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在教育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因為語文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開發(fā)思路,創(chuàng)新語文思維,且語文是學習的基礎,只有當小學生將語文知識掌握之后,才能把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以提高各科的成績。小組交流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屬于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此,我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小組交流的教學展開研究討論。
關鍵詞:融合;提高;思想;小組
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都能發(fā)揮出自己的主體作用,不忽略任何一個學生學習的存在,屬于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方式。根據(jù)新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教學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應該跟上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腳步,將小組交流的教學方法融合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獲取到更多的語文的知識,從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將語文學習朝更優(yōu)秀的一面發(fā)展。
一、
進行個人學習與小組學習的比較,讓學生明白小組學習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小組交流的教學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許多小學生缺乏小組交流學習合作的意識,認為個人學習比小組學習更好。教師為能夠順利地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交流學習,就必須先讓學生了解小組交流學習的重要性,把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學習進行對比,以此提高學生對小組交流學習的認識,讓學生更加配合教師的語文小組交流教學的工作。
在開展《美麗的南沙群島》這一課的教學時,我就將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學習進行一個對比,通過對比教導學生明白小組交流學習的重要性。首先我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寫南沙群島的美的,然后找出句子進行分析。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重點字段會被忽略,從而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接著我要求學生組成小組交流學習的方式進行思考學習,這時學生就會在小組中共同思考,共同尋找出美麗動人的句子進行分析,且將每一個組員的想法都在交流中進行總結。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都得到激發(fā),學生更加能夠感悟到南沙群島的美,并且學生也開始意識到小組交流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小組合作的意識,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能夠更加配合我開展小組交流的教學。
二、
布置課堂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共同完成
適當?shù)牟贾谜n堂學習任務能夠良好的引入小組交流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開展小組交流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在語文課堂中,學生會為能夠盡快且優(yōu)質地完成學習任務而在小組中活躍自己的思維,將自己的想法和組員的想法進行交流融合,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效果要求,發(fā)揮每一位組員的主體性。
例如我在上《生命的林子》這一課時,給學生布置一項學習任務,讓學生組成小組,共同交流,通過交流從課文中領悟出一些人生道理。當我的學習任務布置完以后,學生開始積極地融入小組交流討論的學習過程中,都各自發(fā)表自己的學習想法,且有條理地進行分工,各自分配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以解決我提出的學習任務。通過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玄奘不僅是在談論松樹和林子,還發(fā)現(xiàn)去留法門寺的關系。在小組中,每一位學生都各司其職,把自己得出的結論互相交流討論,最后總結出人生的哲理,明白任何一個想要成材的人都不能遠離群體,遠離社會,優(yōu)質地完成了我布置給學生的任務,學生也因為在小組交流中總結出的道理明白小組交流的重要性,知道要想良好地完成教室布置的課堂學習任務,也不能離開小組合作,只有共同交流,才能提高學習效率,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道理。
三、
教師融入學生的小組中,共同探討交流
當教師開展小組交流教學時,不能只是讓學生在小組間交流,還應該注重把自身融入學生的小組交流中,有一個理性的教學方式,只有教師融入學生的小組交流學習中,和學生共同探討知識問題之后,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推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組成小組交流學習,當學生在小組中交流之后就對學生不管不顧,放任學生自己磨合,這樣就難以提高語文學習成績,是不理性的小組交流教學方式。所以為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成績。例如我在上《桂花雨》這一課時,我就和學生共同在小組間交流討論,適當?shù)厝诤线M每一個小組中,給予自己的一些學習意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通過我的融合,學生在小組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的融洽,且我和學生的距離瞬間就得到拉近,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語文學習。
四、
在小組之間開展知識競賽,活躍學習氛圍
理性的教學方式是需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一些競爭意識,活躍學習的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小組交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小組之間舉辦知識競賽,讓學生都參與進知識競賽中,理解課堂知識的同時也能將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起來。例如我在上《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這一課時,讓學生用知識競賽的方式學習課文,學習課文的同時也能開闊知識視野。我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后共同比賽哪一組更清楚世界上第一聽診器的由來和聽診器是怎樣的,以此增加學生的競爭意識。在小組交流的學習中,學生對知識都有擴展,從其他的組員口中了解一些關于聽診器的知識,也因為有知識競賽的融入教學,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得到提高。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小組交流教學需要教師利用理性的思維開展,從而利用良好的小組交流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認為學習語文是有趣的,對生活也能夠有幫助。只有教師在開展小組交流教學時有不斷地進行反思,不斷更新小組交流教學的方式,把對學生有利的教學方法融入當中,才能夠把小組交流教學推到一個良好的發(fā)展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S].教育部2001年7月頒發(fā).
[2]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雷彩霞,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實驗小學西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