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晶
(大連旅順口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婦產科,遼寧 大連 116041)
妊娠期糖尿?。℅DM)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具體是指女性妊娠前血糖指標正常,個別孕婦出現(xiàn)糖耐量減退,在孕婦開始妊娠時出現(xiàn)血糖偏高的現(xiàn)象。GDM患者在我國臨床診治中越來越常見,其發(fā)病率與致死率呈上升趨勢[1]。因此,臨床中對女性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的準確性與及時性應受到重視。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與68例正常妊娠孕婦,就糖化血紅蛋白與果糖胺診斷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價值進行具體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68例正常妊娠孕婦作為對照組。觀察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患者最大年齡35歲,最小年齡21歲,平均年齡(27.12±2.79)歲,孕期均為25~30周,平均孕期(26.38±1.22)周;觀察組68例正常妊娠女性中,患者最大年齡35歲,最小年齡22歲,平均年齡(27.24±2.82)歲,孕期均為25~29周,平均孕期(26.43±1.23)周。所有患者均無貧血情況,Hb>100,體質量指數(shù)也無差異(18.5~24 kg/m2)。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年齡、孕期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告知所有患者OGTT注意事項,次日早晨進行抽血檢驗,將抽取的血液樣本放置于恒溫恒濕下待檢。糖化血紅蛋白使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果糖胺使用硝基四氮唑藍試驗測定。檢驗儀器選用BC-400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糖化血紅蛋白試劑盒由迪瑞公司生產,果糖胺試劑盒由迪瑞公司生產。
1.3 評判標準:對所有患者進行耐量實驗測定,將75 g葡萄糖溶入150 mL水中,囑咐患者于3 min內飲完后,測量患者空腹后1 h與2 h靜脈血糖cut-off值,測定標準為FPG高于5.1 mmol/L、1 h血糖值高于10.0 mmol/L、2 h血糖值高于8.5 mmol/L,測定患者血糖值,若患者血糖測定值出現(xiàn)高于設定值的情況,則可確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1.0軟件包對糖化血紅蛋白與果糖胺數(shù)據(jù)予以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果糖胺對比:觀察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為(7.33±0.24)%,果糖胺為(4.08±0.72)mmol/L;對照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為(5.33±0.31)%,果糖胺為(2.01±0.28)mmol/L,t=8.512,P=0.006。觀察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果糖胺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可比性。
2.2 兩組數(shù)據(jù)綜合對比:糖化血紅蛋白靈敏度為95.59%,特異度為92.65%,陽性似然比為11.98,陰性似然比為0.04,診斷準確度為97.06%;果糖胺靈敏度為80.88%,特異度為82.35%,陽性似然比為7.32,陰性似然比為0.13,診斷準確度為85.29%。(t=10.422,P=0.001;t=4.850,P=0.028;t=8.609,P=0.003)糖化血紅蛋白診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各項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女性在妊娠期間,原本潛伏在體內的陰性糖尿病因孕期血糖偏低現(xiàn)象可顯性化,若妊娠期間女性本身就患有糖尿病,則糖尿病病情會加重。針對孕期血糖低這一現(xiàn)象,一般使用胰島素對孕婦進行治療,但使用胰島素時需對胰島素用量進行控制。若胰島素使用過多,則有可能出現(xiàn)諸多不良反應[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具有多飲、多食、多尿癥狀,患者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反復發(fā)作,且此次妊娠并發(fā)羊水過多可能導致巨大胎兒者。單純的OGTT,即時血糖受精神,和勞累應激等因素影響,有些患者因嘔吐影響,無法完成OGTT。出現(xiàn)了,假陰和假陽,
現(xiàn)今,糖化血紅蛋白與果糖胺已被廣泛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診斷與監(jiān)測。糖化血紅蛋白通過一個緩慢且不可逆的過程最終形成,當個體內的血糖濃度過高時,糖化血紅蛋白形成速度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當個體內血糖濃度持續(xù)偏高時,糖化血紅蛋白形成速度會飛速上升[3]。同時,個體內血紅蛋白的含量與紅細胞的數(shù)目也與血糖濃度息息相關,其不受吸入葡萄糖含量所影響,同樣也與患者日常運動與飲食是否節(jié)制有關,其能對患者1個月左右的血糖情況作出直觀清晰的反映。除血紅蛋白外,果糖胺是由葡萄糖非酶促催化反應后與其他蛋白相結合而形成的,屬于酮胺的一種,又可稱呼為血漿蛋白酮胺[4]。與糖化血紅蛋白相同,果糖胺能反應機體內血糖濃度水平,但只能反應以往2~3周血糖濃度水平。
綜上所述,在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診斷中,糖化血紅蛋白與果糖胺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糖化血紅蛋白較果糖胺診斷結果更為準確,為患者后續(xù)治療提供了科學、合理的依據(jù),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