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琴
資陽市雁江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骨一科,四川資陽 6413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病癥,也是一種多發(fā)病,臨床表征主要為腰腿酸痛,且病情具備反復性,目前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展開治療的非手術治療手段主要包含針灸、牽引及推拿等,以上治療手段均獲得一定治療成效,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腰背肌功能鍛煉方式也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該次研究將該院于2015年3月—2016年11月接收診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74例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腰背肌功能鍛煉方式開展康復護理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收診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74例作為研究樣本,全部均為該院依據(jù)相關標準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46:41,年齡在 21~59 歲,平均為(43.73±3.23)歲,患病時間為 1~14 年,平均為(5.4±2.1)年;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 45:42,年齡在 22~58 歲,平均為(41.12±3.17)歲,患病時間為 1~13 年,平均為(4.9±1.7)年。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以往最常應用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模式,包含飲食護理、心理疏導及心理干預、應用腰圍護理、中藥離子導入護理、針灸護理、熱敷護理及牽引護理等[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添腰背肌功能鍛煉方式,具體操作如下:患者處于仰臥體位,練習伸腿動作,抬腿向上,左右腿交替抬高,抬高過程中盡量不要屈膝;患者處于仰臥體位,保持雙膝處于彎曲狀態(tài),雙手抱住膝部使之盡量接近胸部,進行上下運動;三點式支持法,患者處于仰臥體位,將頭和雙足作為支撐點,雙手放于胸前,集中力量使腰背部位遠離床面;五點式支持法,患者處于仰臥體位將頭、雙足、雙肘作為支撐點,使身體抬高遠離床面,呈拱橋狀;飛燕式,患者處于俯臥體位,雙手分開放于身體兩側,雙腿并攏,將腹部作為支撐點,抬頭且雙手同時伸直;向后慢走動作。堅持每天鍛煉兩次,每次鍛煉時間保持在30 min左右,每個動作連續(xù)進行10次左右,具體執(zhí)行時間可以依據(jù)患者身體條件及病情發(fā)展情況作適當調(diào)整,運動量逐漸遞增,動作難度逐漸增強,患者應堅持鍛煉半年以上。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接受治療時間、癥狀控制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在該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將會被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將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期間將會用到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的方式來表達計量資料,同時對組間比較進行 t檢驗,使用[n(%)]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就該次實驗結果來看,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55%,相比于對照組對應數(shù)值87.36%,提升趨勢顯著(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n(%)]
就該次實驗結果來看,觀察組接受治療時間為(14.34±1.67)d,對照組接受治療時間為(18.46±1.95)d,可見觀察組接受治療時間相比于對照組,縮短趨勢顯著(P<0.05);觀察組癥狀控制時間為(10.34±1.45)d,對照組癥狀控制時間為(14.75±2.15)d,可見觀察組癥狀控制時間相比于對照組,縮短趨勢顯著(P<0.05)。
就該次實驗結果來看,兩組患者均未表現(xiàn)出任何不良反應現(xiàn)象。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重點在于調(diào)整小關節(jié)紊亂情形,提升患者腰部支撐能力,使腰背肌緊張、痙攣程度緩解,恢復患者組織間的力學平衡[3]。對患者給予科學、合理的腰背肌功能鍛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肉血液循環(huán)過程,提升患者新陳代謝能力,增強肌肉強度及反應特性,使軟組織的粘連情形得以有效松解,對脊柱內(nèi)在平衡與外在失衡情況實施調(diào)整、修復,使之重新恢復平衡狀態(tài),提升腰椎的靈活性、耐久性及穩(wěn)定性,增強脊椎小關節(jié)對異常壓力的承受能力[4]。
該次研究將該院接收診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74例作為研究樣本,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以往最常應用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添腰背肌功能鍛煉方式。包含仰臥伸腿動作、抱膝觸胸動作、三點支撐方式、五點支撐方式、飛燕式、向后慢走動作。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相比于對照組對應數(shù)值,提升趨勢顯著;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時間、癥狀控制時間相比于對照組,縮短趨勢顯著,兩組患者均未表現(xiàn)出任何不良反應現(xiàn)象。
綜上所述,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腰背肌功能鍛煉方式開展康復護理過程,護理結果顯著,對患者治療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有助于縮短患者接受治療時間及癥狀控制時間。
[1]徐潤蓮,戴愛桃.腰背肌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護理中的作用[J].河北中醫(yī),2012,34(8):1245-1246.
[2]呂靜,張婧.腰背肌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11):108-110.
[3]謝秀美.腰背肌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護理中的作用[J].飲食保健,2017,4(5):122.
[4]張蕾.腰背肌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護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2013,7(3 下旬版):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