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建軍
【摘 要】 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相互幫助、無私奉獻的良好品質(zhì),也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合作意識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主要通過集體課堂、團體活動和互相幫助的奉獻精神來體現(xiàn)。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guān)鍵詞】 合作意識;小學;體育;教學;培養(yǎng)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認識到了體育學科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對于體育科目的學習。體育科目不僅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一部分,他還是學生身體素質(zhì)、體育素養(yǎng)、合作精神、奉獻品質(zhì)的直接體現(xiàn),一個學生體育成績的好壞和對于體育科目的學習態(tài)度,直接反映出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而對于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不光是為了完成相關(guān)的體育教學目標,更是對學生良好品質(zhì)意志的培養(yǎng)和鍛煉,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相互幫助、無私奉獻的良好品質(zhì),也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一、集體課堂,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
眾所周知,體育課程的組織形式,是采取集體課堂開放式的方式,把集體課堂的形式,融入到開放式的體育活動中來,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還有利于學生加深自己對于集體建設的理解,和對于班級同學的認識。體育科目的集體課堂,還不同于其他科目的集體授課方式,他有可能打破專業(yè)、班級的界限,因不同的體育課程,將不同的學生聚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授課群體。學生通過接觸和認識,接受一個新的群體,這是對學生的適應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過程,通過學生對于集體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通過體育活動的不斷開展,一步步加深學生對集體的融入感,形成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比如,在體育課程“長跑測試”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之所以討厭長跑這一體育項目,不是因為身體素質(zhì)不達標,而是因為自身的懶惰心理。而采用集體課堂的方式,告訴學生,每個學生進行長跑測試的成績,不僅僅代表自己個人的素質(zhì)水平,更是代表這個集體的水平情況,這樣就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學生有了這樣一個認識和理解,就會對長跑測試有了一個突出的重視,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的測試當中去,從而取得好成績。這就是通過集體課堂,激發(fā)學生集體榮譽感的體現(xiàn),集體榮譽感的培養(yǎng),是對學生合作意識培養(yǎng)的第一步,也是關(guān)鍵的一步,學生只有有了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才能開展接下來對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二、團體運動,培養(yǎng)學生配合意識
體育課程的主要開展形式是通過具體的體育運動形式來展開,而不同的體育運動形式有不同的展開方式和不同的特色。對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配合意識,良好的配合意識,為學生合作意識的提高打下了基礎(chǔ),配合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在體育課程的團體運動中一點一滴積累。通過團體運動的開展,讓學生對于共同的活動目標達成,從而進行相互的學習和相互的配合,這就在潛移默化間培養(yǎng)了學生與同學間相互交往的技巧,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學生良好配合意識的養(yǎng)成,是對于體育課程中團體運動開展效果的檢驗,也是對于教師整個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考察,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配合意識和合作意識,對于團體運動的開展也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比如,在體育課程“學會踢足球”的學習過程中,因為足球運動是一個團體運動,他需要團隊間的配合,所以對于足球課程的開展,很適合對于學生團體意識和配合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在足球運動的戰(zhàn)術(shù)配合、運動配合、演練配合中,形成合作意識,認識到自身力量的薄弱,和合作起來的巨大力量,從而養(yǎng)成尋求配合、尋求合作的良好習慣。這不僅對學生體育課程的開展有促進作用,對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有巨大的幫助作用,學生可以把這種合作意識,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促進辦事效率的提高。
三、互相幫助,培養(yǎng)學生合作奉獻精神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目標,不僅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精神品質(zhì),通過具體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奉獻精神和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可為意義重大。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在合作奉獻精神的培養(yǎng)上不能急于求成,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標準的具體要求,開展具體的體育活動形式。學生合作奉獻精神的培養(yǎng),需要落實到體育教學活動的日常實踐中去,讓學生在體育活動的實踐中,相互配合、相互幫助,認識到合作奉獻的重大作用,從而養(yǎng)成自覺、自愿尋求合作、無私奉獻的良好精神品質(zhì)。這是體育課程最終追尋的目標,也是良好體育課程,深層課程效果的體現(xiàn)。
比如,在體育課中“綁腿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按照班級人數(shù)的多少,每十人一小組,進行綁腿跑的比賽練習,“十人九足”這樣的綁腿跑形式,很重視學生間的相互配合和合作意識,因為在整個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每個同學的步調(diào)都要一致,所以每一個同學間都要形成相互的照應,達成一致的前進步調(diào),在活動中,大家要相互幫助和相互攙扶,對于摔倒的同學,要給予鼓勵的同時,也要進行攙扶的幫助。這是學生合作奉獻精神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良好體育精神風貌的體現(xiàn),對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合作意識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主要通過集體課堂、團體活動和互相幫助的奉獻精神來體現(xiàn),這是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鍛煉,更是對學生良好品質(zhì)和人格的培養(yǎng),當然,合作意識和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時間的、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指導和幫助,學生要積極地參與和學習。
【參考文獻】
[1]顧汝榮.對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困境的分析研究[J].學苑教育2014年11期
[2]孫國強.試論多媒體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4年12期
[3]王冕.淺談小學體育教學[J].讀書文摘2014年16期
[4]邵家敏.探索合作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年22期
[5]高小云.淺談小學體育教學與游戲的融合[J].新課程學習(上)2014年08期
[6]俞倩.探究小學體育教學方法[J].文理導航(下旬)2014年10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