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菁華
【摘 要】本文針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實施“有滋有味”教學方式,通過增加“情感味”以升華學生的情操、提升“文學味”以提高文學修養(yǎng)、貫穿“新聞味”使之與實踐相聯(lián)系等措施,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質(zhì)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作文 “有滋有味”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B-0109-02
高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也是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很多高中學生難以將學過的知識點有效運用到寫作當中,對于文章的結(jié)構(gòu)段落以及寫作思路不夠清晰,在語言語句的表達上缺少自己的情感,不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還有一些學生套用寫作模板,導致整篇文章枯燥無味。而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授課中片面強調(diào)作文的寫作手法、寫作知識、寫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及所需要表達的文章思想。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有滋有味”的教學方式,真正地打開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寫出好文章。
一、增強“情感味”,升華學生情操
高中作文多是以議論文為主,學生在寫作中既要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又要培養(yǎng)對文章的分析論證能力。課堂教學其實是師生之間交流情感的一個場所,而教師教授作文寫作的過程更是師生之間感情交流和相互交換寫作體驗、共同探究寫作技巧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在寫作時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寫作者的情感,增加文章的“情感味”,進而使學生的寫作情操得到升華,使他們的寫作情感得以激活。教師應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真正成長和成才,認識到文章的“情感味”,并在寫作時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從而讓閱讀者領會作者要表達的寫作意境,使閱讀者融入文章的情感當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例如,在作文課堂教學中,筆者會選擇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體現(xiàn)作者情愫的文章,比如《難忘的一課》(愛國情懷)、《背影》(濃厚的親情)、《鄉(xiāng)愁》(眷戀故土的情感),等等。通過這些文章向?qū)W生講解什么是作者的感情、作者向我們表達何種情感,同時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文章的“情感味”,讓學生掌握情感在文章寫作中如何表達。比如筆者通過朱自清《背影》這篇文章,向?qū)W生展示作者如何通過描寫父親的外貌來表達他對父親的情感。學習其中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方式,讓學生學會如何將自己對某一事物的情感和感悟融入文章中去,這樣才能使閱讀者真正地感覺到寫作者真實的情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同時,讓“情感味”同化學生,進而內(nèi)化學生的心靈,從而讓學生所寫的文章具有“情感味”,使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氣質(zhì)個性和人際交往能力獲得提升,升華學生的情操。
二、提升“文學味”,提高文學修養(yǎng)
在高中作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教授學生作文知識和寫作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充滿文學韻味的文章。例如,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多引導學生記憶經(jīng)典詩詞、名言警句,或是學習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應用,通過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夯實學生的文學基本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使作文呈現(xiàn)濃厚的“文學味”。
例如,筆者在平時授課中會根據(jù)文章的文學性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如對于詩歌、小說、童話故事、科技散文等,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qū)W生講授不同文學載體的賞析,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不同文體的鑒別和創(chuàng)作的方法。在教授作文寫作時,筆者會多引導學生在開頭或結(jié)尾多引用詩詞、名言警句,或使用排比的手法,使文章的開頭或結(jié)尾更具有“文學味”,更具有詩意。如果學生能夠通過平時的教學和練習形成并且打開他們對作文“文學味”的思維模式,那么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通過這些訓練,學生有效地掌握課堂教授的知識點并跟著教師的引導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方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將從量變向質(zhì)變轉(zhuǎn)化,有一個質(zhì)的提升。如果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多根據(jù)這些文學作品教授學生寫作的相關知識,這樣就會給語文作文教學課堂植入“文學味”,讓語文作文教學形式實現(xiàn)“詩化”,從而如何讓學生寫出有詩意的文章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要注意的是,在保證學生作文具有“文學味”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對作文材料兼收并蓄、廣采博取,這樣即可以避免文章只有“文學味”而內(nèi)容空洞、簡單堆砌詞匯的不良現(xiàn)象,也可以讓學生真正領悟到作文寫作的精髓所在。
三、貫穿“新聞味”,與實踐相聯(lián)系
語文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要做到與時俱進,了解一些社會新聞,結(jié)合現(xiàn)代先進教學理念,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及時更新課堂教學內(nèi)容,融入一些社會新聞,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寫作模式、毫無新意的寫作內(nèi)容。在新時代下,語文教師應將社會的發(fā)展與教育教學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同時突出教學本身的工具性、引導性和輔助性作用,在教學中有效地聯(lián)系新聞,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適時引用新聞熱點,使語文教學與社會實踐接軌。關注社會的發(fā)展,才能使學生有感于社會,寫出內(nèi)心深處對社會的自我認識、有感而發(fā)的好文章。
例如,筆者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貙刖哂袝r代特征的新聞類知識和社會標志性的人物代表,并創(chuàng)設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社會熱點的熱情,思考如何將社會代表人物融入自己的作文寫作中,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激活他們的思維。因此,在語文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關注社會、關心民生的習慣,時刻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關心社會的發(fā)展,心系社會。同時,引導學生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在文章中寫出自己對社會最真實的想法與感受,以引起閱讀者的感情共鳴。課堂教學的“新聞味”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分析新聞熱點的能力和寫作應用能力,同時這個具有“新聞味”的寫作課堂這一小天地,也可以成為學生的人生導航標,讓學生今后在認識事物的時候能夠辯證地看問題。
以上是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方式對高中語文作文“有滋有味”教學方式探索,僅供參考。廣大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在充分調(diào)查和了解自己的學生基本情況和特點基礎上,結(jié)合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研究出一套切實可行、符合自己學生教學情況的作文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在作文寫作教學課堂上學到屬于自己的寫作方式。
(責編 江月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