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兆
摘要:中考歷史復習課本多,知識面廣,要想取得優(yōu)秀成績,必須要有好的復習方法,教師只有在平時的復習中總結經(jīng)驗,找出更好的方法,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中考;復習;好方法;好效率
歷史開卷考試作為教學改革的典范,為減輕學生負擔,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應變能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歷史考試要想取得優(yōu)異成績,平時學習是基礎,至關重要,但考前復習也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為開卷考試的復習有它獨特的方法,好的復習方法,能使學生復習效率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中考歷史開卷考試的復習,我個人有幾點感悟,在此總結,交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讓學生思想上重視
歷史開卷考試,學生第一印象是歷史不用背,不需要下功夫去理解,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大部分學生認為有課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認為不需要花費時間復習,很多學生對歷史開卷考試存在誤解,認為不需要背誦記憶。其實,不用“背”,并不是等于不“記憶”,記憶是任何學科學習都少不了的,我所說的記憶是深刻透徹的理解的基礎上的識記。學生的錯誤認識,教師苦口婆心的再說也改變不了的,只有在準備全面復習之前,首先讓學生做一張往年的中考試題,然后加以分析,讓他們感覺到開卷考試的靈活,開卷考試所涉及的知識深度、廣度之大,而不是簡單翻書抄書就能在開卷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感受到,沒有知識的積累,沒有歷史學科素養(yǎng),是不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只有這樣在思想上統(tǒng)一學生認識,消除學生誤區(qū),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才能聽從指導,按照老師的方法來復習。讓學生明白優(yōu)異的成績來至踏實的復習,而不是來至于臨時的翻翻書。
二、研讀考綱,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歷史學科特點是以陳述性知識為主要認識目標的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量大,古今中外,全教材就是六本。那么相應的為了取得優(yōu)異成績,考前復習知識量大但時間緊,量多時少這對矛盾極為突出。為了有效的解決這對矛盾,必須仔細研究考試綱要,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就是引導學生認真研究《2017年安徽省中考歷史綱要》,使學生明白哪些知識是識記內(nèi)容,哪些是理解、運用的內(nèi)容,使我們的復習心中有數(sh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帶領學生復習研讀《2017年安徽省中考歷史綱要》具體做法是:把《綱要》和教材對著聯(lián)系,列舉知識點落實到教材具體頁碼上去,并且把考試對具體知識點的要求也落實到教材上。讓學生在看書復習時候可以揣摩到知識點會以怎樣的形式出現(xiàn):識記知識一般以選擇題方式出現(xiàn),理解、運用的知識是以資料分析題、比較題等綜合考察方式出現(xiàn)。讓知識點在學生頭腦里多反復次數(shù),加強比較分析的途徑,這樣讓學生自己都成了老師。另外將教材的頁碼對照添加在《2017年安徽省中考歷史綱要》里面,提高開卷翻書的速度。
三、用圖表,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開卷考試不僅僅是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考能力,學生的能力來自于平時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積累必須在感知、積累、理解之后才能轉化為能力。 根據(jù)開卷考試綜合能力強這一特點,要想提高能力,首先要夯實基礎知識。 開卷考試中單純考查一個知識點的題目越來越少。往往一個問題要涉及幾個相互關聯(lián)的知識點,需要進行分析比較方可解答。這就要求同學們要準確把握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是一個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提高綜合能力,關鍵是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要求學生要打破教材課程的限制,要對知識進行橫向縱向的梳理,對同類知識進行歸納、比較,把握其內(nèi)在聯(lián)系,把分散的知識點提煉出來,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個獨立的歷史整體框架結構,使學生能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所以教材知識系統(tǒng)的建立,依靠知識圖表會走很大的捷徑,在此情況下,我引導學生把教材的目錄知識點,特別是《綱要》所涉及到的必考點制作成圖表形式,讓學生看見任何一個知識點,都能立刻反映出知識點在教材所在的位置,并且能夠反映出相關知識點的位置,通過理解升華,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就輕易鏈接起來了,其實就是能力的培養(yǎng)。做到這一步,要對付歷史的考試題應該是沒有多大的問題了。例如中國近代化過程知識我用這樣一個演變圖示: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這樣一個知識體系,既反應了中國近代化從經(jīng)濟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演變,也看出了中國近代化過程是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
四、研讀教材,教材知識點習題化
初中歷史考試的難度綜合度都不會是很高,教材相關知識撒大網(wǎng)、大規(guī)模的綜合復習沒有多大的必要??荚嚨纳铍y度要求,還是基礎知識占絕大部分,在復習時候重視基礎是最主要,其實任何綜合都是基礎知識的積累。所以本人先按課本順序,把《考試綱要》的相關知識點習題化,通過學生做題,老師講解分析,一方面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解題答題能力。單獨讓學生看書,學生會枯燥,如果讓學生翻書答題,也提高了學生的復習興趣。例如:我在復習中國近代史抗日戰(zhàn)爭史實時總結出這樣習題1.抗日戰(zhàn)爭全面開始和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2.舉例說明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哪些?3.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取得勝利的戰(zhàn)役有哪些?4.抗日戰(zhàn)爭中國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歷史意義等。學生通過這些題目結合課本就可以加深對抗日戰(zhàn)爭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在考試中得心應手。
五、分析樣題,提高答題解題技巧
歷史考試常見題型有選擇題、組合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等。要想答好歷史考題,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如何審題,其次掌握如何答題。審題要審題中所給的信息、題型特征、試題的基本結構,更確切地說是審“求答項”、“限制項”、“中心項”、“提示項”各是什么,還要看后面的分數(shù),明確試題要求后,尋找解題思路,找到恰當方法;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找出相應的知識點,正式答卷。針對這四種基本的題型篩選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讓學生在考前集中練習一下,這種集中練習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頻繁接觸知識點,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教材材料進一步熟悉,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以前的知識得到鞏固、強化,同時對答題技巧也是一種很好的提高。
總之,對于歷史這一面廣、量大、綜合性強的學科,他的復習也是有規(guī)律可以尋找的,考前目的性很強,就是要針對考試,事半功倍的提高效率,讓學生短時間,最大容量的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只要我們引導學生注重實效,提煉方法技巧,培養(yǎng)能力,在歷史考試中展示出真正的能力和水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是完全可能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