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偉
(灌南縣人民醫(yī)院 江蘇 連云港 223500)
在我國骨折疾病臨床治療中,鎖骨骨折是一種常見類型,主要在患者鎖骨中段部位發(fā)生?,F(xiàn)階段保守治療鎖骨骨折需要較長愈合時間,外固定時間長,骨折處畸形愈合多見,甚至會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產生妨礙[1]。鎖骨中段骨折存在畸形顯著、移位大等特征,加上骨折部位表淺,韌帶及肌肉牽拉力與肢體產生重力均影響了骨折移位,現(xiàn)階段臨床上還為形成統(tǒng)一治療標準。隨著醫(yī)療水平及經濟發(fā)展速度的顯著提升,加上人們保健意識與法律意識的增強,對臨床治療效果給予了高度重視[2]。很多患者會選擇手術方式治療,因為手術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疼痛度,促進患者肩部損傷修復進程的縮短,從而對機體不良反應起到有效改善作用[3]。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給予鎖骨解剖鋼板治療,觀察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臨床有效率及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115例來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間就診的鎖骨中段骨折患者,其中男女患者人數(shù)比例為65∶50,年齡最小為26歲,最大為68歲,平均年齡為(47.69±4.81)歲,病程最短為2.5個月,最長為6個月,(3±1)月是平均病程。所有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疾病誘發(fā)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給予頸叢神經阻滯麻醉結合全身麻醉,在患者肩頸后放置一個軟墊,自然向后牽拉患者鎖骨,將骨折部位進行復位。于患者鎖骨偏前側以骨折處為中心作長6~10cm切口,直達骨質,沿鎖骨上側面剝離部分骨膜,暴露骨折斷段,良好復位后置入鎖骨解剖鋼板,在患者骨折兩端分別擰入三到4枚螺釘固定,將傷口清潔干凈之后,縫合切口。
患者手術后身體機能完全恢復為顯效;患者手術后身體機能得到基本恢復為有效;患者手術后骨折未能愈合甚至惡化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并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包含骨折不愈合、感染、無傷口瘢痕增生等內容。
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9.13%,治療顯效為69例(60.00%),有效為45例(39.13%),無效為1例(0.87%)?;颊呤中g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40.92±16.54)min、(50.25±11.36)ml、(7.31±2.54)d、(10.57±1.57)周?;颊咧委熀蟀l(fā)生骨折不愈合人數(shù)為1例(0.87%)、感染人數(shù)為3例(2.60%)、無傷口瘢痕增生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3.47%。
鎖骨骨折患者在全身骨折類型中約占2.6%~10%,該骨折類型具有較多發(fā)病原因,其中運動損傷、壓軋傷以及交通事故等是常見原因[4]。保守治療8字繃帶外固定方法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治療經濟,但是卻具有較大痛苦,治療周期長,骨質缺損愈合時間長,治療隨訪不便,很容易發(fā)生畸形愈合、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及功能障礙。鎖骨解剖鋼板固定方法在臨床治療鎖骨骨折患者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固定強度大,手術操作簡單,術中剝離少,按照患者鎖骨外形及解剖結構設計,與鎖骨解剖形態(tài)相符合,有一定可塑性且體積小,能夠較好貼合鎖骨外形,確保了鎖骨周圍血液運輸,有利于骨痂生長,有利于患者骨折處的愈合,患者肩關節(jié)運動功能得到顯著恢復。本研究中鎖骨解剖鋼板治療方法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9.13%,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3.47%。綜上所述,在鎖骨中段骨折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鎖骨解剖鋼板方法具有顯著效果,能夠顯著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減少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患者預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