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舟山古代接待寺院考論

        2018-01-12 02:15:04葉其躍
        關(guān)鍵詞:普陀山香客普陀

        葉其躍 孫 峰

        (1.舟山博物館,浙江 舟山316000;2.浙江國際海運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浙江 舟山316000)

        普陀山,古稱梅岑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宋元明清,朝廷遣使進香,屢賜帑金,修寺造殿,普陀山一直是各地香客云集的佛國圣地。

        由于海島地理條件的特殊性,各地香客往來普陀山皆通過船只而入。自南宋以來,舟山各地乃至江浙一帶都建有為普陀進香者提供服務(wù)的接待寺院。接待寺院的興建與設(shè)點,既反映了普陀山的發(fā)展興盛歷史,也反映進香朝圣的行走線路,對研究普陀山佛教歷史有重要意義。

        一、宋代舟山境內(nèi)的接待寺

        接待寺,是古代具有接待行旅功能的寺院,有的亦稱“接待院”,多產(chǎn)生于兩宋時代。大乘佛教本來就具有悲天憫人的宗教精神,所以古代佛教寺院,都往往具有接待行旅的職能,寺院也會設(shè)置用于接待的建筑,來接待來往僧侶或香客等。本文所討論的接待寺,是史料中記載的明確以接待普陀山香客僧眾為主的接待寺院。

        普陀山的興盛主要是在南宋以后,真歇蒞山,“易律為禪”。自此,禪林英秀,紛至依附。南宋時期的僧侶從寧波渡海,往普陀山,歷經(jīng)舟車勞頓,有的就在昌國縣舟山渡上岸,進縣城休息。另一方面,海上航行,時受風(fēng)浪影響,帆船有時候也需要候風(fēng),因此沿途海島也確實需要有一個安頓僧侶的接待之處。

        1.普慈禪院

        古代所記載的,舟山本島上最早的接待僧眾禮佛普陀的寺院,是普慈禪院。

        南宋乾道年間的《四明圖經(jīng)》,收錄昌國縣令王存之撰寫的《普慈禪院新豐莊開請涂田記》,文中介紹普慈寺具有接待僧侶禮佛普陀的功能,其記載:“縣內(nèi)有普慈禪院,依山瞰海,實東晉韶禪師道場,緇徒過海禮寶陀,游九峰、萬壽必駐錫焉?!雹?/p>

        普慈院,舊名觀音院,為史載舟山歷史上最早的古寺院。南宋寶慶《四明志》記載:“縣北五里,舊名觀音,唐大中十四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賜今額。世傳東晉韶高僧隱于此。常住田九百一十八畝,山三千一百二十畝?!雹趶钠沾仍簞?chuàng)建的時間看,傳說最初是東晉韶高僧隱于此而建。而確切的創(chuàng)建時間是“唐大中十四年”,實際上是咸通元年,即公元860年,早于日僧慧鍔“普陀開山”的時間,后者是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的事情。

        普慈院作為僧侶接待寺院,不僅接待渡海禮“寶陀”,也接待前往舟山其他寺院禮佛的僧眾。寶陀,即寶陀山、寶陀觀音寺,寶陀山即今普陀山,“按釋典所載,觀音住寶陀山,在海岸孤絕處,即其所也。皇朝元豐三年改賜寶陀觀音寺”。③九峰,即九峰山古吉祥寺,位于今定海區(qū)小沙街道,始建于唐開元年間;萬壽,即萬壽寺,位于今定海區(qū)白泉鎮(zhèn),舊名永福,北宋建隆元年(960)建。

        2.接待觀音院與祖印寺

        南宋時期昌國縣還有一所專門的“接待觀音院”,南宋寶慶《四明志》記載:“接待觀音院,常住田五畝,山無。”④這一所寺院的建立,沒有確切的時間,最早記載于南宋寶慶《四明志》。從規(guī)模上看,這所寺院僅擁有“常住田五畝”,與普慈寺“常住田九百一十八畝”相比,規(guī)模極小,僧眾也少,接待僧眾數(shù)量也不會太多,建院時間也不會太久,可能也是在南宋時期。

