三、漢語拼音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
1.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進行教學
兒童認識事物總是從整體感知入手,再到部分,最后回到整體。遵循兒童的這一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在復韻母和音節(jié)教學中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即首先聯系圖畫或具體事物,從具有具體意義的詞語中帶出音節(jié),再根據初入學兒童整體識別的心理特征,先教學生借助口語中的第一個漢字的音從整體上認讀這個音節(jié),使音節(jié)同所代表的具體事物建立起聯系;之后再進行分析。復韻母分析音素,音節(jié)分析聲韻、調。進而讓學生了解、掌握復韻母及兩拼音節(jié)的成音方法;最后再回到音節(jié)詞語上來,組詞、擴句、發(fā)展語言。
2.在情趣盎然的環(huán)境中學習拼音
(1)開放教學媒介——跟電腦交朋友
隨著21世紀的到來,電腦與人類的關系更加密切。電腦和網絡是現代人的學習媒介,小學生學了部分拼音以后,在學有余力的時候,在電腦上用“全拼音輸入法”打出不帶調的音節(jié), 如“women(我們)” 、“xigua”( 西瓜)等生活中熟悉的詞語。在鍵盤上識記拼音字母, 學生興趣盎然, 大大提高了拼音字母的識記速度。
(2)開放學習環(huán)境——讓教室會說話
為了滿足每個孩子的學習欲望,形成適合不同個體的開放學習方式,教師要善于為低年級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濃厚的學習拼音的氛圍,把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室布置成“拼音樂園” 。為每個學生做一塊姓名牌,給漢字注上拼音,掛在墻上,讓孩子們用拼音介紹自己的名字并認識同伴; 把聲母韻母和新學的帶彩圖的音節(jié)貼在墻上,隨時可以見到,防止遺忘;給教室的每件東西都貼上“拼音標簽”。
3.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拼音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正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適應學生認知的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采取的教學方法!手段要靈活多樣,富有童心,饒有童趣,使學生學習興趣迅速被激發(f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啟動敏銳的思維,引起豐富的想象。
教師在漢語拼音階段的教學方式選擇中,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兩個關系:
(1)動與靜結合的關系——發(fā)現式學習
一年級學生不宜過長時間靜聽教師講課,要挖掘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能。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問題、學習新知,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
(2)知識與能力的關系——遷移式學習
這就要求教師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的框框里解放出來,不僅教給漢語拼音的知識而且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遷移運用中提高認讀和拼讀的能力,并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
在拼音集中學習階段,除了教材中安排的讀詞、學問、讀兒歌等訓練,還可以結合每天的新課學習進行評選當天“幸運之星”活動,把每天學習的新字母與有關同學的名字出現在“幸運之星卡”上,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漢語拼音的作用真不小。這個實踐活動至少有這幾點好處:體驗到漢語拼音的用處;希望自己的名字早日出現;認識了不少同學的名字;有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增強了學好漢語拼音的興趣與信心。
結語
中國的基礎教育歷來重視知識體系的構建,重視對知識的積累和灌輸,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而發(fā)達國家的基礎教育則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重視對知識的拓展和創(chuàng)造,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和批判。源于這樣的背景,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從重知識的構建而轉為對知識的運用。為此,對漢語拼音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尤顯重要??傊疂h語拼音教學貴在得法,我們要善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孩子們學得高興,學得快樂,讓拼音教學成為歡樂的海洋,讓學生在樂中激情,情中誘思,思中求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