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必須開展貧困生精準識別相關研究,本文將從識別主體的精準、識別對象的精準、識別方法的精準三個角度剖析高校貧困生精準識別工作,探索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精準化。
[關鍵詞]精準扶貧;貧困生資助;精準識別
為切實落實精準扶貧理念,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下發(fā)《精準扶貧丁作機制實施方案》,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考核四個方面構建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隨后教育部等部門聯(lián)合出臺《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提出教育精準扶貧的任務及保障措施。
高校貧困生精準資助工作是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是提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然而高校貧困生精準化資助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如識別主體單一、識別對象靜態(tài)、識別方法隨意主觀等。
精準識別是高校貧困生精準化資助工作的前提與基礎。精準識別是指通過組建精準識別主體,依靠科學、有效識別程序,建立貧困生識別指標體系,確定貧困學生資助對象。鑒于此,在精準扶貧視野下,為提高高校貧網(wǎng)生資助的精準度,必須開展貧困生精準識別相關研究。本文將從識別主體的精準、識別對象的精準、識別方法的精準三個角度剖析高校貧困生精準識別工作,探索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精準化。
一、識別主體的精準
精準識別首先應在“識別主體”上下功夫。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的要求,組織評選各類獎助學金是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由此可見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學生資助工作識別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較為全面地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熟悉國家和學校資助政策,能落實好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
通常情況下,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超三年的輔導員已經(jīng)熟悉掌握學生資助政策,在資助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jīng)驗,在貧困生資助工作中能夠發(fā)揮識別主體的積極作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僅僅依靠高校輔導員這一支識別主體隊伍,學生資助工作中難以避免主觀、隨意等各種弊端。為提高識別主體結構的合理性、提升識別對象的可信度,應著力構建多樣、科學的識別主體隊伍。
科學合理的識別主體必須包括一定比例的學生識別主體。學生識別主體來自學生隊伍。學生識別主體與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有較多接觸,他們能直接了解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困難程度是否屬實、生活作風是否樸素、日常消費是否合理,為輔導員提供較為直接的識別信息。就筆者日常資助工作經(jīng)驗來看,學生識別主體隊伍主要包括班級班干代表、班級寢室代表、班級普通同學代表三支隊伍。學生識別主體隊伍的組建,能夠避免僅僅依靠個別學生進行評定所造成的不公平公正的現(xiàn)象。在組建過程中,輔導員應該積極把關,重點篩選,著力建設,加強學生識別主體隊伍發(fā)展。
二、識別對象的精準
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精準化的重點在于確定識別對象,也就是確定需資助的學生對象。目前,高校貧困生主要是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其在校學習期間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新生入校時,高校輔導員可通過各種新生材料來了解學生家庭經(jīng)濟情況,如新生入學后向所在學院提交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調查表及其支撐材料,進而對識別對象及貧困等級做出最初識別。
在進行了初步識別后,識別主體還應該通過各種途徑獲取識別對象的具體情況,如學生在校消費情況。目前高校學生在校經(jīng)濟消費可查的途徑是校同一卡通,校園一卡通主要用于圖書館書籍借閱、食堂用餐、校同超市購物、手機繳費充值等。了解學生校園一卡通的消費情況,可進一步了解學生在校消費情況,進而根據(jù)校園日常消費進一步識別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
在了解了學生的校園消費情況后,識別主體還應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的校外消費情況,以最終確定識別對象。為了解識別對象的校外消費情況,識別主體應通過走訪、溝通等方法,了解學生校外消費情況。因此,在開展識別對象的精準化的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校外消費情況。對于存在高額的奢侈消費行為和習慣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應排除在識別對象隊伍之外。
三、識別方法的精準
精準化的識別方法是確定識別對象的重要保障。目前,在評定過程中,應避免以學習成績?yōu)閱我豢剂恳罁?jù)的識別方法,以及由于缺乏科學識別標準,僅依據(jù)識別主體個人主觀判斷進行評定的方法。以學習成績?yōu)閱我豢剂恳罁?jù)的方法在具體實踐操作中,主要是將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按成績排名,以成績排名作為識別的唯一方法。同時,對于工作時間未滿三年的初入職的高校輔導員來說,由于缺乏經(jīng)驗和對資助政策的準確把握,在確定資助對象的過程中,僅僅依靠個人主觀感受進行資助評定。這種主觀評定的方法往往容易造成評定結果出現(xiàn)偏差,使部分真正貧困學生出現(xiàn)被漏評的風險。
為了提升識別方法的客觀性、科學性、精準性,資助工作者可以采用量化識別標準的方法。量化識別標準最容易操作的就是制定《貧困生識別量化打分表》,在打分表中有資助加分項目,如孤兒、單親、家中患重大疾病、家庭重大變故、低保戶、家中姊妹超過三人,資助減分項曰如手機超過2000元、經(jīng)常出入校外餐廳和網(wǎng)吧等娛樂場所,有高消費或奢侈消費行為,有曠課記錄,有違紀行為,德育考核排倒數(shù)十名。量化結果可以較全面、客觀的作為識別支撐材料。識別主體依據(jù)實際情況,參照《貧困生識別量化打分表》,共同商討識別資助對象即可。
參考文獻:
[1]郭昕.我國普通高校貧困生資助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吳麗仙.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研究[J].教育評論,2015 (9):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