        接待觀音院在南宋嘉熙二年(1238)與從外島搬遷而來的祖印寺合并。

        祖印寺,原建于朐山島,即今岱山縣衢山島。元大德年間的《昌國州圖志》記載:“祖印寺,在州治東南,寺元在朐山,舊名蓬萊,晉天福五年(940)建,往宋治平二年(1065)賜今額,嘉熙二年(1238)邑令余桂遷至此,以接待寺并而為一?!雹莺喜⒑蟮淖嬗∷拢?guī)模龐大,有田三頃四十六畝,接待規(guī)模進一步拓展。

        昌國縣令余桂將接待觀音院和祖印寺合并,一方面是南宋昌國縣人口倍增,需要擴建新的寺院,另一方面則是有意做大接待寺,因為南宋末期,普陀山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遠(yuǎn)方來的僧眾、香客數(shù)量更多,因此擴大接待寺規(guī)模成為當(dāng)時昌國縣的一項工程。

        3.金塘島普濟寺

        除了專門設(shè)置接待寺院,其實舟山海島上還有一些寺院也在承擔(dān)接待功能,為來往僧眾瞻禮普陀山提供方便,主要是出于海島短期候風(fēng)的需要,為僧眾等提供住宿餐飲。

        如金塘島的普濟寺。金塘,位于寧波與舟山本島之間,宋代島上設(shè)有金塘渡,也是寧波、舟山船舶的候風(fēng)、經(jīng)停之處,來往僧眾、香客也多在此停駐,島上有普濟寺,則提供這一接待功能。南宋文人高翥有一首詩歌《昌國縣普濟寺小亭》,說明這一史實。“鯨海中流地,龍峰小洞天。亭高先得月,樹老久忘年。大士居鄰境,閑僧指便船。若為風(fēng)浪息,更結(jié)補陀緣?!雹薮笫烤余従?,閑僧指便船,說明金塘不僅有前往昌國縣城的渡船,也有前往普陀山的“便船”,亦說明普濟寺的位置應(yīng)該在海邊或河邊,或許就在金塘渡的附近。若為風(fēng)浪息,更結(jié)補陀緣,則說明普濟寺承擔(dān)接待功能,為候風(fēng)的船舶及僧眾等提供服務(wù)。寶慶《四明志》記載:“普濟院,縣西,海中,舊名山門。后漢乾祐元年(948)建,皇朝治平二年(1065)賜今額,常住田八十五畝,田一百一十畝?!雹?/p>

        4.普陀山接待莊

        南宋時期普陀山上也有相應(yīng)的接待設(shè)施,南宋政府還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元代盛熙明所撰《補陀洛伽山傳》記載:“淳祐八年(1248)戊申,制帥顏頤仲,禱雨有應(yīng),施錢二萬,米五十石,置長生庫、接待莊,仍請于朝免租役?!蹦纤未蟪碱侇U仲,曾知慶元府兼沿江制置使,他下令在普陀山建立長生庫、接待莊兩處設(shè)施。長生庫,是指貯存長生錢之庫藏,具有借貸功能,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寺廟,利用善男信女供奉的香火錢,積少成多,為百姓辦起質(zhì)押貸款業(yè)務(wù),宋代稱“長生庫”。宋代陸游所撰之《老學(xué)庵筆記》卷六載:“今僧寺輒作庫,質(zhì)錢取利,謂之長生庫。”接待莊,指的是用來支付接待官府進香開支的田產(chǎn)。南宋的“莊”通常指莊田,如天童寺在昌國有“天童莊”涂田;普慈寺在昌國白泉岙有“新豐莊”涂田等。為給寶陀寺的接待任務(wù)提供政策性優(yōu)惠,“仍請于朝免租役”,指這片莊田是免除租役的。接待莊的設(shè)置,說明當(dāng)時寶陀寺深受朝廷重視,官府的進香活動比較頻繁,接待也多。

