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丹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藝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所謂樂感是指音樂感或音質感,通常指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與鑒賞能力,在鋼琴教學中樂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通過聽覺來鑒賞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及音質;對音樂作品內涵、情感進行領悟。筆者分別從:樂感的重要性分析、高校鋼琴教學樂感缺失原因、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對策,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由于鋼琴是一項技術型課程,在鋼琴學習當中學生需要反復機械地練習,具有枯燥性,在這種學習現狀下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便難以提高。通過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可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使其置身于美妙的音樂世界里,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通過培養(yǎng)學生樂感不僅可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作品情感,還能使學生對作品的音調、旋律、節(jié)奏形成認知,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音樂欣賞能力逐漸增強,以此促進鋼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通過鋼琴演奏可使人們置身于音樂情境中,感受到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與情緒。例如在演奏鋼琴曲《夢中的婚禮》時,通過音樂旋律可感受到作品的真實情緒,聽出凄美的愛情故事。為了形成良好的樂感,演奏者應體會到作品的情意與思想,將其融合到鋼琴演奏中去,為音樂演奏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據筆者調查研究,學習鋼琴的人數逐漸增長,然而真正的鋼琴大師卻少之又少,事實上鋼琴嚴重者與鋼琴大師最大的區(qū)別便是是否具備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為了提高鋼琴演奏水平則需對創(chuàng)造力加以培養(yǎng),實現鋼琴演奏的升華?;谶@種情況下樂感對于鋼琴的學習來說相當重要。
鋼琴考評作為檢驗與審核鋼琴等級的主要手段,也是指鋼琴考級。隨著人們對鋼琴學習的重視,學習鋼琴的學生逐年增長,在這種發(fā)展局勢下各類鋼琴考級標準逐漸產生,例如:全國音樂考級、國外ABRSM等,許多學習鋼琴的學生都將考級級數當做學習目標,致使許多學生考完鋼琴十級后便不再練琴,這種過于重視鋼琴技巧的學習態(tài)度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提高鋼琴演奏水平。
基于傳統鋼琴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采取一對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盡管可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但無法感受到作品的內涵與創(chuàng)造者的情緒,不利于學生對鋼琴作品的理解。
教師作為鋼琴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引導者,教師如何理解音樂作品會對學生樂感造成影響,基于傳統教學理念下教師具有權威性,學生不敢輕易挑戰(zhàn),從而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被束縛,不利于學生鋼琴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為了確保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聽覺進行強化、拓展學生想象力、靈活使用對比方法、強化情感投入,筆者將從以下方面進行闡述,為高校鋼琴教學的開展提供科學決策。
通過對學生聽覺能力的強化可確保樂感的形成,從而不難發(fā)現,學生對音樂風格及音準節(jié)奏的把控能力是確保其樂感形成的關鍵。在聽覺培養(yǎng)中,教師可將多種音樂作品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感受鋼琴音樂的魅力。此外學生還應對不同音樂風格曲風與技巧差異進行了解,通過這一手段可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對樂感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
在音樂作品演奏中良好的想象力是學生不可缺少的,鋼琴曲《雨的印記》是韓國鋼琴演奏家李閏珉在一個滿天星星的晚上,突然下起雨的感慨,因此在《雨的印記》中學生可以想象出這個畫面,加深對作品本身的理解,確保作品更好地完成,由此可見,鋼琴教學當中想象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演奏效果。為了拓展學生想象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領域到音樂作品的意境與風格,例如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播放音樂作品;去大自然尋找靈感;引導學生即興編曲。通過這些手段都可提高學生想象力,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在編曲中可將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形成獨特的風格。
為促進學生樂感的形成,教師應為學生構建一個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參與到鑒賞教學中來,更好地感知音樂的魅力,并獲得新的體會。為進一步提高鋼琴教學實施效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采取對比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樂感的提升,鑒賞能力的形成?;趯Ρ冉虒W方法下,學生能及時掌握音樂作品的優(yōu)缺點,促進鑒賞思維的形成。初中音樂教學在引導學生展開對比時,可以鼓勵學生對歌曲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提升樂感。例如: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貝多芬《致愛麗絲》這兩首鋼琴曲均為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將兩個作品展開對比,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作品,從而形成不同的看法。通過這一教學方法的實施,學生鑒賞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通過鋼琴演奏可將自身情感更好地表達出來,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我們可以將音樂作品當做不同情感的抒發(fā)與宣泄。詩人以詩歌來抒情,作家以文字來闡述,鋼琴家則通過音符來述說故事。例如音樂作品《水邊的阿狄麗娜》,該作品主要講述了希臘神話中阿狄麗娜同皮格馬利翁的愛情故事,為了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學生應充分投入自身情感,確保以情動人,實現鋼琴演奏的初衷。據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投入更多的情感,將鋼琴演奏技巧融入其中,從而形成良好的樂感,彈奏出栩栩如生的音樂作品。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積極性一定大力提升,從而形成一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氛圍,能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
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良好的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而在音樂領域中也是如此。要想演奏出令人感動而產生共鳴的樂曲,最重要的就是產生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往往需要在不斷的演奏和實踐中慢慢累積而產生。因此使用實踐教學法注重提升學生們在鋼琴學習中的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幫助其增強樂感并在今后擁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在鋼琴學習中樂感的培養(yǎng)作為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不僅需要先天條件同時還需后天努力,在高校課堂教學中因課時有限,無法在短時間內使學生樂感得到提升,據此教師應對此引起重視,加強對學生的合理引導,通過生活素材累積、對人生的感悟來形成樂感。據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形成獨立演奏風格,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