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璽瑤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教學內(nèi)容。
一方面,學生已在二年級上學期初步認識了角,初步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三角尺判斷這三類角,本節(jié)課不僅是“角的認識”這一知識的延續(xù),也是接下來學習垂直的基礎。
另一方面,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qū)W生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角的哪些知識?
生: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的邊,這兩條邊是射線……
(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認識單位角以及統(tǒng)一單位角的必要性
師:黑板上畫了兩個角:∠1和∠2,哪個角大呢?
師:很顯然,∠2大。那∠2比∠1到底大多少呢?
生:要測量。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測量)”。(板書)
師:用什么工具測量角呢?角的單位是什么?
生:量角器。
師:如果沒有量角器,你準備怎樣量?
生:用三角板插到角里比一下。
師:老師這兒有一樣材料,是一個小角(出示一些小角),你能用這些大小相等的角解決這個問題嗎?和同桌商量商量。
(學生操作、活動)
師:同學們,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
師:擺這些小角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學生匯報,視情況點評)
師:∠1包含1個小角,∠2包含2個多小角,但是還是不能準確地知道∠2比∠1大多少,說明我們的測量還是不夠精確。你有什么建議嗎?
生:要是小角再小一些就好了,我們就能量得更準確。
(出示10°單位角,再次測量)
師:現(xiàn)在就準確地知道結(jié)果了。
生:∠2比∠1大3個小角,因為∠2包含5個小角,∠1只包含2個小角。
師:問題解決了,老師卻糊涂了,開始說∠1有1個小角那么大,現(xiàn)在卻說∠1有2個小角那么大。哪里出問題了?
生:小角不統(tǒng)一。
師:說明我們必須要用統(tǒng)一的角來測量,而且要想測得精確,角就必須要小。那小到什么程度才合適呢?
【設計意圖:事物之間的模糊比較,有時靠直觀判斷即可,而要精確比較,則需要測量出具體數(shù)據(jù),并且要統(tǒng)一標準?!?/p>
(三)認識1°,認識量角器
1.多媒體播放1°的規(guī)定。
(1)“度”就是角的單位,可以簡潔地寫為“°”。
(2)師:你覺得這個1°怎么樣?
生:很小,用它來量肯定特別精確。
2.多媒體演示量角器的簡化過程。
3.介紹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指出各個部分。
【設計意圖:演示角的單位產(chǎn)生的過程,經(jīng)歷量角器的簡化過程,能更深刻地掌握量角器各部分存在的意義,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p>
(四)在量角器上描30°,體會量角器的使用原理
師:要會正確使用量角器,先要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投影量角器)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一個30°的角嗎?
學生動手操作展示。
師:你能再找到一個30°的角嗎?
學生再次動手操作,教師點評。
師:這些角開口方向不同,為什么它們都是30°?
生:它們都包含了30個1°的角。
師:這些30°的角,哪個能一眼就看出是30°?為什么?(從0開始,到30結(jié)束)所以標數(shù)字,讀數(shù)更方便。
【設計意圖: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指定度數(shù)的角,才真正理解了量角器的測量原理,為正確使用量角器做好充分準備?!?/p>
(五)嘗試量角,總結(jié)量角方法
師:量角時要注意什么?帶著這個問題,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這些角的度數(shù),并記錄下來。
(投影錯例,辨析,總結(jié)。尤其是∠3為何不是130°)
生總結(jié):量角的時候要注意:
1.量角器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和一條邊重合。
2.讀數(shù)看另一條邊,讀內(nèi)圈還是外圈數(shù)字要看是從哪條0刻度線量起。
【設計意圖:學生先嘗試量角,探究量角的方法,在有一定的操作經(jīng)驗的基礎上,辨析量角器的使用方法,體悟正確量角的要領(lǐng),通過再次操作,調(diào)整自己的方法,并在三次動手實踐中最終提煉、總結(jié)出測量角的方法?!?/p>
(六)小結(jié)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生:認識了角的單位是度(°),還認識了1°,知道了如何用量角器測量一個角的度數(shù)。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