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的課堂上,教師應同步化的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與學生的思維延展情況,結合初中數學的知識導入,填充趣味的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全神貫注的參與課堂的互動。初中的數學知識銜接學生的小學基礎,而學生的夯實度參差不齊,過于集中化的授課將學生置于被動的地位,學生的求知積極性始終較為低迷,教師應順應素質教育的指標,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拓展數學的知識體系,引領學生感受宏觀模塊下的數學應用有效性,使得教學效果逐步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初中數學的知識較為抽象,對學生的虛擬空間構建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很多的幾何知識與疑難雜問,都應在對定理的透徹理解下拓展思路,以多層次的方向找尋數學的真諦。初中階段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為學生預留自我表現的契機,使得學生能夠展示自我的優(yōu)勢,在數學的辯論中達成信心的滿足,激發(fā)學生的潛在動能,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一、 課堂教學設計原則
(一) 建構性學習方式原則
建構性學習基于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打破傳統(tǒng)封閉式的教學空間,通過理論知識的導入,結合動手操作、思維導圖、視頻演示、游戲互動等多重形式,在學生的獨立思考或者合作探索中,展示出數學的多樣性,在基礎的數學記憶上,鼓勵學生多元化的思考,也就是以數學的開放性命題出發(fā),不固定化解問題的形式,鼓勵學生寫出不一樣的解題思路,從而鍛煉學生的數學想象思維與創(chuàng)造思維。
(二) 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設計原則
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可將抽象的元素轉化為直觀的知識點。如:在講“黃金分割”時,先讓學生觀察女老師一般穿的是平底鞋,還是高跟鞋?學生的回答肯定是高跟鞋。然后再問:為什么老師們喜歡穿高跟鞋?學生們異口同聲“為了漂亮”。沒錯,穿高跟鞋是為了漂亮。但有的人穿的就很美觀,而有的人卻看起來很怪。這是因為在選擇高跟鞋時,一定要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跟”。學生基于情境中的有趣提問,頓時衍生出對數學的好奇心理與探索欲望。
二、 初中數學教學措施
(一) 尊重學生主體
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展開一切的教學活動,教師應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觀思路,順應學生的想法導入知識點,契合學生的認知范疇設計命題,激發(fā)學生的表達積極性。例如:在講“平移”一課時,教師導入一組圖片先詢問學生的意見“我們每個星期一升國旗,窗戶門的打開,車門的打開,抽屜,火車這些我們常??吹健K鼈冇惺裁垂餐c?是怎樣在移動的?”而后鼓勵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這個操作過程學生已經游刃有余,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而后在屏幕中播放一個小魚游水的視頻,指引學生合作將金魚的移動和它身上的點的移動研究并標注出來,引導學生思考: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而后順應學生的反饋總結出,平移:是指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著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平移,平移不改變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在此期間教師并沒有單向化的講解知識,而是通過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思考,讓他們自己總結數學的規(guī)律,從而依托學生的想法與議論內容推進后續(xù)的知識要點,使得學生的理解由淺入深,對平移的領悟很透徹。
(二) 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的知識具有某種意義上的關聯性,在某一媒介為橋梁的構成模式上,可以將數學看似不相關,或者很直觀相似的點融合起來,將數學的知識內容融會貫通。這也是學生達成舉一反三能力的基礎條件,而學生單獨的思考中,很容易走進認知的誤區(qū),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錯誤的想法,這時候就十分需要展開小組合作,通過合作的模式碰撞思考,延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教學“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利用合作展開模型創(chuàng)建,固定一個圓,移動三角尺的邊緣,將其邊緣當作是一條直線,了解圓在移動過程中與直線有哪些位置關系,學生經過一番合作討論,有的說直線l和圓O在相交的時候也通過直線將圓切開,因此相交也是相切的一種,還有的說相離的圓與直線逐漸通過運動會變成相切或者相交的模式,他們各抒己見,最后總結出相交、相切、相離的規(guī)律,還自制動態(tài)模型在課堂上演示,合作中學生的思維較為敏捷,他們敢于在小組中闡述獨立的觀點,而這一點在學生自主發(fā)言期間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合作使得學生具備求知的信心,在同齡人的互動中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聯想,他們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時,立刻有同組的成員幫助其糾正,順藤摸瓜找到正確的思路,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
(三) 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展開數學的聯想,在復習階段結合數學的知識梳理,鼓勵學生自制思維導圖,或者預備一個數學的錯題本,將自己常見的錯誤問題記錄下來,時常地翻看,規(guī)避同類的錯誤。這些都是為了更加徹底地了解自己不懂不會的問題在哪,找到根源獲得問題的解決方式。例如:做幾何題時候不會做輔助線,究其根本是對于幾何模型認識不充分,每一種基本的幾何模型都有定義、性質和判定三方面,要將這三方面知識熟記于心。一般來說應用的過程是:判定是哪種模型→此模型有何性質→此性質能不能直接用→若不能,則作輔助線體現其性質。例如:平行四邊形模型→對角線互相平分,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模型→三線合一。倍長中線模型→有三角形一邊中點,可以考慮倍長中線構造全等。還有梯形的三類輔助線,都應該熟記。
三、 結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滲透下,初中數學教學應打破墨守成規(guī)的教學模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元素導入,喚起學生的求知好奇心與探究心理,扭轉課堂的角色定位,讓學生從被動的求知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逐漸展開自主的摸索,在課堂的互動下,通過學生的思維碰撞,由淺入深地理解數學的內涵,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開辟自主求知的空間,使其思維發(fā)生跳躍,達成全面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莉英.構建初中數學自主性學習課堂的多維思考[J].考試周刊,2009(39):120-123.
[2]周小燕.構建初中高效數學課堂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10):133-135.
[3]徐杏娟.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1(34):143-146.
[4]謝小芳.關于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若干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6):109-113.
作者簡介:
程瑞琴,山西省孝義市,山西省孝義市勝溪新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