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英
本學期我新接手了四年級一個班,翻翻本班上學年學生的語文成績單,真是慘不忍睹,不及格的三四個,成績優(yōu)秀的卻沒幾個。再看看其他學科,門門領先,巨大的反差讓我哭笑不得。前語文老師直撓頭,連聲說:“這個班的學生特別愛看書,語言積累也很到位,可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考試成績卻這么糟糕?!睌?shù)學老師也百思不得其解:“咱們班學生很有靈氣,就是語文學不好,難道小小年紀就都偏科了嗎?”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我想起于永正老師曾說:“教語文,沒那么復雜,就三件事:讀書,寫字,作文。這三件事做好了,語文不好也難。這三件事做不好,語文要學好也難?!蔽揖蛷倪@三件事入手,看看我們班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不久,通過批閱學生上交的日記和習作,問題的癥結被我找到,讀書、寫字都沒問題,習作卻是落了后,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習作三段式,第一自然段點題后,然后不管幾件事,也不管內容有多少,全部都擠在第二自然段,最后寥寥幾句結尾就是第三自然段。二是習作字數(shù)偏少,一篇文章寫下來不足300字的大有人在。都說濃縮的就是精華,可看看這些字數(shù)少的習作,卻篇篇內容空洞干癟,流水賬式,根本無法吸引讀者。三是害怕習作。一聽說寫日記或者習作,滿堂的唉聲嘆氣,滿眼里都是驚慌失措。再翻翻上學期的期末試卷,班里基礎知識得分和平行班不分上下,可習作平均得分卻低了3分多!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習作寫不好,語文成績高不了。怎么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習作的熱情,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呢?我邊實踐邊探索,從開學第二周開始,便開啟了習作教學之旅。
首先,我抓緊閱讀教學不放松,并且著重讓學生們思考課文如何謀篇布局。比如學完《桂林山水》,我讓他們學著構建思維導圖,明白課文是“總—分—總”結構,分說部分先寫了桂林水“靜”“清”“綠”的特點,又寫了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開頭與結尾引用人們對桂林山水的評價首尾呼應,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厘清了文章的脈絡之后,接下來我便結合本單元習作,讓學生們也來學著聊聊最熟悉最喜歡的一處景物,至少找到這處景物的兩個特點,也可以說說這個地方的兩種景物。學生們交流得熱火朝天,我順勢讓他們?yōu)樽约阂獙懙牧曌鳟嬎季S導圖,可以將聽到的畫下來,也可以將自己的新想法加進去。思維導圖完工后,再讓學生看一看,根據(jù)思維導圖,自己的習作可以寫幾段。如果還是三段,可以請小伙伴給自己提提意見。然后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自己的寫作框架。整整一節(jié)課,學生們邊聊邊畫,習作脈絡勾畫了出來。準備寫《美麗的黛溪湖》的學生,想從黛溪湖的垂柳和水入手去寫,垂柳主要抓住姿態(tài)各異、婀娜多姿、如霧如煙去寫,而黛溪湖湖水早中晚顏色不同,早上瑰麗如寶石,中午清澈而透明,傍晚像厚厚的柔軟的綠絲綢。準備寫《家鄉(xiāng)的小黃山》的學生總起句點明小黃山樹木茂盛、空氣清新,是人們鍛煉散心的好地方,整篇文章計劃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去寫山上的各種樹木:春天能聞到陣陣槐花香;夏天綠樹濃郁,打造出一條條林蔭小路;秋天火炬樹染紅了天邊;冬天松柏挺立,如傲霜的戰(zhàn)士……大的框架形成后,學生再動筆去寫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習作之前思考討論、畫思維導圖,讓我們班學生的習作逐漸告別了三段式。