        二、元代舟山境內(nèi)的接待寺

        至元代,普陀山屢為朝廷所重視,寺廟擴建,來往王公大臣、僧眾及香游客大增,當(dāng)時除了昌國州城內(nèi)的祖印寺、普慈寺依舊是普陀進香的接待寺院外,舟山境內(nèi)又增加了兩處接待寺院。

        1.海岸禪庵

        位于翁山(今新城地區(qū))的接待寺院名“海岸禪庵”。元至正《四明續(xù)志》卷第十《釋道·庵舍》記載:“海岸禪庵,在翁山之北麓,元統(tǒng)二年(1334)文知州增創(chuàng),以待四方瞻禮寶陀之人?!雹鄰挠涊d看,海岸禪庵是專門為接待“瞻禮寶陀”的香游客所準(zhǔn)備。查光緒《定海廳志》有《吳榭莊圖》,圖中在翁山北麓(今翁山公園)標(biāo)注有仙跡庵。

        2.接待寺

        元朝昌國州新增的另一處接待寺,為普陀僧人如智所創(chuàng)建的,此寺院為普陀山寶陀觀音寺的下院。

        《大德昌國州圖志》在介紹“寶陀山”時云:“歸附后,至元十四年(1277),住持僧如智捐衣砵之余,建接待寺一所,于沈家門之側(cè),以便往來者之宿頓。朝廷歲遣使降香,相屬于道?!雹?/p>

        元代沈家門之側(cè)的接待寺,舟山的部分文史學(xué)者多認(rèn)為是今沈家門墩頭社區(qū)的接待寺,其依據(jù)即所謂“沈家門之側(cè)”,元代作為一個岙的沈家門,指今日沈家門青龍山與白虎山之間區(qū)域的一箭之地,認(rèn)為“沈家門之側(cè)”即舊沈家門的近側(cè),即今沈家門范圍之內(nèi)的墩頭,且境內(nèi)確有“接待寺”地名。其實不然,根據(jù)相關(guān)史料及地名遺存,這個沈家門之側(cè),應(yīng)為古代沈家門之側(cè)的蘆花村,即今東港街道一帶。元代沈家門之側(cè)的接待寺,其舊址大約位置應(yīng)在今普陀區(qū)東港街道境內(nèi)。

        其一,墩頭社區(qū)的接待寺,沒有明清延續(xù)的相關(guān)史料及遺跡,直到民國才有史志上的確切記載。據(jù)林斌考證,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前后,里人(俗稱老尼姑)居寺修行,改名為接待庵,⑩即民國《定海縣志》所記載:“接待庵,墩頭山?!?1而東港街道南岙社區(qū)附近,有明代接待堠、清代炮臺崗等地名遺存,接待堠即得名于古接待寺,且光緒年間的《定海廳志》明確記載,“龍德庵,在蘆莊東北。舊接待寺之下,亦名十方庵”,12此處舊接待寺,所指就是元、明兩代的接待寺。查清光緒年間的《定海廳志》之《蘆浦莊圖》,龍德庵舊址位于南岙北側(cè)的邵岙山下。

        其二,根據(jù)古地圖分析,古接待寺大約位置在今普陀區(qū)東港街道境內(nèi)。據(jù)日本定勝寺所藏的一幅元末明初普陀山圖《補怛洛迦山觀音現(xiàn)靈圣境》,地圖的左下角,明確標(biāo)繪了接待寺位置,位于下塘頭、簄岙、沈家門三處地名標(biāo)注之間。即沈家門北側(cè)、簄岙西側(cè)、下塘頭南側(cè)。簄岙,即《大德昌國州圖志》卷二《鄉(xiāng)村》中所載“王大簄”岙,今東港街道黃大岙(又名黃舵岙);下塘頭即今塘頭一帶。由此推測,接待寺位置在今東港街道南岙社區(qū)附近。在這幅元末明初普陀山古地圖上,“簄岙”東側(cè)(今屬東港街道陳家后社區(qū))還畫有一條船,這里可能就是前往普陀山的古代埠頭之所在,香客從古接待寺沿著古香道,向東翻山越嶺,然后由古埠頭乘船前往普陀山。

