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摘 要:本文就如何改變小學生寫作文能力低,質(zhì)量差的問題,在作文中提高綜合素質(zhì)的角度來論述,其內(nèi)容概括如下:一、把審題立意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二、引導學生把觀察生活的目光投向社會,思考生活;三、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發(fā)現(xiàn)好人好事,贊好人好事,寫好人好事,以此做人作文。
關鍵詞:做人作文 思想 探索 綜合素質(zhì)
近年來,由于網(wǎng)絡的普及,人們對于網(wǎng)絡的依賴已超出了想象的范籌,特別是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在網(wǎng)上摘抄,甚至照搬、照用。所以致使一部分的小學生寫作文的能力低,質(zhì)量差,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不少語文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發(fā)表了不少頗有見解的論文。[1]
當語文老師批改作文時,總要跟那些乏味的作文打交道, 要是遇上作文面干凈,書寫工整,文理較清晰的,改起來還不那么費神,要是遇到文面臟亂,書寫潦草,錯字、病句百出的,那真是不愿往下看了。所以寫作文難,改作文也難,而且收效甚微,這是語文教學中突出的問題。學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和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 ,比如:學生對生活缺乏深人理解、分析判斷能力差,日常生活素材積累少選擇材料,立意謀篇,層飲安排,語言表達等都存在著不少缺陷。一句話,全面索質(zhì)差,綜合能力低。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要想寫好一篇成功的作文,先要學好做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2]
一、把審題立意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也就沒有正確的審題立意。俗話說得好,文如其人。這些年社會上某些人思想滑坡,道德失落,這些負面嚴重地影響到學校,干擾了學生的思想,因此,學生的各種觀念模糊,是非判斷能力就差。由于政治思想水準低,寫出來的作文就缺乏思想性,所以必須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如:我要求學生寫篇題為《我的幸?!返淖魑臅r,我想,學生要寫這篇作文,首先要解決立意和選材的問題,這個涉及到每個學生對“幸福”的不同理解,幸福不同,理解也有差異。有些學生認為,父母及家庭在生活上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這就是幸福;有的學生則認為,老師和同學在多方面熱情地幫助自己,這就是幸福;然而,如果自己放棄休息時間或犧牲了個人某些利益,為他人排憂解難,或為集體、國家獻上一片愛心做出一些貢獻,能否說這些也是一種幸福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那么,哪一種“幸?!辈攀钦嬲男腋D??哪一種的“幸福' 格調(diào)高呢?通過把審題立意訓練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啟發(fā)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而且學生地寫作文的立意是什么,怎樣立意格調(diào)才高,選擇哪些材料來表現(xiàn)中心思想等都有了較明確的認識。而后,再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這種“幸?!钡母惺?,如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為他人,為集體或為社會做一些好事,然后再把這其中的體驗和感受記下來。再把它寫成作文,結果寫出來的作文既有廣度,也有深度,就特別的有分量。
二、引導學生把觀察生活的目標投向社會,思考生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寫提供材料作文時,我向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材料:在社會上,有些人不尊重殘疾人, 而是歧視他們,你對此看法如何? 理由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對待殘疾人的問題,就要先提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至于第二個阿題的否運用正的道理和舉出充分有力的事實問題。因此,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我啟發(fā)學生思考:我們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向來怎樣關懷和愛護殘疾人的?有關部門出臺了哪些有關有利于殘疾人的政策?我校師生在助殘活動中做了哪些工作?我校我疾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有什么反映?這說明了什么等等,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老師再進一步明確:向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殘疾人的權益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殘疾人的生活,學習和就業(yè)問題。在助殘活動中,我校師生積極參加捐款活動,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好評。通過這樣的討論和點撥,拓開學生視野,打開了思路,提高了認識,在寫這篇文章時,就不會感到吃力了。[3]
三、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求學生隨時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發(fā)現(xiàn)好人好事,贊好人好事,寫好人好事,做好人好事
如有一次上課鈴響后,我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沒有擦黑板。我問,今天誰值日?為什么不擦黑板?學生沒有回答。為了不耽誤上課,我親自去擦黑板。這時,有個學生快步走上來,從我手里拿去黑板擦,并很尊重地說:“老師,我來擦吧?!边^了幾天,我對這件事,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那天不是田昊同學值日,但她能主動地去擦黑板,這件事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理由是什么?應該向她學習些什么?讓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并寫成一篇評論性的日記。許多學生從《可貴的閃光點》或以《尊師重教,從我做起》等為題,寫了不少入情入理,聯(lián)系實際,感受頗深,有說服力的文章。我選了其中寫得好的兩、三篇,向學生朗讀并講評,使學生即初步學到如何寫小評論的知識,又受到了思想熏陶,達到做人作文的目的。我還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把這些人和事以及自己的感寫在日記本上,堅持每周寫二、三篇。這樣日積月累,不但豐富了寫作文的素材,而且也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不斷成長的思想軌跡,獲得學習的成功感。
多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我堅持做人做文一起抓的做法,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學生寫作文能力日見提高,收到一定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蘭.構建“生活作文”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J].才智.2009,01.
[2]陳俊嶺.走進生活指導習作[J].作文教學研究.2007,04.
[3]符春燕.生活——作文的源泉[J].作文教學研究.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