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地貫徹“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終身鍛煉、終身受益的目的,教師可以把男女生分班進行教學,以便能更好地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高中階段體育課上實施男女生分班上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高中;男女分班;必要性
高中的體育課一般都是采用以男女共同自然班的形式進行體育教學,新課改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大綱》規(guī)定在高中階段采用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加大了高中選修教材的比例,使課程內容彈性化、多樣化,為各地區(qū)學校和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男女生由于生理的變化,身體的差異性也越來越顯著,如果再讓他們同班,盡管任課教師針對性別的不同制訂不同的目標、任務,但是學生學習和練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和練習的效果不佳,因此,會出現(xiàn)同一課的教學目標男生“超額完成”,女生無法完成的現(xiàn)象。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可選擇性意愿增強,男女生的興趣、愛好的差異也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如果男女生再以自然班的形式上課,就必然會限制他們在體育課上的學習與練習的積極性,自然達不到體育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生也很難養(yǎng)成終身鍛煉、終身受益的行為習慣。盡管實施新課改以來學校實行以興趣班上課的形式,但是由于男女生共同上課,雖然有著共同的愛好卻存在著同一教學模塊下,男生“吃不飽”,女生很“難吃”的情況。為了更好地貫徹“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終身鍛煉,終身受益的目的,我們可以把男女生進行分班教學,以便能更好地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
一、教學模式
把高中三個年級原來以興趣班的形式變?yōu)橐阅信职嗌险n的形式進行體育教學。
二、實施的根源
高中階段,男女生對體育項目的可選擇性意愿逐漸增強。由于男女生的生理、愛好、體質狀況、性格類型等差異性都很大,因此再按以往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已經不適應現(xiàn)階段學生體育與健康發(fā)展的需要,更無法體現(xiàn)“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也很難使學生達到終身鍛煉的目的。
三、實施的方法
首先,在高一學生入校時教師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男女學生對體育項目的愛好以及起點水平,然后,根據統(tǒng)計的情況實施一些起點低,難度不大,易于學生接受,易于開展且能適應于學生終身受益的項目。例如男生較喜歡的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項目,女生喜愛的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項目,教師根據男女生選擇的項目、人數協(xié)調組班實施教學。
四、具體實施
男女分班上課,在課的安排上,一年級時重在打基礎,二、三年級時重在提高。也就是說男女生分班上課可分為基礎班、提高班。在這三年中,學生也可根據自己實際所學習和掌握的情況進行跨年級跨班級上課。當然實施教學時,教師要根據男女生不同情況、個體差異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目標,要讓每個學生在學習與練習的過程中既學得會,又掌握得好,讓每個人充分體驗到成功后的喜悅感,進而激發(fā)出對體育運動的喜歡和熱愛,從而為其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課的評價
以男女生分班實施教學,教師在課的評價上,要重視學生的性別差異,重視學生的實際。評價時要有靈活性,考試項目和評分標準要符合男女學生的體質健康發(fā)展實際。教師要重視過程考核的力度,把學習態(tài)度等列入考核內容,使每學期的體育成績是來自他(她)的綜合評定,使每位學生明白當前自己的運動水平,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信心。
六、實施男女生分班上課的好處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是男女生分班上課,且選擇的課的內容都是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這就激發(fā)了學生自我學習,積極練習的興趣,也不會出現(xiàn)以往上課時女生“放不開”,男生“吃不飽”的現(xiàn)象。教學過程也從會以往老師讓學生練習,學生不好意思練習變?yōu)橹鲃泳毩?,從而使上課的氛圍更主動、熱烈。
2.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實施男女生分班教學,大家都是同一性別,沒有交流的障礙且選擇的學習項目都是自己特別喜愛的內容,因此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同學之間更易交流,更易相互幫助。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加活躍,也易于課堂的教學。
3.有利于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實施男女生分班教學,由于是同一性別,上課時的個體差異不會太大,這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務,使學習效率得到充分提高,這就更加有益于他們將來根據自己所學進行運動、鍛煉,從而達到終身鍛煉、終身受益的目的。
七、分班上課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男女生分班上課,任課教師一定會對所帶班級的課做好精心的準備,針對男女生的不同,制訂不同的計劃和要求。為了達到這個要求,任課教師必然會以更加認真的態(tài)度鉆研教材,熟悉教材教法,更加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過程,同時會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專項業(yè)務能力。這無疑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簡介:王東航(1972.8—),江蘇銅山,中教一級。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