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霞
[摘 要]語文的課堂,從教師妙語連珠的引導,到學生集思廣益的回答,可以說處處有聲音,處處有亮點。獨特的聲音,傳遞著每一個人的想法,能讓課堂鮮活起來。教師從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給予正確指導、豐富閱讀積累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引導學生有話可說,有勇氣敢說,有內(nèi)容能說,達到妙語連珠的境界,就能讓語文課堂有聲有色。
[關鍵詞]語文課堂;說;妙語連珠;聲音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4-0046-02
語言表達是每一個正常人從出生開始就會做的一件事情,從呀呀學語,到與人交流溝通,“說”似乎是人的本能??此坪唵蔚摹罢f”,誰都可以做到,但細觀課堂,卻存在著一部分學生是語言的沉默者。這些學生或受地域的限制和家庭的影響,普通話不標準,不敢說;或在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不會說;或因為閱讀的缺乏,詞匯積淀過少,說不出來。日積月累,他們雖懷有昂揚的熱情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因種種原因,成了課堂上的“失語者”。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成了語文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讓學生敢于說話
“失語”是個人或群體在強勢話語的壓迫下失落了自身, 無法發(fā)出自己聲音的一種狀態(tài)。課堂的失語,往往源于學生內(nèi)心的自卑、惶恐,怕批評、怕嘲笑。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校園里,講方言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先天的畏怯——怕被同學嘲笑,不敢說。濃重的口音成為貼在學生身上最顯著的異類標簽。同時,也存在一部分學生給自己設置過高的要求和標準,一旦說錯,即背負過重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沉默成為學生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為此,教師可以通過目光對視、眼神鼓勵等方式,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給予學生安全感,引導學生敢說話;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創(chuàng)設信任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學會表達,并在表達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犯錯。如在《烏鴉與狐貍》一文中,體會、總結(jié)烏鴉和狐貍的不同形象,既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自讀結(jié)束后,鼓勵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讓課堂沉浸在學生的歡聲笑語之中,讓狡猾的“狐貍”、自大的“烏鴉”真正走進課堂,用聲音的魅力來到學生身邊,親近學生。演一演、讀一讀,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讓書本上的扁平的主人公形象即刻生龍活虎起來。此時,再引導學生總結(jié)其形象,便成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闭Z文教育是愛的教育。教師需樹立平等關愛的意識,正確對待學生的不同回答,允許學生犯錯,為課堂營造出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讓學生體驗到交流的樂趣,從而愛上表達,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交往習慣。
二、給予正確指導,讓學生會說話
《教育法》中明確規(guī)定,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guī)范字。在低年段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和學生采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溝通,并鼓勵學生說普通話。教師還應當充分發(fā)揮漢語拼音的標識功能,在邊音、鼻音、前后鼻音等方面進行及時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發(fā)音,樹立說普通話的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需明確課堂中“說”的要求,“態(tài)度要大方,聲音需響亮”“意思要清楚”,讓學生明白“說”的方向。但“說”的藝術不僅僅在于會說普通話,一段正確流暢的語言表達,還應有明確的邏輯順序。因此,在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填空說話、看圖說話、復述說話等方式,引導學生恰當?shù)厥褂藐P聯(lián)詞語,取舍說話內(nèi)容,規(guī)范表達語言;同時,引導學生科學拓展,體會并展示語言文字的魅力。
《普羅米修斯盜火》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神話故事,文章按“無火—盜火—受罰—獲救”的脈絡展開,其中,“無火”與“受罰”是文中兩個動人的篇章。在“無火”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聯(lián)系生活的方式談談火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從而體會沒有火時人類生活的困頓。而在“受罰”環(huán)節(jié),學生很容易明白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絕壁上”,經(jīng)受烈日暴雨和鷲鷹啄食的折磨。但怎樣將課本中的文字轉(zhuǎn)化成動人的畫面,觸動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呢?這需要教師細致的指導。
(教師白板展示魯本斯的油畫名作《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如果你來到高加索山的懸崖絕壁邊,你會看到什么?又會聽見什么?
生1:我會看見每日盤旋在高加索山上空的鷲鷹,聽見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時,普羅米修斯痛苦的低吟。
生2:我會看見普羅米修斯鮮血淋漓的身體,聽見鷲鷹飛翔時發(fā)出的兇猛的嘶吼。
師:剛才,我們見到的是普羅米修斯受罰的一個片段。一年三百多個日夜,經(jīng)歷四個季節(jié)的變換,你又會看見什么,聽見什么呢?
生3:(頓悟)夏天,烈日當空,我會看見普羅米修斯額頭底下的顆顆汗水;冬天白雪皚皚,我會聽見北風呼嘯的聲音,看見普羅米修斯瑟瑟發(fā)抖的身體。
生4:狂風暴雨時,我會聽見雨水噼里啪啦落下的聲音,看見普羅米修斯被雨水淋濕的頭發(fā)。
師:是的,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的光明,而經(jīng)歷了_____的懲罰。
生5:痛苦的懲罰。
生6:嚴厲的懲罰。
生7:(激動地)慘絕人寰的懲罰。
從“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不知所措,到迫不及待,有強烈的說話欲望,看似簡單的說話指導,卻給予學生極大的自信。在此過程中,教師實質(zhì)是以橫向(一日的一個片段)和縱向(時間、季節(jié))為邏輯順序,結(jié)合學生的口、耳、腦三個感覺器官,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談自己的所聽、所見、所感,在說話練習中,層層推進畫面,引導學生在感性的語言表達中,融入理性的思考,讓說者有條理,聽者有收獲。
三、豐富閱讀積累,讓學生能說話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這種思考,是來源于自身深厚的積淀和廣博的閱讀,是建立在豐富閱讀基礎上的一種思考能力的展現(xiàn)。可以說,沒有閱讀的表達,只是建立在聲音高低上的一次空談。你有說的權利,但聽者卻極少能夠汲取有用的價值。因為閱讀的缺乏,導致學生的思想厚度不足,詞匯積淀缺乏,開心時永遠只有“高興”,傷心時只會“難過”,人物只有“偉大”,風景只會“美麗”,語詞的不足,讓思考成為困難之事,同樣,在語言表達中,也給人畫了一個禁錮的牢籠。
圖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并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將閱讀與口語表達結(jié)合起來,如課前三分鐘的“好書朗誦展”,每周一次的“好書交流會”,鼓勵學生將好書共享,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
除了多讀書,提高自身的閱讀質(zhì)量,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同樣十分重要。真正有價值的閱讀,不是走馬觀花式的瀏覽,而是真正吸收書中精華,一書多讀,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塑造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閱讀過程中看到的好詞好句,能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為其流暢的個性化表達打下牢固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在字詞學習的過程中,聯(lián)系自己所讀書目,對字詞進行釋義并造句,從而提高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度,讓書本語言轉(zhuǎn)化為學生自身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語境下的語言表達能力。
口語表達訓練是小學語文所承擔的重要的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既是時代發(fā)展和人才塑造的需要,也是推動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表達的空間,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實效性,讓學生有話可以說,有勇氣敢說,有內(nèi)容能說,能夠言之有物,妙語連珠,讓語文課堂靈動起來。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