        其三,從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看,東港街道的塘頭與普陀山“一渡之隔”,在此附近設(shè)置接待寺更符合史志記載。宋元時期,由昌國州城往普陀山,可直接走水路,也可以先走陸路至沈家門,再渡海前往普陀山。正如元《大德昌國州圖志》所記載:“寶陀寺,在州之東海梅岑山,佛書所謂東大洋海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兩潮可至。繇陸則七十里,至沈家門,止一渡之隔”。13而東港街道下塘(頭)正是“一渡之隔”的最佳地理位置,《大德昌國州圖志》記載:“下塘,在州東蘆花村,與補陀山相望,隔一海”14;“兩潮可至”,是由舟山渡往普陀山的海上距離,“繇陸則七十里”,就是路上經(jīng)翁山、蘆花浦至本島東端的接待寺,再渡海至“一渡之隔”的普陀山。元代在翁山設(shè)置海岸禪庵,在沈家門一側(cè)設(shè)置“接待寺”,就是其中陸上線路的兩個接待點。

        元代新增兩處接待寺,都是專為普陀進香而設(shè),且不是設(shè)在昌國縣城內(nèi),分別設(shè)于翁山、沈家門附近,正好位于昌國縣城前往普陀山的沿途,因此這兩處設(shè)施完善了舟山本島的進香接待,達(dá)到沿途服務(wù)的效果。而這也說明,元代前往普陀山的進香人員更多,尤其是朝廷的遣使降香,《大德昌國州圖志》中說“相屬于道”,是一隊接著一隊的意思,可見其香火之盛。單元代文人盛熙明在《補陀洛伽山傳》中所記載的朝廷及王公大臣的降香活動有9次以上。

        三、明清時期舟山境內(nèi)的接待寺

        1.明代舟山有三處接待寺院

        明代舟山,一度遭受倭寇侵襲,受朝廷海禁政策的影響,普陀山寺僧也遭遇遷徙。明洪武十九年(1386)實行海禁,命湯和進山燒殿毀佛,并將僧人遷到明州棲心寺(今寧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萬歷年間,普陀山重新得到明朝廷的多次賜建,新增了海潮寺等寺庵,前來朝山的官家、僧侶、香客更是絡(luò)繹不絕。

        刊印于天啟六年(1626)的明《舟山志》記載,舟山本島先后有兩處接待寺:“接待寺,成化元年(1465),有僧德慧,年高力健,自京國禮佛而來,與其徒辟地沈家門深岙重建。一在城內(nèi)。[15]

        “一在城內(nèi)”,這處接待寺指的還是舟山城內(nèi)的祖印寺,宋元至明,一直作為普陀進香的接待寺院而存在。明初昌國廢縣,寺院作為昌國衛(wèi)中中、中左兩所祈禱道場,并屢得重建修復(fù)。明《舟山志》雖誤記“國朝革縣,以接待院并之”[16](注:實南宋嘉熙二年合并),但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其一直作為接待寺院而存在。

        成化年間的僧人德慧,“辟地沈家門深岙重建”?!爸亟ā币辉~意味著元、明兩代沈家門之側(cè)的接待寺基本在一個地方,此深岙可能還是位于今東港街道境內(nèi),在南岙或陳家后一側(cè)。明《舟山志》有《舟山全境圖》,在沈家門與下塘頭(今普陀區(qū)東港街道塘頭社區(qū))之間有“接待堠”烽火臺,正好與普陀山遙相對應(yīng),“接待堠”即得名于接待寺。清光緒《定海廳志》有《蘆浦莊圖》,其在武嶺附近山上標(biāo)注烽火臺的圖標(biāo),當(dāng)?shù)厝藲v來稱此山為“炮臺崗”?!芭谂_崗”東側(cè),即陳家后社區(qū),西側(cè)即南岙社區(qū)。

