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媚
(西藏八宿縣教育局,西藏 八宿 854600)
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朗讀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朗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它不僅是“讀”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初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的閱讀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與文學作品進行心靈對話、理解溝通的能力,并提高審美情趣,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與朗讀是分不開的。那么,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七年級下冊課文《安塞腰鼓》,這是一篇有關(guān)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對舞蹈動作、聲音的描寫的文章,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設(shè)計時我采用以朗讀為主的教學方法,把重點放在:感知氣勢、品味語言這兩個板塊上,以“朗讀”一線貫穿“讀、說、析、品、評”整個課程來營造一種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去感受這一來自陜北黃土高原的民間舞蹈藝術(shù)。文中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大量使用了華麗的詞匯,對此,我并沒有詳作分析、點評,只是在配樂(鼓聲)的伴奏下,配之以一群陜北漢子在黃土高原狂舞的畫面,讓同學們放聲誦讀,讀出激情,讀出氣勢,盡情玩味,反復體會文字所蘊含的意義,并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讓自己置身于厚實的黃土高原之上,置身于憨實而健壯西北漢子之中。課堂內(nèi)激情四射,師生情緒高漲,很快能感受到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繼而感受到陜北高原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這種朗讀的效果顯然是不容置疑的,我想我們的語文課缺少不了這種氣氛。其實,朗讀除了齊讀有這樣好的效果外,其他的如:分組讀,分角色讀,個人讀,包括老師的范讀,都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情緒高漲,領(lǐng)受語文學習的情趣。
我們要改變朗讀處于被動地位的現(xiàn)象,掃清老式的滿堂灌的教法,充分認識朗讀的效能,真正把朗讀放到課堂教學應處的位置上來。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讀為學生樹立朗讀的標準和榜樣,要盡快杜絕用方言進行朗讀,可想而知,教師的朗讀水平很低,他指導學生朗讀的效果又會如何?語文教師常常以動情的朗讀創(chuàng)設(shè)課堂情景,引領(lǐng)學生進入課文。學生喜歡上我的語文課,我更愿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認為每一篇課文,不是都必須使用專家的錄音磁帶。教師必須具備范讀的基本功。教師范讀的好,不僅對學生有示范作用,而且對學生有激勵作用。教師具有個性特點的朗讀,會對學生產(chǎn)生難以估計的良好影響。如文言文,學生盡管大多普通話比較準確,但能讀出一點文言味道來的實在很少。而教師的范讀,能夠體現(xiàn)朗讀的某一方面特定要求,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一點文言文的味道和氣息。在教《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名篇時,我就課下花大量的時間自己朗讀,尤其是經(jīng)典段落,反復朗讀,讀出重音、節(jié)奏、韻律、感情、意境等,再給學生范讀。再者,我認為初中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范讀,他們形象思維強,善于模仿,記憶力好,只要老師范讀得好,調(diào)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他們就會朗讀得“有滋有味”,朗讀出“成果”來。
教師對朗讀的知識要胸有成竹,對不同的課文,朗讀時的輕讀(~)、重音(·)、停頓(較長“/”、較短“//”、更短“///”)、快慢、語調(diào)等都應了如指掌,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例如:《化石吟》最早的/魚兒/怎么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最早的樹兒/怎么不開花?朗讀時憑什么停頓?大的停頓和小的停頓,憑標點符號,更小的停頓,憑詞的組合,句中的三個小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停頓時無大小之分。那么這句話應讀成怎樣的腔調(diào)?這是一句表達告訴別人一件事的陳述句,要讀輕一點,讀出陳述語氣。又如朗讀詩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是按音節(jié)劃分節(jié)奏的方法朗讀,還可按意義單位劃分節(jié)奏,讀作“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因此,朗讀節(jié)奏可按音節(jié)或意義單位來劃分。讀一句話還要讀出重音,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里的某個音節(jié)或句中的某個音節(jié)讀得重些,強些。讀出重音有時能起分詞義的作用,如“過年”與“過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過新年”之意。一個短語或者句子里的音節(jié)讀重音,表示這個音節(jié)是主要字眼兒。如《散步》中“母親本不愿出來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個詞或一個短語只有一個重音,一個句子有時就不只是一個重音了,如“今天啊,我(/)竟沒想到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誠然,朗讀的要領(lǐng)、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冊第十七課的課后練習五還重點分析了朗讀一段課文的重音、輕讀、小停、拖音及其所產(chǎn)生的效果。這需要我們善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jié)。
假如教師都能準確地朗讀并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能讀好停頓、重音、輕讀、拖音、語調(diào),且掌握好速度、富有節(jié)奏感,學生就可以在準確的有感情的朗讀中獲得優(yōu)美意境、縝密思路、象征意義、傳神描繪、觀點主張、情調(diào)韻味,就能把課文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把課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于聲音之中,通過朗讀觸摸心靈,引起共鳴,排除學生與課文之間的隔閡,達到身臨其境、忘我的境界。這樣便自然地避免了課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無味的滿堂灌,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充分調(diào)動學生樂學的積極性,發(fā)揮了朗讀教學的應有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