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淑榮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154-01
實踐是人類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實踐對成長之中的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不是一種觀念,而是一項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只能在實踐中產生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只有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
一、重視閱讀實踐,激發(fā)學生興趣
閱讀是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教學應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情感,領悟內涵,葉圣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墩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墩站著作者,通過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見面,并且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契合。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以讀為本,將閱讀實踐貫穿于文章始終。
1、入情境的感情朗讀
教材中,詩歌意境優(yōu)美,記敘文人物鮮明 。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交流朗讀,使他們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從而體會句手的美感,受到思想教育。如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一段的描寫非常生動 。 在教學中,除引導學生抓住''堆”、“翠綠色”“新的生命在顫動”等詞語推敲、欣賞外,更要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仔細體味豐富語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
2、靈活多樣的讀書方式
讀書的方式很多,如自讀、對讀、輪流讀、分角色讀、默讀等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不同的讀書方法,可大大提高閱讀實踐的效果,如?小蝌蚪找媽媽?一文,可先用自讀的方法,讓學生讀準字音,然后利用對讀的方法。體會小蝌蚪找媽媽急切的心情,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說話時慈愛的語氣;接著又用分角色讀的方法,讓學生理出青蛙的生長過程,靈活多樣的讀書方式, 讓枯燥無味的閱讀實踐變得活動、生動,從而發(fā)掘了學生裝習的潛能。
3、在閱讀中搭建學生說與寫的平臺
長期的閱讀實踐,對于提高學生的說話、寫作大有好處 。在朗讀過程中,深文有層次的語言會影響學生,使他們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讀課文中的聲調、語氣以及豐富的詞匯會影響學生, 使他們說話生動而有表情 ?!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就充分說明這一點 。 平時,要引導學生大聲讀,有感情地讀,甚至閉上眼睛爾讀 。 實踐證明,朗讀能力強的學生,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創(chuàng)新能力,都高于朗讀欠缺的學生。因此,在閱讀實踐中,搭建起學生說與寫的平臺,堅持以讀促說,以讀促寫,使學生陶醉在閱讀的情趣中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二、活化空間積累,做到厚積薄發(fā)
新課標指出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而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就是通過語文課的學習,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 而加強并活化空問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渠道。教師應從學生的知識面、認知能力、情感態(tài)度人手,豐富學生的長儲存 。
1、 豐富課外閱讀,提倡誦讀
學生對知識信息的擬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外閱讀,應教育學生廣泛閱讀各種讀物。教師應結合教學把書介紹給學生,如?格林童話?、?伊索寓言?、?駱駝祥子?等 。讓學生博采眾家之長為己有。教學中,在適當穿插一些學生査閱到的資料,如閱讀魯迅的?蛙?這篇散文時,讓學生講講蛙的家族史,學習?長征?一詩時,讓學生講講長征起止時間,途經省市及長征中的故事,給學生一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做到厚積而薄發(fā)。另外,誦讀也是豐富學生積累的手段。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從尊重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把“自己喜歡的”誦讀下來,讓背誦成為學生內心的需要,趁著兒童記憶的黃金時間,讓他們多積累一些豐富多彩的語言及古代的優(yōu)秀詩文,增加他們的文化底蘊。
2、設計活動實踐,豐富積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吸收和積累一些有益的知識,鍛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學中采用“課前 3 分鐘”,就是讓學生用課前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寓言及課外搜集的名言,警句, 妙語佳句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可供學習、積累、借鑒的語言外部環(huán)境,對學生吸引力很大。棉隊漸入高年級的學生,除鼓勵學生動手摘抄一些好句好段,寫些讀書筆記外,還積極開展辦剪報、手抄報活動。因為它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既可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閱讀質量,又讓學生在展示自己才藝的同時,不斷深化積累的過程 。積累可以使人豐富、積累可以使人高尚,積累可以使人成熟 。激活各方面的因素,活化積累可以讓學生弘揚個性,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設計拓展空間,與社會生活溝通
語文的學科性質,決定了語文教育應直根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語文教學應在生活中實踐,在生活中補充,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生活中強化和提高,美國一位教育家曾、提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同 。 因此我們要本著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宗旨,在語文教學中,力爭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激起學生學以致用的興趣和需求,使語文生活化,使生活語文化,達到與社會生活的溝通。
總之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在教學中,應挖掘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進步,促使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