        另,明天啟間寶陀寺建下院于普陀山短姑道頭一帶,董其昌題額“大寺茶庵”,用來接待來往香客。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冬重建,仍用舊額。

        2.清代舟山境內(nèi)的接待寺

        清代的普陀山,主要有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三大寺院,這些寺院在各地遍設(shè)下院,“下院為寺庵設(shè)于本山及外地之分院,用于朝山者渡海候船或憩息,另在附近朱家尖等島建‘田庵',用于管理寺庵在彼地產(chǎn)?!盵17]

        清代,普濟寺在松江漴闕、臺州等地設(shè)有下院。舟山本島的下院,有兩處,一為無量庵,在定海城南,康熙間置,光緒十年改為三忠祠。另一為定海祖印寺,民國年間由普陀山報本堂僧瑩照兼管。法雨寺則在杭州、寧波、溫州、無錫等地設(shè)立下院,其在舟山本島的下院則先后有位于定海縣道隆觀及半路亭、定海南門吉祥庵等多處,在普陀山上則在短姑道頭建有古教誡樓,在海岸庵對面建有下院。另慧濟寺也在短姑道頭設(shè)立下院。

        普陀山三大寺院在各地設(shè)立下院,接待來往香客僧侶,一方面說明清朝時期普陀山寺產(chǎn)興旺,另一方面也說明普陀香客云集,三大寺院多在普陀山短姑道頭、定海的南道頭附近建立下院,便于接待通過海路來往的各地香客。

        除三大寺院的下院外,清代普陀區(qū)域內(nèi)另有沈家門塔嶺、里山等處的接待寺庵,多為村民自發(fā)所建。據(jù)《定海廳志》記載有兩處清代的接待寺,其一,“接待寺,在塔嶺間”[18],塔嶺位于今普陀區(qū)展茅街道、東港街道的交界處,是舟山本島北側(cè)居民前往普陀進香的必經(jīng)之路。其二,是標(biāo)繪于《定海廳志》之《蘆浦莊圖》地圖中的接待寺,該寺院地處東港街道里山村。清代東港街道的陳家后設(shè)有碼頭,有擺渡船前往普陀山。舟山本島北部西碼頭、北蟬、展茅一帶香客途徑以上兩個接待寺,翻山越嶺至陳家后碼頭擺渡。另沈家門墩頭也有一處接待庵,該庵可能也是村民清代所建庵堂,供普陀進香者休憩之所。

        四、舟山本島接待寺發(fā)展演變特征

        (一)接待寺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普陀山觀音道場的發(fā)展與興盛有關(guān)

        普陀山地處邊遠(yuǎn)海島,民眾自大陸進香,交通不便是一個重要因素,最初的普陀山以接待來往商船為主。地處東海一隅的普陀山,最初只是一個普通小島,隨著唐代浙東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普陀山逐漸成為日本、高麗、新羅等諸國船舶候風(fēng)祈禱的重要站點。某種意義上說,普陀山的寶陀觀音寺,本身就是一個接待性寺院,接待各國、各地經(jīng)停候風(fēng)的船商行旅。唐、五代乃至北宋時期,從大陸特意遠(yuǎn)道而來普陀進香的僧侶、香客,數(shù)量相對不多,偶爾由皇帝派內(nèi)宮前來進香,各個版本的普陀山志書中僅記載北宋太祖遣內(nèi)伺王貴進香這一次。因此這一時期,在舟山本島尚未出現(xiàn)專門的接待性寺院。

