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霞
【摘要】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概念,教材發(fā)展,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課程標準的概念在小學至高中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體現(xiàn),受到廣泛關注。關于高中音樂教學設計的變化和影響研究必須從理論到實踐進行系統(tǒng)研究。這是實施新課程理念和探索高質量高中音樂課程的必經(jīng)之路。高中音樂課以新課程理念為支撐,以美學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和學生參與課堂的吸引力是前所未有的。
【關鍵詞】基礎教育 課改 高中音樂 效果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5-0227-01
素質教育的推進必然涉及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近年來,作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最后階段的高中音樂課程改革,課程改革后高中音樂教學設計的邏輯與科學研究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近年來國家省,市高校音樂教學技能評估活動已將教學設計評估納入其中,充分顯示了高中音樂教學設計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當各級高校音樂教學設計評估活動數(shù)量增加時,教師普遍認為課程改革后的教學設計正在發(fā)生變化,很多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應用而生。教學內容設計中的課程變革,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設計,這將直接影響課程改革后高校音樂教學的效果。
一、從“教案”到“教學設計”的變化
“教案”是指教師為了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具體安排。“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利用系統(tǒng)的方法,分析教學任務、明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等,以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音樂的教學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音樂教學設計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在2002年國家頒布《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前,教學設計多以傳統(tǒng)的教案形式為主,“教學設計”很少被提及,也很少有這方面的研究。傳統(tǒng)的教案設計中,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完成了教學設計工作,教學不規(guī)范、缺乏完整的系統(tǒng)性。而且完整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直面教育主體,靈活把握課堂教學,而傳統(tǒng)的教案重點在于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等項目的描述,一旦教學活動中有不確定因素的發(fā)展,教師很難靈活調整課堂,課堂駕馭能力低。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推動下,“音樂教學設計”按照《新課標》指定的方向發(fā)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更加系統(tǒng)、更加完善,摒棄了原有的以知識和邏輯進行的教學組織,傳統(tǒng)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 難點和教學過程等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設計標準和教學設計模式更加多樣化。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教材為基礎的教學設計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關注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是否一致,衡量目標能否達成。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教師具備綜合教學設計能力,能夠認識到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實際為依據(jù)開發(fā)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步驟,根據(jù)學生實際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和安排,更加關注教學過程的效率。
對比可知,教案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訓練,以講授式為主,教師占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地位。教學設計堅持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僅要研究教,還要研究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課改后的教學設計變化
課改后的教學設計變化課程改革后教學設計的內容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課程改革后高中音樂教學設計的有關因素發(fā)生了很多變化。課程改革之前的教學設計側重于教師教學的過程,忽略學生學習的過程;注重知識的積累,忽視教學過程設計。課程改革后的教學設計側重于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要部分,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即由以教師本體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高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準確詳細地把握教材內容,分析音樂教學內容是上好課堂的必要條件。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和設計教什么和如何教,其中包括教師是否已經(jīng)“吃透”教學內容,對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音樂風格和背景是否有詳細的了解和分析等。總結來看,課改后的教學設計發(fā)生了以下幾方面的變化:
第一、教學資源——有效整合。在知識內容設計中,教師通過探究、比較和經(jīng)驗的方式進行學習。當教師選擇一個主題時,對教材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深入的挖掘。在實施本課程之前,有一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設計和準備。必要前提包括情境,探究,傾聽,拓展,升華過程,清晰的思維,強大的邏輯。
第二、教學過程——科學布局。例如,教學過程設計將側重于音樂主題精制化,提取最經(jīng)典的片段,適當?shù)厥褂孟鄳囊曨l編輯軟件,制作視頻數(shù)據(jù)和添加中文字幕以提高學生對歌詞和音樂情緒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方便學生加強主旋律音樂主題記憶訓練的記憶,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課的關鍵知識點,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教師也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都是圍繞著在嚴密的邏輯關系的,問題不需要太多,也不需要太困難,因為教師應清楚設計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按照“提問題 - 回答問題 - 回顧 - 思考 - 總結”進行實施。因為,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積極參與感來自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音樂內容多樣,有令人難忘散文,美妙或不美妙散文,有信心和期望,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生,只有理解,被音樂留下深刻印象了,學生才會喜歡??梢钥闯?,這個過程的合理布局也是音樂老師“抓”學生和吸引學生的制勝法寶。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下,這個過程和方法能夠以更少的努力達到更多的效果并提高效率。
第三、教學方法——循循善誘: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覺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被精細地理解了解相關知識,掌握法律和發(fā)現(xiàn)特征。總結學習辦法,為自主學習打基礎。
三、結語
音樂教學設計應該具有藝術性和科學性,充分展示了學校、教師、學生統(tǒng)一協(xié)作的,缺少了哪方的參與都難以實現(xiàn)。老師的能力和責任感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高中音樂教學設計是落實新課改要求,體現(xiàn)教育教學的科學性、邏輯性,推動藝術教育規(guī)范化的有力保障。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實踐,勤思考,帶領學生走進高質量的教學設計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音樂的氛圍中提高音樂審美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學設計的涵義與價值[J]. 盛群力. 浙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8(03)
[2]傳統(tǒng)教學設計范型批判[J]. 鐘志賢. 電化教育研究. 2007(02)
[3]教學設計新基礎——當代知識理論[J].段兆兵. 現(xiàn)代教育論叢. 2007(01)
[4]對教學設計理論中幾個問題的看法[J].劉亞萍,張曉英.教育科學研究.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