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
【摘 要】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的需要一直是課程改革中強調的理念。本文立足將情感教育滲透英語教學,從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設計和有機融合情感教育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增進師生情感交流、保持學生積極情感和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關鍵詞】情感;師生關系;教學設計;情感教育
自第八次課程改革提出情感態(tài)度目標,很多老師就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作為自己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但在實踐中發(fā)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的落實普遍存在貼標簽、喊口號、講道理的問題,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還停留在說教的層面,未能基于所學習的內容或知識來引導學生去思考和生成自己的認識,并升華為情感和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如何將情感因素滲透到英語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新時代英語老師亟需探討的課題。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朋友式的溝通與交流可以讓教師贏得學生更多的尊敬和信任,以情動情、以愛育愛,這種心靈相通的教育定會讓老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享受師生友好相處的快樂。新課程強調: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與此形成的新型師生關系要求師生之間是平等、溝通、互動、交流的關系,這也正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前提。
因此,老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放下“居高臨下的權威”,去走近每一位學生,了解和關心學生,真正的融入學生中去。多一點欣賞,少一點呵斥;多一點傾聽,少一點武斷;多一點尊重,少一點辱罵;多一點贊美,少一點責備。陶行知先生曾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老師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不經意的微笑都可能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只有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以情感化學生,真心實意的關心和愛護學生,才能讓學生真正“親其師,信其道”,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設計,保持學生積極情感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其中包括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及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英語教師需要重新審視課堂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重組教學內容的諸要素,改革內容的呈現形態(tài),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為學生設計結構化、情境化、過程化的活動。
英語學科的活動要求學生根基于篇所提供的情境,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等思維活動,對語篇進行意義解讀和評判,感知和理解文化異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獲得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的Unit2 Home Alone,這篇閱讀是以劇本方式呈現的,如果還是按照以往閱讀的三部曲來上這節(jié)課,那將會非常的無趣。既然是劇本,就應該讓學生來角色表演。于是,我事先布置了學生熟讀課文,以宿舍為小組進行角色扮演,臺詞以課本為基礎但不拘泥于課本,宿舍成員不夠可邀請別組成員“串場”,下節(jié)英語課進行表演,并選出最佳男女演員獎。當我將這一“作業(yè)”布置下去的時候,學生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馬上就開始了角色分配。這個年齡層的學生思維敏捷,想象力活躍,富于創(chuàng)造,可想而知,這節(jié)“表演課”非常成功!學生們表演起來非常投入,角色解讀非常到位,非常有創(chuàng)造力,有的小組甚至還增加了續(xù)集!盡管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但是相信學生們已經對這篇閱讀的大意、脈絡、人物的特點已經有了很好的把握。學生在活動中,在參與對信息的獲取和處理的過程中,理解其內涵,比較其異同,判斷其價值,汲取其精華,從而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提升文化修養(yǎng),構建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又如,各個模塊中的word power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擴充學生對于相關話題的詞匯量,我會經常插入教學小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積極情感。如“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位同學用英文解釋或用肢體表達詞語,另外一位同學來猜,最后班級評選出“最佳拍檔”;如在講到“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差異”時,我設計了“接龍比拼”的游戲,將全班分成若干組,在觀看了“British English VS American English”的視頻后,以小組為單位將這些差異一一羅列,并在全班展示,列出差異最多的組獲得冠軍,下次接龍首獲一分。這些游戲的展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不僅在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發(fā)展上有所提升,也幫助學生了解了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不同,汲取文化精華,涵養(yǎng)內在精神,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活動是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世界的過程。在活動中學生感知和比較文化異同,獲得積極的價值觀,融入了他們的評價、鑒別、分析,汲取精華,分辨出真、善、美,從中提取文化精華,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個人觀點,有理有據地闡述觀點、情感和態(tài)度。
三、有機融合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
學生通過學習語言和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將其內涵和精華轉化為個人修養(yǎng)和良好的品格是實現學科育人目標的重要基礎和途徑,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必須依托學科特定的內容和學科特定的活動,這更加要求老師不僅要扮演好“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的角色,更應該有機融合情感教育、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的授課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討論學習中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模塊二Unit3 Amazing People的學習中,要讓學生理解并學會欣賞異國文化,通過將情感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明白要成功應具備的素質,鼓舞學生的斗志,為自己的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在模塊三Unit2 Language的學習中,要讓學生們不僅了解到英語的歷史,更要給孩子們拓展我們漢語的歷史,志存高遠、學貫中外,在敞開雙臂擁抱外來文化的同時,不忘加深學習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并將我們博大精深的漢語文化發(fā)揚光大、推向世界!這是一個以語言為核心的學科教學向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的學科教育的改變。通過這一理念的改變,最終是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語言的學習并不是僅僅要學習知識,或者發(fā)展某一方面的技能,其落腳點是為了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并傳遞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作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師,我們用真誠的心、滿腔的愛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用創(chuàng)新的設計、積極的互動去保持學生的積極情感,用正確的引導、及時的反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讓英語教學在情感交融中升華,讓教育在我們的真情澆灌中開出更加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梅德明,王薔.改什么?如何教?怎樣考?高中英語新課標解析[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3]牛津高中英語[M].譯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