        而舟山本島接待寺的出現(xiàn),則說明普陀山由船舶放洋候風(fēng)祈禱之處,逐漸發(fā)展成普通僧眾、香客的膜拜之處,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南宋時期,這與普陀山逐漸成為南方觀音圣地是同步的。北宋后期,金兵南侵,南宋定都臨安,大批北方僧侶隨官宦南下,“杭州于1138年成為南宋首都,上天竺寺于是成為全國公認(rèn)的觀音信仰朝圣中心”,[19]由此也帶動杭州周邊區(qū)域的佛教事業(yè)發(fā)展,南宋時期,更多高官、士大夫和高僧頻繁來到普陀山。鄒怡在《宋元時期普陀山佛教圣地的發(fā)展與東亞文化交流》一文提出“南宋時期僧俗互動中的普陀山”這一觀點,“相較北宋,南宋時期的普陀山有高僧入駐,在法脈傳承中的地位上升,并且與皇家、高官和文人士大夫有了頻繁的互動。細(xì)究德韶、真歇清了和自得慧暉等高僧的生平,他們的活動與朝廷也多有交集??梢哉f,此期普陀山的發(fā)展,得益于僧俗兩界活動的相輔相成”。[20]正是得益于這種頻繁的僧俗互動,普陀山在國內(nèi)僧眾香客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專門服務(wù)于普陀山的接待寺院應(yīng)運而生。南宋時期在舟山本島逐步出現(xiàn)接待寺院,自宋而元,數(shù)量不斷增加。

        (二)接待寺的設(shè)點布局,反映了朝山進香的水陸路線變化

        接待寺是以接待僧眾香客及進香官宦為主的寺院,其設(shè)置分布反映了進香者的流動方向和行經(jīng)線路。

        南宋的進香隊伍,從寧波而來,往往是途徑金塘島再前往昌國縣的舟山渡。南宋時期,金塘設(shè)有金塘渡,昌國縣則設(shè)有舟山渡。在舟山渡登岸,棲于接待院或普慈寺,然后往普陀則有兩種方式,其一是陸路,步行或車馬,經(jīng)過翁山、蘆花浦,至舟山本島的東端,再擺渡前往普陀山。另一方式,則是通過水路,航船經(jīng)沈家門前往普陀山,當(dāng)時舟山本島東側(cè)有沈家門渡。

        明代海禁,普陀山佛寺一度被拆遷,但屢有僧人偷偷回普陀復(fù)建寺院,規(guī)模不大。因此,當(dāng)時舟山本島的接待寺院也基本廢置,唯成化元年(1465)僧人德慧在沈家門附近建接待寺一所。

        明代中后期,香客多由寧波直抵普陀山。萬歷年間普陀山重振道場,明神宗及皇太后等對普陀山格外垂青,多次賜贈《大藏經(jīng)》等佛教經(jīng)典,賜帑金修建寺院、橋梁、香道等基礎(chǔ)設(shè)施。據(jù)民國《普陀洛迦新志》記載,萬歷年間累計布施就達(dá)九次,從萬歷三十年到萬歷三十九年,皇家先后賜銀11000余兩給普陀山,大批物資運送到普陀山。與此同時,大批官員、僧眾百姓也紛紛禮佛普陀。那時候的進香路線,得益于明代京杭大運河的完善,自山東、江蘇抵杭州、紹興、寧波,在寧波桃花渡一帶集結(jié),然后直發(fā)普陀山。明代文人朱國楨在《涌幢小品》中說:“普陀一無所產(chǎn),歲用米七八千石,自外洋來者,則蘇、松一帶,出瀏河口,風(fēng)順一日夕可到。自內(nèi)河來者,歷錢江、曹娥、姚江、盤壩四者,由桃花渡至??冢L(fēng)順半日可到?!盵21]明代程春宇所撰《士商類要》卷一記載“蘇州由杭州府至南海水路”的沿途路線:蘇州閶門出發(fā),南下行四十五里至吳江縣,四十里至平望,出平望過南部湖蕩區(qū)……,自新市行三十六里至塘棲,入京杭運河,十里至武林港……,過錢塘江,至西興,上岸,搭曹娥船,每人與銀二分,十九里至蕭山驛,沿浙東運河?xùn)|行四十里至錢清塔,四十里至紹興府,經(jīng)上虞縣、余姚縣……,四十里至寧波府。進西墩門,出東大門,至桃花渡上香船,每人送店主人家銀一錢,吃飯一餐,朝香回日,又飯一餐,連船錢往返俱在內(nèi)。船往普陀山,出渾水洋,順風(fēng)甚快,無風(fēng)難期……,惟春末夏初可去。秋冬不可往矣。[22]

