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蕭師言 ●本報記 者張倍鑫 ●李俊峰
臺灣漲軍費,有多大必要?——英國路透社11日報道稱,為應對大陸“秀肌肉”,臺灣的民進黨正研究長期增加“國防”預算的計劃,擬在2025年前將每年軍費至少增長20%或增加624億新臺幣,達到3817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832億元)。另外,臺灣今年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斗機、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等“大陸最不希望臺獲得的武器”。多年來,島內一直有人高喊要將軍費提升至GDP的3%,然而,這是根據臺灣發(fā)展評估出的科學數字,還是來自美國的期望?此外,買軍備真能解決臺灣的安全問題嗎?“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系就不至于到兵戎相見的地步。蔡英文為何難開‘金口?”臺灣東森新聞就此質問道。
優(yōu)先發(fā)展哪些項目?
據路透社11日報道,蔡英文及其團隊近期頻繁與軍方高層會面,商談軍備現代化、推進訓練方面的投資等問題。兩名匿名臺灣官員表示,當局“正尋求取消多年的國防開支削減”,“額外的資金在短期將用于加強不對稱作戰(zhàn)策略,長期將以國造方式或通過國防采購升級武器與裝備”。去年10月,蔡英文曾表示,“國防”開支將每年增加至少2%。臺灣官員稱,由于今年的經濟發(fā)展“走上正軌”,臺灣軍費“可能”超出蔡英文宣布的下限。
臺灣“國防部”據稱還給路透社發(fā)去一份聲明向其證實,他們今年優(yōu)先投資的項目包括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信息安全和提高無人機性能。此外,還將升級美國雷神公司的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tǒng)、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A/B型戰(zhàn)斗機以及改良導彈發(fā)射車。
研究亞洲安全議題的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的研究員易思安稱,“大陸軍方最不希望臺灣獲得潛艇、戰(zhàn)斗機和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而在這次軍費增加計劃中,臺當局“聰明地選擇投資這些武器”。臺灣官員稱,雖然部分武器將由本土制造,比如8艘潛艇的“國造”計劃,不過臺灣提高軍事能力的長期需求可能意味著將向美國采購新武器。
對于相關報道,臺灣“國防部”發(fā)言人陳中吉11日回應稱,“國防部”會以“國防自主”的原則建立“自我防衛(wèi)武力”;同時,該部門會和美方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關系,以獲得保衛(wèi)臺灣的武器。
路透社說,臺當局正在醞釀的計劃顯然是個“改變”。馬英九時期,臺灣的軍費從2009年占GDP的3%下降至2016年的2.1%。如今,臺展現出“日益堅定的決心”,希望打造更具威懾的力量,以對抗來自大陸的“攻擊”。英國廣播公司援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高瑞連的話說,臺灣想通過“不對稱作戰(zhàn)”(利用有限的資源對敵方造成盡可能大的傷害)賭一把,讓大陸認為打擊臺灣的“代價太大,因此不敢輕易出手”。新加坡學者哈克斯利則稱,臺海軍事平衡正迅速向大陸傾斜,臺灣顯然是在做“更充分的準備”。
“國防靠嘴炮?”
“并沒有太多意外?!睂τ谂_灣要漲軍費的消息,民進黨“立委”羅致政11日稱,去年民進黨公布了兩份“國防”文件,包括4年期“國防總檢討”與“國防白皮書”,最重要的概念包括“不對稱”與“嚇阻”,這都需要臺灣展現更多的武器能量。
事實上,近年來島內渲染大陸“威脅論”而呼吁增加軍費的聲音一直存在。2016年8月,蔡當局提交上臺后的首份總預算,其中2017年“國防”開支編列3217億新臺幣,臺“國防部長”馮世寬就為此“叫屈”稱,該預算應該增至4000億新臺幣。去年3月,親綠營媒體《自由時報》炒作稱,2017年大陸國防預算是臺灣的15倍以上,其軍費連年增長沖擊臺灣、美國、亞太地區(qū)的安全。不過臺灣《聯合報》隨即發(fā)表評論說,兩岸預算差距基本反映了實力消長。臺灣要想與大陸進行軍備競賽,非但力不從心,而且可能招致更大災難。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認為,與時俱進升級防衛(wèi)能力原本是自然的,但就兩岸日漸擴大的軍事實力差距而言,技術面的軍備競賽永遠比不上戰(zhàn)略上的規(guī)劃解套。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呂玉玲表示,“國防”預算必須用在刀刃上。臺灣軍隊面臨人力缺乏的嚴重問題,臺“行政院”又不斷縮減軍人福利。如果新增各式先進武器卻無人可用,豈不是本末倒置?
