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蓮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當前教育體系中也開始融入科技化手段,特別是移動終端以及無線、4G網(wǎng)絡的發(fā)展,使得微課逐漸走入到課堂教學中。微課作為一種信息時代下的新產(chǎn)物,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本文主要對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微課 ?高中歷史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37-01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以及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微課成為了當前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其能夠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利用多媒體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一個知識點進行細致的講解。微課具體來說就是一種視頻的教學方式,對其中典型的、重點的知識進行講解,同時也可用于對知識的歸納,從而豐富教學經(jīng)驗。
一、微課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微課的認知不全面
從當前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對微課教學的應用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卻往往存在對微課本質(zhì)認識不全面的問題,將微課作為課堂的實錄,只是單純的將課堂的整個過程利用視頻進行攝錄,然后再剪輯成若干個小片段[1]。雖然他們認識到了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但是卻沒有真正掌握微課的本質(zhì)特征。導致微課在實際的應用中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二)微課利用率低
從高中歷史課堂的微課利用情況來看,微課的資料過于單一,同時資源不規(guī)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仍然難以準確理解微課中的內(nèi)容。而且我國微課資源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資源開發(fā)不足,導致微課的制作和應用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我國還需要積極的借鑒國外的微課教學經(jīng)驗,加強對微課資源的豐富。
(三)微課的制作形式過于單一
微課制作的過程中還需要滿足歷史知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適應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所以必須要加強對微課的后期制作。但是從當前高中歷史教學微課情況可見,在微課的制作中,過于追求形式化,導致忽視微課的內(nèi)容架構(gòu)。微課設計和應用的初衷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方案,進而為學生針對性的講解一些課程內(nèi)容和知識點[2]。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微課的制作形式單一,甚至是對課本內(nèi)容的直接復制,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微課的應用
(一)利用微課視頻進行課程導入
一個好的課程開始是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基礎,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課程的導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前的準備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與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微課視頻,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受感知教學情境。比如在學習“輝煌燦爛的文學”這部分課程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先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我國歷史文學方面的經(jīng)典著作,同時也可以播放一些古典文學演繹成的歌曲,比如《明月幾時有》《在水一方》等,通過這種具有古典意韻的文學作品搭配優(yōu)美的曲調(diào),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幫助學生集中精力,通過對歌曲的聆聽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調(diào)動學生課堂參與熱情。
(二)利用微課講授學習方法
教學的宗旨是“教”是為了“不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灌輸知識不是目的,而是要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使學生即使離開教師的指導也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學生也能夠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應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善于總結(jié)歷史的學習方法,并將這些學習方法制作成微課的形式,供學生們學習和參考。比如針對歷史教學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如果學生只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很難進行記憶,所以還需要應用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理解中進行記憶。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相關的歷史事件進行串聯(lián),使學生通過對這些歷史事件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分析進行記憶,這種記憶方式更加扎實,而且有利于對歷史知識的拓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還有利于學生總結(jié)歷史的學習方法,進而應用到其他的學習過程中,真正的實現(xiàn)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三)利用微課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終身學習理念下,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必要。而利用微課教學則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微課不僅能夠應用到課堂學習中,同時還可以應用到學生的課下預習和復習中。由于微課視頻比較短小,所以學生可以利用碎片的時間對歷史知識進行預習和復習。特別是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微課的預習可以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了解,并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問題,進而在課堂教學中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重點聽講,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比如在學習“太平天國的運動”這部分內(nèi)容中,學生可以通過微課預習先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整個歷史事件梗概進行分析,了解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同時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但是對于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分析并不透徹。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中針對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進行重點聽講,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請教師幫助解答,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微課是歷史課堂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手段,通過微課的應用有利于知識的傳播,同時發(fā)揮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梢岳梦⒄n導入課堂內(nèi)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為學生講授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為歷史教學的學習和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做到真正為了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用心經(jīng)營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董巖.淺談微課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11):81-82.
[2]劉麗周.淺析高中歷史微課教學應注意幾點問題——以人教版必修三《“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課為例[J].青年時代,2017(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