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學生對于學校的感情越來越淡,主要是由于集體歸屬感的薄弱,因此學校對于集體歸屬感的培育十分重要?;诖?,本文先是簡單的分析了影響到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問題,然后提出了提高學生集體歸屬感的方法,需要從社會、學校、班級以及宿舍多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關(guān)鍵詞:三本院校;學生;集體歸屬感;提高方法
引言:集體歸屬感是指學生對學校在情感上、思想上以及心理上的認同和投入,學生是否愿意作為學校成員承擔起相關(guān)的責任和義務,是否愿意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中。學生的集體歸屬感是一種深度情感體驗,不僅對學校的口碑和聲譽有著重要影響,對于學生的思想和心理也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重視學生集體歸屬感的提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認同感。
一、影響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問題
三本大學生多數(shù)成績不好,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存在一定特殊性,在進入校園之后對于同學、學校以及自己容易產(chǎn)生否定心理,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很難對學校形成認同感。目前社會上對三本學校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見,這樣的輿論環(huán)境對于學生集體歸屬感也存在很大的影響,使得學生對于學校缺少認同感。校園中管理和教學工作沒有得到結(jié)合,使得專業(yè)教學和校園管理沒有發(fā)揮出互相促進的作用,讓學生沒有對校園管理產(chǎn)生帶入感,這樣學生的集體歸屬感自然無法得到建設。同時由于大學和高中不同,大學學習環(huán)境相對自由,沒有固定的教室,分散的同學很難讓學生對班級產(chǎn)生歸屬感。同時在寢室中學生朝夕相處,在相處過程中產(chǎn)生矛盾在所難免,如果輔導員沒有對寢室矛盾加以重視,學生集體歸屬感也很難得到提升。而對于學生個人而言,學生自己的社交能力、適應能力都影響到集體歸屬感,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提高集體歸屬感。
二、三本學生集體歸屬感的提高方法
(一)社會層面
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網(wǎng)絡中大量的信息以及構(gòu)建的輿論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思想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需要讓社會輿論起到糾偏的積極作用,需要轉(zhuǎn)變社會中對三本學校的偏見和陳舊觀念。只有社會輿論以及社會環(huán)境得到糾正,讓學生可以了解到社會對三本院校的認可,才是構(gòu)建了提高學生歸屬感的基礎。
(二)學校層面
對于三本學生來講,校園對于學生的思想有著直接影響,校園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學生歸屬感得到提升。三本院校首先需要重視對文化的建設,通過良好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可以受到感染。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價值觀和精神的體現(xiàn),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和觀念想法有著深刻的影響。學校需要從自己的辦學特色出發(fā)建設校園文化,通過建設學生和教師都認可的文化和規(guī)范準則,才能讓學生從多個渠道了解學校的歷史和特色,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校園,感受到校園的精神文化。例如:在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中,最核心的校園文化就是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培養(yǎng)特長人才。學校重視對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可以以專業(yè)為主題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在校園中建設出專業(yè)探究的氛圍,從而讓學生受到感染。
(三)班級方面
班級作為學生關(guān)系最密切的集體,提高班級歸屬感是提升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基礎。輔導員尤其需要重視學生的班級凝聚力的提高,需要通過建設團結(jié)友愛的班級氛圍提高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1]。首先輔導員需要選拔合適的班干部,采用班級投票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的決策中,通過民主的方式選拔出班級干部,讓學生可以在班級干部的帶領下,融入到集體中。其次輔導員和班級干部需要共同舉辦一些班級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學生之間的距離得到拉近,讓學生之間可以得到互相了解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提高班級向心力。例如:輔導員和班干部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爬山活動,在爬山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可以要求全班學生參與進來,共同策劃和準備活動。然后學生共同參與到爬山活動中,在爬山活動中互幫互助,從而可以提升班級凝聚力,進而提高學生集體歸屬感。
(四)宿舍方面
對于學生而言,宿舍是集體的最小結(jié)構(gòu),宿舍凝聚力的提升更是集體歸屬感的必要條件。學校和輔導員需要積極開展寢室活動,讓學生之間通過合作來增進彼此之間的距離,可以有效的提高宿舍凝聚力[2]。例如:學??梢耘e辦寢室文化節(jié)的活動,讓學生可以通過合作的過程更加了解彼此,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學校也需要在校園中設置心理疏導室,幫助學生處理在同學之間存在的交往問題,讓同學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從而提高學生凝聚力,讓學生之間集體歸屬感得到提高。
結(jié)論: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影響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問題,本文得到了提高集體歸屬感的有效方法。在社會層面上,需要轉(zhuǎn)變社會對三本院校的偏見,需要為學生建設一個積極的輿論環(huán)境。在學校層面上,學校需要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活動的開展,來加強集體歸屬感。在班級層面上,需要選拔班干部,召開班級活動。在宿舍層面上,需要組織宿舍集體活動,主動調(diào)節(jié)宿舍矛盾,讓學生集體歸屬感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梁娟,鄧梓浩,黃煉鋒,鄭菲.大學新生心理負荷與心理歸屬感探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8,16(03):31-34+77.
[2]申捷,張晨.論生態(tài)學視角下高職院校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培養(yǎng)[J].泰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8,18(04):32-34.
作者簡介:
張晨 (1987年1月 )女,籍貫:安徽淮南人,漢族,現(xiàn)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 計算機科學或從事教師兼職輔導員工作。
*課題基金: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三本院校大學生歸屬感培養(yǎng)研究”
項目編號:SK2017A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