島內網民對臺當局的“國防雄心”也并不十分看好。有人留言說:“募兵制、三軍人事費用就吃掉國防開支六成!其余的錢大部分要用在維護古老舊裝備,只剩少得可憐的錢用于新的軍購,武器自制已成國際笑料,美制武器又不斷漲價,國防靠嘴炮?”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1日稱,臺灣或許是世上最迫切需要現代潛艇的地區(qū),但卻有世上最古董的潛艇,“要防止大陸武力攻臺,臺灣必須依靠潛艇”。有臺灣網民對此報道調侃說:“又來一個賣船的!殊不知,對于大陸,臺灣動武的念頭一起,就輸了?!?/p>
還有島內網民說,臺當局一直追求“國防”預算占GDP3%的目標,但這不是臺灣根據自身發(fā)展評估出的科學數字,而是來自美國的預期。美方一直要求臺灣將軍費提升至GDP的3%,比如2016年6月,美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在臺灣與蔡英文見面時明確提出這點。一名臺灣資深媒體人12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希望臺灣加大力度購買美國武器以增加自身收入,這早就是美國的“陽謀”。不過,島內的財政負擔、人才能力、國防工業(yè)體系都無法承擔“國防”預算不低于GDP3%的要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臺美室副主任汪曙申12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特朗普政府也希望臺灣方面分擔一些軍事責任。去年美臺三次重要的軍事會談上,臺灣都向美方保證增加戰(zhàn)力投入。當然,蔡英文會采取對外繼續(xù)軍購、對內防務自造的策略,以給美國一個保證。此外,蔡英文還想借機重構臺灣的防務產業(yè)體系,帶動經濟增長。
用軍力抗衡大陸,臺灣社會沒信心
臺灣有必要漲軍費嗎?《聯合報》此前報道說,大陸國防預算約為臺灣的14.2倍,乍看之下似乎很嚇人,但考慮到大陸人口大約是臺灣的58倍,這個數字不算大;更何況,臺灣“國防”預算占GDP的比例超過2%,比大陸高?!堵摵蠄蟆氛J為,一旦展開軍備競賽,只會拖垮臺灣的財政與經濟。
“島內主流觀點認為,此舉無法扭轉‘陸強臺弱的軍事安全狀況?!蓖羰锷瓯硎荆_灣安全問題的癥結根本不在于裝備如何,而是要從兩岸關系著手。正如臺灣東森新聞評論說,島內經濟持續(xù)不太景氣,但臺當局一邊拿民眾的社會福利保障開刀,一邊不惜透支臺灣經濟增加“國防”開支。事實上,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系就不至于會到兵戎相見的地步,“蔡英文為何這么難開‘金口?”
汪曙申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上臺這一年,島內社會對美國能提供安全保證的信心在下降。對于大陸軍機繞臺,美國幾無反應;對于臺灣“國際空間”萎縮,美國無能為力。臺灣社會對構建軍力抗衡大陸是沒有什么信心的?!暗逃⑽漠斁值暮芏嗾卟⒉豢粗孛癖姺磻?,其執(zhí)政一年多以來,民調的不滿意度遠大于滿意度,許多政策很有爭議但卻堅持推出?!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