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旻
(南京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江蘇 南京 210044)
識譜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根據(jù)國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小學生要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中學生要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因此每一位音樂教師必須努力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識譜教學任務,為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培養(yǎng)好唱名表示音高的觀念。很多學生在唱歌時能順利把歌詞唱出,但唱譜則困難。有人將其歸為學生音高感不強,但實際很多學生在模仿歌曲唱詞時,能夠把難度很大的音程唱準。造成學生唱譜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沒有形成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觀念。這種觀念需要從小培養(yǎng)建立,等到長大,唱詞都已經(jīng)唱習慣,再想建立這樣的觀念會變得很困難,就錯失了順利掌握唱譜能力的機會。
2.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美的體悟。音樂本質(zhì)上是一種美的藝術,讓學生越早感受到音樂之美,對其今后的音樂之路就會越有幫助。每一首歌曲最終目的不是唱會而是充滿情趣、富于美感地唱好。當學生掌握了識譜的能力后,識譜便成了歌曲學習當中的一種自然的內(nèi)化,它會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到音樂內(nèi)在的美。
重視音樂課堂中的識譜教學,其實就是要把識譜教學放在更加優(yōu)先、基礎的地位,這是符合音樂教學規(guī)律的。
1.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課堂教學忽略識譜重要性,讓學生先唱詞再識譜,或是只唱詞不識譜,學生雖然是在唱詞,實際上是在背詞,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唱,為什么是這樣的高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強度和變調(diào),學生識譜之后就會知其所以然,學習音樂也有了理性理論的基礎。
2.授之學生以“漁”。沒有識譜能力,學生跟著老師唱完一首歌,也就會這一首歌,遇到新的歌譜,還是不會,沒有自學能力,不能實現(xiàn)教學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而學生懂得識譜、看譜、唱譜之后,便掌握了打開音樂之門的鑰匙,可以自學更多的內(nèi)容,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音樂老師對識譜教學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識譜教學比較困難、麻煩,學生也不愿意學,把識譜教學當成一項負擔,從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當中弱化了這一塊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中,很多音樂老師傾向先帶著學生一遍遍反復唱歌詞,等歌詞唱熟了,再去讓學生簡單了解樂譜,學生不能接觸到系統(tǒng)的識譜教育。
對于剛剛接觸音樂課程的學生,他們對識譜普遍感到困難和無興趣,甚至感到頭疼。因為之前都是聽歌詞唱旋律,現(xiàn)在要學習線譜和符號等一些陌生的新知識,感到不適應。一些學生覺得識譜可學可不學,意義不大,不識譜聽聽曲子也能學會唱歌。一些學生受到識譜難學論調(diào)的影響,首先從心里上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影響。要想在課堂中做好識譜教學首先就是要提高學生對識譜的興趣,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能較順利推進識譜教學,達到良好效果。
1.豐富唱奏變化。一首曲子可以有快慢兩種速度和強弱兩種力度,通過速度和力度的調(diào)整變化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音樂效果。在課堂識譜教學中我們可以對練習曲目進行速度、力度、高地、強弱以及色彩等的變化,讓學生感悟到音樂中不同的感情色彩,營造活躍、變幻的課堂氛圍。
2.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在識譜課堂上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運用生動、形象、逼真的多媒體課件,通過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內(nèi)容的綜合,給學生以感官刺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識譜教學在音樂課堂中具有重要作用,音樂老師應當重視做好課堂中的識譜教育,通過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識譜的興趣,幫助學生順利地掌握這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