        這一時期,民眾進香普陀已經(jīng)逐漸出現(xiàn)商業(yè)化服務(wù),寧波桃花渡一帶有專門的店家從事進香接待工作,有專門的香船接送去普陀,“送店主人家銀一錢”,包括船錢、餐費等。香船由寧波直發(fā)普陀山,“順風(fēng)甚快”,若風(fēng)向好,大半日就可以到普陀山,所以舟山本島接待寺院的接待壓力減少。明代舟山本島只有兩所專門的接待寺,數(shù)量比元朝時期減少,其中原因就在于寧波桃花渡的專業(yè)性、商業(yè)性進香服務(wù)的出現(xiàn),而進香路線也多是在寧波集結(jié),通過水路直達(dá)普陀山,經(jīng)由舟山本島陸路至沈家門前往普陀山的香客則相對較少。

        (三)清代接待寺向下院演變,香客接待逐漸由純公益性向經(jīng)營性轉(zhuǎn)變

        最初的接待寺,應(yīng)該是純公益性的,供來往香客免費住宿、就餐,寺院的僧人是不可能介入接待經(jīng)營,或許香客們會自愿向接待寺捐一些香花錢,但這不是主流。隨著江南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萌芽,明代后期開始出現(xiàn)專門從事普陀進香服務(wù)的僧人,稱為“香頭”,接待香客開始成為一種產(chǎn)業(yè)。明末文人張岱在普陀山游記《海志》中說:“下香船是現(xiàn)世地獄。香船兩槅,上坐善男子,下坐信女人,大篷捆縛,密不通氣。而中藏不盥不漱、遺溲遺溺之人數(shù)百輩,及之通嗜欲言語飲食水火之事,皆香頭為之。香頭者何?某寺和尚也?!盵23]當(dāng)時從寧波前往普陀山進香的船上,可搭載近百位香客,而為香客提供交通、導(dǎo)游、飲食服務(wù)的則是寺院的僧人,亦即所謂“香頭”。這種商業(yè)服務(wù)性經(jīng)營行為的出現(xiàn),延續(xù)至清代,普陀山上的寺院也漸漸把香客接待作為經(jīng)營項目,在各地遍設(shè)“下院”。

        清乾隆五年刻本《重修南海普陀山志》卷之十《法產(chǎn)》記述普陀山寺院接待香客的規(guī)矩:“香客到山,凡屬北直、山西、陜西、山東、河南,自楊子江以北者,皆稱‘北客'。此惟前后兩寺均接,前代已然。展復(fù)來,百務(wù)草創(chuàng),規(guī)制未定??滴醵拍辏?zhèn)府藍(lán)公憫兩寺殿工未成,出示將南客與房頭靜室通融其間,其北客立禁,永仍舊例。又前后寺接待香客,亦有定規(guī),具載碑碣。每船至,立簿登記,挨次循環(huán)。凡北客到山,兩人以下不在輪例,三人以上不論多寡,謂之一船,依序輪接,多寡前后不得簡擇取舍。其或香客中有舊交熟識,并化主來者,則通情越例,照數(shù)補償。此雖俗務(wù),亦經(jīng)費之一端也,故附諸法產(chǎn)之未。”[24]這一段話,說明接待香客雖然是“俗務(wù)”,但是香客的香火錢確實也是寺院的經(jīng)費來源,因此兩大寺院對香客接待也制訂規(guī)矩,依序輪接,以確保各有收益。北方香客,俱由普濟寺、法雨寺兩大寺院壟斷。“南客”由于數(shù)量巨大,而“兩寺殿工未成”,則分于屬下的“房頭靜室”接待。

