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依雯
從近幾年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鍛煉積極性的數(shù)據(jù)研究結果中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滑及普遍缺乏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我國對于大學生體質下滑這一現(xiàn)象格外重視,并頒布相關文件。國辦發(fā)[2016]2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中提到強化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健康中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體育教育是國民體育教育的基礎。體育課堂教學是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育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途徑,而通常鍛煉動機指導著鍛煉行為的產生。本文旨在研究高校體育課堂氛圍對大學生鍛煉動機的影響,通過文獻資料法在已有的理論研究基礎上剖析體育課堂氛圍和大學生鍛煉動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為體育教師在課堂中營造出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動機氛圍提供理論指導,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價值觀,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運動技能的掌握和自身身體素質水平。
體育課堂氛圍是體育課堂教學的精神環(huán)境,是在課堂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與學的活動而形成的某種占優(yōu)勢的穩(wěn)定情感體驗及對待教學活動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綜合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就會以直接的外部刺激的形式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教師的正面引導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營造出積極活躍的體育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最大發(fā)揮自身運動方面的潛力,培養(yǎng)對運動項目的濃厚興趣,熟練掌握運動專項技能,并逐漸養(yǎng)成自覺運動鍛煉的意識。
教師的自我調控。首先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對自身情感,教法教態(tài),語言行為進行自控,盡量避免一切不符合教育的心境產生。其次要求教師對課堂中的突發(fā)狀況和緊急問題能冷靜自若并及時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最后要求體育教師對課堂的節(jié)奏進行調控,根據(jù)學生上課狀態(tài),技能掌握程度,身體素質情況對課堂的運動量和組織教法進行及時調節(jié)。
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條件。體育課堂上的氣氛是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是教學過程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這種表現(xiàn)形式受教學內容的制約。因此,也可以說,體育課課堂的氣氛與體育教學的關系是形成和內容的關系。只有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特點,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才能營造出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是課堂教學的情景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點,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和諧。體育課堂心理氛圍的優(yōu)化對于大學生的認知、情緒情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和身心健康的維護具有重要意義。高校體育教師應通過為大學生設立適宜的體育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對大學生實施民主管理和提出適度期望來優(yōu)化高校體育課堂心理氛圍。體育課堂心理氛圍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流動變化性的特點,會成為一種團體的環(huán)境壓力而對每個成員產生影響,并持續(xù)一段時間。但課堂心理氛圍會有起伏,從而對每個成員的情感產生沖擊和感染,使每個成員的心理活動隨課堂心理氣氛的變化而變化。
動機氣氛作為環(huán)境因素影響學生的目標定向方式,同時影響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評價和獎勵過程,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務結構和參加者彼此的關系決定了課堂上出現(xiàn)學習動機氣氛或成績動機氣氛。在以學習氣氛為主的體育課中,學生為掌握技術而努力練習,與自己相比較有進步就能得到表揚。在以成績氣氛為主的體育課中,教師只對成績超過他人的學生給予表揚。
鍛煉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內部心里動因,它是在個體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活動的需要與參與運動的環(huán)境誘因的相互影響下產生的。鍛煉動機對體育鍛煉行為起著定向,始動,調節(jié),強化和維持的功能,對體育鍛煉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健康信念模型是建立在需要和動機理論,認知理論和價值期望理論的基礎上,關注人對健康的態(tài)度和信念,重視影響信念的內外因素。這個模型也被應用于鍛煉心理學。人們一般不會主動進行體育鍛煉,除非他們具備了一定水平的鍛煉動機和鍛煉知識,或認為自己有潛在的健康問題,或明白了進行體育鍛煉的好處并且感覺到完成運動并不困難。
