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非
【摘 要】 了解黨史、熟讀黨史是學校黨建工作與學科教學整合、與課堂教學整合非常重要的理論源泉。可以讓我們的“立德樹人”更加融洽地融入到課堂整合。更好、更快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 鍵 詞】 立德樹人;黨建工作;教學融合
第29個教師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希望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014年3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提出構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體系。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發(fā)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
當教育界的視線,從色彩繽紛而又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轉向似乎可以更有成效的課堂整合時,課堂開始變得燦爛奪目:向40分鐘要質量、高效課堂、精彩20分鐘、最后的三分鐘、課堂整合……此時,我們的課堂突然不再是平面的了,甚至已經超越3D,演變成科幻電影里出現(xiàn)的多維度的場景!讓我們早已習慣平面課堂里的老師感到多么恐懼、多么不可思議!到了多維度的課堂你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的恐懼:“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教室里的情景,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tài)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品德課程標準》根據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指出: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生活態(tài)度、認知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課堂上,在學科知識傳授中融入“立德樹人”的理念。在一個近似白紙一樣潔白無瑕的學生的心靈里,留下道德、品質、國家、民族、誠信、友善、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保護等富含正能量的內容。每一個學科的課堂,老師在備課時都可以根據課堂內容的某一個知識點,預設一個幾分鐘的情景,進行“立德樹人”的融入。我想我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目標將更加接近實現(xiàn),更加有效率,更加有質量。
下面我從幾個學科課堂淺談一下:“立德樹人”融入課堂整合的幾點建議:
一、將“立德樹人”融入到英語課堂整合
有效學習從興趣開始,小學英語從三年級開始。從英語的第一節(jié)課堂開始,我們的英語教師可以邀請熟讀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黨員教師協(xié)助備課,把第一節(jié)英語課堂設置為情景劇課堂。用情景劇讓課堂生動起來。低年級學生看得最多的影視作品一般為“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題材較多,而且看到激動的地方會手舞足蹈。讓熟悉黨史、近代史的黨員教師把這節(jié)課堂預設成某一個“抗戰(zhàn)時期,外國占地記者采訪周恩來同志”。對話中穿插許多英語對話,周恩來總理實際的英語對話能力很強。這樣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在互動環(huán)節(jié)里,一定會有學生問周爺爺英語說得這么流利?。±蠋熆梢越榻B一下少年周恩來12歲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周恩來總理。同時榜樣的力量可以讓學生產生一定要學好英語的信念。而且讓學生通過這個情景劇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把“立德樹人”這個目標任務“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課堂整合中。
二、將“立德樹人”融合到體育課堂整合
這里我們還是要說,有效學習來自于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同時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發(fā)展的特點?;A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方面受引導性是最強的。就是家長經常說的,家長說一百遍不如老師說一遍。我們說興趣來自于認知。從認知入手,通過學生喜歡的事物——戰(zhàn)爭劇情等。從5-6歲開始,學生對劇情中的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即好人與壞人)就有了認知或判斷。我們備課時設置情景劇中的體育項目一定要與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相適應。比如低年級學生的抑制機能較弱,可以設置一些爬行的動作。設置紅軍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中18勇士冒著炮火與子彈,在燒紅的鋼索上爬到對岸,勇奪瀘定橋。讓學生扮演劇中人物,進行爬行比賽。在情景劇的設置中,可以請學校黨組織參與或協(xié)助。我們可以把課堂放到黨員活動室,一般黨員活動室的布置能夠起到促進課堂氣氛的渲染。
在體育課堂里,讓每一位學生受到人物與故事的激勵,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由崇拜從而對體育項目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又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課堂、學科之間與黨建工作的整合,讓我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課堂整合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植入,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健康生活。
三、將“立德樹人”融合到語文課堂整合
我們的語文學科無論在學科整合還是在課堂整合中都是走在最前沿。語文課堂的整合,語文教師的經驗、方法、手段應該更加駕輕就熟如行云流水一般流暢,隨意而不隨性,也更加容易出彩。與“立德樹人”目標的融合更加貼切、更加貼近。因為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提出教學三維目標。教學三維目標就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也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感情。但是在我們舊的語文教學理念里,灌輸式、填鴨式、應試式的觀念束縛了我們的語文教學。雖然課程改革后《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教學的三維目標。但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目標仍然太過于追求文本的研讀,我們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仍然離不開注重圍繞文本去尋找過程的絢麗與方法的標新。我們的思想仍然只是在奔跑,仍然沒有想到插上飛翔的翅膀。我們的課堂要離開雖然渾厚但是仍然還是有邊界的大地,飛上藍天去尋找屬于語文教學的無邊無際、自由自在的科學天空。語文學科的課堂整合走在各學科的前面,所以我們的語文學科教師有更多、更好的辦法組織課堂整合,特別是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教學中,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整合將可以呈現(xiàn)出更加色彩繽紛的課堂舞臺。也可以更加容易融入詩人的“家國情懷”。只要我們的語文學科教師在思想上解開文本研讀的枷鎖,領悟出文本只是為了給我們一個題材去插上“立德樹人”的思想翅膀,進行拓展研讀,創(chuàng)設具有色彩與音樂(視覺與聽覺)的情景,完成具有人文底蘊(包含快樂學習、善于思考,包含家國情懷、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從這幾個與黨的建設工作的關系并不密切的學科課堂與黨建工作的整合、與全面樹人的整合可以看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并不遙遠,但是離不開黨建,也離不開課堂。離開了課堂“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無法獨立完成的。也可以看出未來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學科整合、課堂整合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全面“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無法離開全面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的黨的建設工作而獨立完成。
而我們的黨史文化在中國歷史里就是一部無比璀璨、無比瑰麗的近代史、政黨史。在黨的教育里可以同《黨規(guī)》《黨章》的學習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建立完整的、系統(tǒng)的學習體系。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建議: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里能不能再增加學黨史(學黨規(guī)、學黨章、學黨史)?我們的《黨規(guī)》《黨章》就是從我們黨的歷史中,經過幾代人的探索,經過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提煉和總結出的理論精華。對我們共和國的各項工作都是一盞指明方向的明燈。
所以說,了解黨史、熟讀黨史是學校黨建工作與學科教學整合、與課堂教學整合非常重要的理論源泉??梢宰屛覀兊摹傲⒌聵淙恕备尤谇⒌娜谌氲秸n堂整合。更好、更快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陳旻. 遵循客觀規(guī)律做好立德樹人工作[J].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7(4).
[2] 霍光濤. 在合作學習中“立德樹人”——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教學[J]. 田徑,2017(8).
[3] 楊玉瓊. 淺談小語教學中的立德樹人[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