習作語句干巴、內容干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究竟是什么原因?問學生是問不出來的,因為他們也是稀里糊涂。俗話說“親口嘗梨知酸甜”,于是我決定把自己當成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和我的學生們一起寫習作,試一試究竟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容易出現(xiàn)問題。上描寫動物的習作課時,我班學生的習作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情趣。學生們都很喜歡小動物,他們有的養(yǎng)小倉鼠,有的養(yǎng)荷蘭豬,寵物狗更是屢見不鮮,家在農村的幾個學生家里動物就更多了,鴨子、鵝、豬、雞……他們與這些動物朝夕相處,為何卻寫不出像樣的習作呢?通過分析他們的習作,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不知道如何觀察,觀察到了又不知如何下筆。于是我把自己寫的《小鹿》在班上用PPT展示出來,讓學生看一看我家的小鹿犬有什么特點,他們最喜歡哪一部分。好多學生喜歡這一段:
小鹿最喜歡女兒。只要看到它蹲伏在客廳門前,如孩童般興奮得哼哼,你等著吧,不一會兒,就會看到女兒推門而入。這時它會開心得連蹦帶跳,然后輕輕咬住女兒的褲腿,將整個身子平鋪在地上,如拖把一樣被女兒帶到各個房間。女兒輕輕摸它腦袋一下,它又會松開褲腿,在屋子里狂奔。而我,就是它狂奔的終結者??吹轿彝赖哪抗?,它便將僅剩的一點點小尾巴夾在股間,耳朵緊貼在頭皮上,灰溜溜地跑回狗窩。但若看到我正高興,它的狂奔便有了表演色彩,有時故意摔個跟頭,有時伴隨著尖叫,有時來個急剎車、緊急轉彎,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它便更沒了狗樣,直到撞到桌腿或者墻角,才嗷嗷地叫著結束表演。表演完畢,照例是來到我面前,瞪著無辜的大眼睛,等待我給它碗里放一塊火腿腸或幾粒小狗糧,它便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他們說這一段風趣幽默,把我家小鹿犬的淘氣、會察言觀色以及饞的特點活靈活現(xiàn)地寫了出來。我再問,你們知道我是怎樣把小鹿犬寫好的嗎?在我的循循誘導下,學生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把小鹿當成家庭的一員來寫,體會一下它的情感。寫作秘訣學生們已經發(fā)現(xiàn),我趁勢又布置學生修改習作,并要求讀給身邊的同學聽,如果所寫的習作能夠有畫面感了,那就成功了。好習作是改出來的,經過反復修改,這一次學生的習作有靈氣了,情節(jié)生動了,習作自然“豐滿”了。嘗到甜頭后,我沒有罷休,又和學生一起寫了回信習作、包水餃習作、看圖習作等等,師生同寫同改,讓習作課變得妙趣橫生。
回顧我們班以前的習作歷程,我發(fā)現(xiàn)大多時候教師是將習作當作業(yè)布置下去的,學生們回家寫,隔天我再逐篇幫學生們修改,最后學生們謄抄到習作本上的那篇習作已經面目全非。教師改得累,學生卻收獲甚微。這篇習作學生在家需多長時間寫出來?是自己寫的還是照搬其他習作?教師心中沒有數(shù)。
在本學期,我又開啟了現(xiàn)場習作之旅。拿《包水餃》這篇習作來說吧,我請學生周末在家里全程參與洗菜、拌餡兒、搟皮、包餃子、下水餃的全過程,并布置任務:認真完成習作,自主修改后,準備第二天現(xiàn)場限時習作,比比看誰的習作更精彩。怎樣才能讓習作脫穎而出呢?我請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計策。巡視過程中,他們的小妙招被我打探了出來,要重點寫一兩個環(huán)節(jié)啊,可以寫得有趣點啊,修改完之后多讀幾遍啊,寫完之后邊讀邊回想看有沒有畫面感啊,等等。我心里樂開了花。接下來的一周,學生們的習作只在小組內互相傳閱、互批互改,我偶爾給他們提提意見,他們便如獲至寶,反復修改,然后大聲誦讀,讀到不得勁兒的地方,再停下修改。經過一周的準備,現(xiàn)場習作大賽開始了,40分鐘,課堂上學生們自信滿滿,奮筆疾書。通過匯總,48人的班級,只有兩名學生沒有寫完,其中一名是因為太長沒有寫完。有45名學生超過400字,其中700余字的有2名,900字的有1名。初戰(zhàn)告捷,現(xiàn)場習作的難度逐漸升級,提前告知題目的時間距現(xiàn)場習作的時間越來越近,甚至只提前一上午告知習作題目,再往后不但要求現(xiàn)場限時完成習作,而且當堂宣布習作題目,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越來越旺盛。
一路走來,我班學生的習作越寫越長,雖有些句子仍顯啰唆,也有寫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一提到要寫作文他們便眼睛閃閃發(fā)亮,能在40分鐘內一氣呵成。看到別人的習作比自己好就想再重新寫一篇PK,有這種寫作的熱情在,還怕寫不出好文章嗎?
我的習作教學之旅,路程還很遙遠,旅途也很艱辛,然而一路上卻歡聲笑語,激情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