自我效能理論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評估的結果不僅影響個體目標的選擇,還會影響到個體的行為方式。在行動遇到困難時,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會影響到人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決心,影響人行為的堅持性。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增加個體對成功的體驗,增加替代性體驗和語言說服來培養(yǎng)。
內部動機理論一自我決定理論該理論認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形成一個連續(xù)體。內部動機指行為的激發(fā)是為了快樂和行為本身,如果我鍛煉是為了享受其中的樂趣代該理論認為行為調節(jié)越接近內部動機和認同調節(jié),人們的鍛煉意向就越高,參與鍛煉的時間就越長,因為其中包含著很強的自我投入和主動參與的情感因素。
目標定向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確定哪些心理因素和行為因素會影響人的主觀能力,這種主觀能力有如何影響人的后繼行為及其效率,即人的目標定向對動機的影響,同時也十分重視人們如何解釋自己的能力,這種解釋又如何影響后繼的能力感。
鍛煉動機的年級差異。高校大學生的鍛煉動機具有明顯的年級差異。低年級的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比高年級的學生更看重交往,希望認識一些新朋友,而高年級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則更多的是為了改善精神狀況或者緩解緊張和疲勞狀態(tài)。
鍛煉動機的性別差異。男女大學生在的體育鍛煉的時間、強度、頻次方面以及健康狀況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性。男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動機大于女生,女生主要認為體育只是強身健體和鍛煉意志的一種方式,她們參與體育鍛煉多是為了塑造更美的體形,展現(xiàn)自身魅力。除此之外,女生還更重視體育鍛煉帶來的娛樂,藝術上的享受。隨著社交應用軟件的出現(xiàn),極大刺激了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她們會想要通過網(wǎng)絡展現(xiàn)自己積極健康,充滿魅力的形象,或者通過公眾的關注度來督促自己參加體育鍛煉的堅持性。而男生對于參與體育鍛煉的認識比女生更全面些,除了看重體育鍛煉的健身健美,提升意志力和專注力等價值,他們還希望通過體育鍛煉培養(yǎng)競爭意識,受到賞識,能夠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鍛煉動機的家庭環(huán)境差異。家庭經濟狀況,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職業(yè),父母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都會對大學生自身鍛煉動機的形成造成影響。在父母對體育鍛煉有正確認識或自身就有體育鍛煉習慣成長的家庭,學生一般動商相對較高,更愿意進行持續(xù)的體育鍛煉。家庭經濟收入與健康動機呈正相關,經濟條件好的的家庭更容易接觸內容豐富的體育鍛煉。另外,家居環(huán)境也對大學生的鍛煉動機有影響,一般居住于有良好體育硬件設施或體育文化氛圍較濃的區(qū)域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的鍛煉積極性。
鍛煉動機的社會背景差異。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的大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會有不同的側重點。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所以其文化中更崇尚競爭,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多受儒家思想影響,講究中庸之道,以和為貴。美國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中更偏重競爭,社交和改善技術,中國青少年參與的主要動機則是強身健體和排解壓力。美國的社會輿論導向使國民從小就感受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和積極意義。中國國民從小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相對較少,自然也缺乏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美國在運動場地和設施的利用和管理上比我國要更先進,學生參與運動鍛煉也更方便。近幾年,我國盈利性健身房的興起,也激起了很多大學生想要參與體育鍛煉減脂,塑形或社交的積極性。
4.1.1 不同的體育課堂氛圍會對大學生鍛煉動機造成不同的影響。
4.1.2 由于國內外環(huán)境背景的差異,國外的先進理論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我國國情,還需要國內學者研究出適合我國的體育課堂氛圍模式。
4.1.3 對于體育課堂氛圍和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動機的獨立研究已經較完善,但關于探究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還有所欠缺。
現(xiàn)前人已經就動機氣氛對學生興趣的影響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得出動機氣氛可以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結論。但對于體育課堂氛圍和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之間的關系,還沒有被深入研究過。如果對體育課堂氛圍進行干預可以影響學生的目標定向以及體育學習興趣,那就可以通過對課堂氛圍的變化改善學生的動機水平,從而使學生有強烈的愿望參與體育運動鍛煉,促使學生可以長期進行體育鍛煉。建議從此角度出發(fā)注重學生的情景型和應用性研究,加強對學生鍛煉動機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討論,增強其可操作性,突出文化背景特色,從國內外不同文化背景對比分析出更適于激勵中國學生鍛煉動機的體育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