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霜
《夜鶯的歌聲》第三課時,孩子們思考的熱情熊熊燃燒起來,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討論了小夜鶯是如何跟敵人巧妙周旋的。孩子們在合作朗讀、聽讀、默讀的基礎(chǔ)上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思考,有兩個小組的孩子在匯報中提出來:獲得德國兵的信任,小夜鶯機智勇敢。但是思考還停留在表面,理由不夠充分全面,基本是我依據(jù)他們的回答引導得出的。
這節(jié)課的問題是:在那驚心動魄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年代,一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卻如此沉著、機智地與敵人斗智斗勇,在課文的字里行間,你能捕捉到他的機智、勇敢嗎?
請邊讀邊用“ ?”畫出描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
問題更加具體,孩子們低著頭拿著筆煞有介事的樣子。
我說:“現(xiàn)在,請你們暢所欲言吧?!?/p>
W同學說:“課文3~7自然段中‘手里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么‘孩子趕緊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走到軍官跟前‘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這些動作可以看出小夜鶯表現(xiàn)得很配合德國軍官?!旎羁梢钥闯鲂∫国L很高興的樣子?!痹掃€沒落音,我聽見H說了一句:“趕緊!”意思是這個“趕緊”表現(xiàn)出對德國兵似乎很熱情。這時又有人提出:“還可以看出小夜鶯在跟敵人套近乎,也是在獲得敵人的信任?!?/p>
W同學繼續(xù)說:“課文17、18段?!斳姽賳柭返臅r候,小夜鶯回答怎么會不認識,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兒的堤壩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兇呢,能吃小鵝!小夜鶯說自己和叔叔常到那兒去,表明自己很熟路,以此獲得信任,讓敵人讓他帶路。”
這時一個孩子舉手了,他說:“軍官問認識往蘇蒙塔斯村的路嗎?我覺得小夜鶯不一定知道這個村子,但是他很有信心地回答,在這個時候無論怎樣就是要表現(xiàn)得自己很熟路,不然軍官們就不讓他帶路了?!?/p>
我想此刻關(guān)于小夜鶯到底認不認識路這個問題已經(jīng)不重要了。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C同學手舉得很高。她說:“請同學們看19段?!蔽倚南脒@段沒小夜鶯的言行,是軍官的話啊。她把整段讀完了說:“小夜鶯一定要給軍官帶路,不然會被殺了。”大家有點驚愕,連我也不明所以,但我想只要是孩子有話說就要讓她說完,課堂上思考的熱情和火花要格外珍惜,所以我問了一句:“為什么這么說呢?”她很自信地回答:“因為軍官拿出了打火機,帶錯路要把他燒死?!闭f到這里大家終于明白了,有人喊起來:“不是的,打火機是用來誘惑小夜鶯的。軍官說你帶路帶得對,我就把這個小東西送給你?!蔽蚁胛乙膊挥迷俳忉屃?。還有人說:“這里都不是小夜鶯的言行?!蔽亿s緊說:“對,你看PPT。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找描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吧?!毙∨⑿膼傉\服地坐下了。
一個孩子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請大家看第20段。‘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小夜鶯表現(xiàn)出很自然的樣子,好像還很貪玩的樣子,好讓敵人不懷疑他。”顯然,孩子們沒有異議。我接著問:“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是真的忘了嗎?”L同學立即補充:“他裝的,是想讓德國兵放松警惕。”
因為關(guān)于此處的“有時學夜鶯唱,有時學杜鵑叫”,還有文中其他的夜鶯叫在上一節(jié)中我們已經(jīng)分析過了,所以沒有再提。
接下來在說到21段場景描寫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也是驚喜連連。在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把這一段畫了橫線。大概是覺得這一段景色描寫還不錯。那為什么這里作者要描寫這一場景?
一個孩子說:“森林越來越密。說明他們已經(jīng)慢慢走入了游擊隊的埋伏圈。游擊隊都藏在樹林里?!盰同學說:“軍官突然問這里有游擊隊嗎?‘突然說明森林已經(jīng)讓他們有點警覺了?!庇袀€孩子馬上說了句:“德國兵也不是蓋的?!蔽艺f:“對,最終敵人還是沒有懷疑小夜鶯,說明什么呢?”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那是因為小夜鶯的機智聰明?!?/p>
而讓我們繼續(xù)上第四課時的原因是孩子們因為一個問題產(chǎn)生了分歧。
“怎么會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村莊里真的有很多鳥嗎?聯(lián)系文章開頭,想想“麻雀、烏鴉、貓頭鷹”指的是誰?
有的孩子認為:“麻雀、烏鴉、貓頭鷹”指的是游擊隊員。
理由1:游擊隊員稱小男孩是“小夜鶯”,這是他的代號,那么“麻雀、烏鴉、貓頭鷹”應該是游擊隊員的代號。
理由2:“怎么會剩下我一個?”他想說的是這里不僅有我小夜鶯在,還有其他的游擊隊員在,用“麻雀、烏鴉、貓頭鷹”指游擊隊員。
有的孩子不同意:“麻雀、烏鴉、貓頭鷹”指的是德國兵。
理由1:小男孩把自己稱為“小夜鶯”,稱德國兵為“麻雀、烏鴉、貓頭鷹”可以拉近與敵人的距離,不引起懷疑。
理由2:這里說“多著呢”,游擊隊員的人數(shù)少,敵人的人數(shù)多,所以應該是指德國兵。
竟然有個孩子說:“老師,你已經(jīng)提示了‘聯(lián)系文章開頭,文章開頭就說‘一小隊德國兵進了村莊‘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地彎著腰,村子里是沒有其他人的。所以‘麻雀、烏鴉、貓頭鷹是指德國兵?!?/p>
孩子們各抒己見,支持兩個觀點的人竟然不相上下。雖然有人老盯著我的手,還有人問到底是指什么,我并沒有說出自己的觀點,但是我十分高興和誠懇地贊賞了孩子們今天積極思考勇于表達。還提起了我這幾天在閱讀的“審辯式思維”:敢于質(zhì)疑,尋找證據(jù),包容異見。
學習需要熱情,思考的熱情是最寶貴的熱情。積極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深入理解和更好地表達。作為老師要善于保護和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善于捕捉孩子思考的小火花。在孩子發(fā)言時,無論他是興致勃勃還是躊躇不安,都要仔細聆聽,給出適合的評價和引導。最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成人要持有謙遜的態(tài)度并給予他們信任,點燃孩子思考的熱情!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