        清代的普陀山,佛寺興盛,島上香客絡(luò)繹不絕,然而島上沒有客棧旅社,香客唯有入住寺院,寺院的接待運行確實需要一定的經(jīng)費予以維持,因此這種“法產(chǎn)”經(jīng)營具有客觀上的合理性。同時,由于普濟、法雨兩大寺院招徠香客、發(fā)展寺產(chǎn)的需要,某種程度上也有爭奪客源的競爭關(guān)系,兩寺不斷在各香客集散地上海、寧波、溫州等地開設(shè)下院,以安頓遠(yuǎn)方來的香客,舟山的下院則主要集中在定海道頭附近,以方便香客入住并轉(zhuǎn)往普陀山。

        宋元以來,普陀山觀音道場有一個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而普陀山接待寺的產(chǎn)生和布局發(fā)展則見證了這個歷程,本文主要是論述舟山境內(nèi)的接待寺發(fā)展歷史,其實在江南蘇州、杭州、紹興、松江等各地也曾散布著許多專門接待普陀進香者的接待寺院,反映古代江南水路交通路線,也反映普陀山佛教文化的傳播影響力,值得進一步研究考證。

        注釋:

        ①(宋)張津:《四明圖經(jīng)》(宋元四明六志本)·卷十。

        ②(宋)羅浚:《四明志》·卷第二十《昌國縣志全》·敘祠·寺院·禪院十。

        ③(宋)張津:《四明圖經(jīng)》(宋元四明六志本)·卷七。

        ④(宋)羅浚:《四明志》·卷第二十《昌國縣志全》·敘祠·教院六。

        ⑤(元)馮福京修,郭薦纂:《昌國州圖志》·卷七·敘祠·祖印寺。

        ⑥(宋)高翥:《菊磵集》(文淵閣)·昌國縣普濟寺小亭。

        ⑦(宋)羅浚:《四明志》·卷第二十《昌國縣志全》·敘祠·甲乙律院六。

        ⑧(元)王元恭纂修:《四明續(xù)志》卷第十·釋道·庵舍。

        ⑨(元)馮福京修,郭薦纂:《昌國州圖志》·卷七·敘祠·寶陀寺。

        ⑩林斌:《舟山佛教寺院通覽》,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251頁。

        [11](民國)陳訓(xùn)正,馬瀛纂修:《定海縣志》冊四。

        [12][18](清)史致馴,黃以周等編纂,柳和勇,詹亞園校點:《定海廳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776,777頁。

        [13](元)馮福京修,郭薦纂:《昌國州圖志》·卷七·敘祠·寶陀寺。

        [14](元)馮福京修,郭薦纂:《昌國州圖志》·卷四·敘山。

        [15][16](明)何汝賓撰:《舟山志》卷之二·寺觀。

        [17]王連勝:《普陀洛迦山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42頁。

        [18]于君方著,陳懷宇,姚崇新,林佩瑩譯:《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商務(wù)印書館2012年版,第350頁。

        [19]上海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歷史研究院,《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編輯委員會編:《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十四輯》,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132頁。

        [20](明)朱國禎:《涌幢小品》(下冊),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8年版,第641頁。

        [21]楊正泰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頁。

        [22](明)張岱著,云告點校:《瑯?gòu)治募?,岳麓書?016年版,第58頁。

        [23]武鋒點校:《普陀山歷代山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15頁。

        猜你喜歡
        普陀山香客普陀
        百忍寺
        小讀者(2021年20期)2021-11-24 07:18:20
        百忍寺
        “領(lǐng)”航蒲公英 “巾”彩少先隊——上海市普陀區(qū)新普陀小學(xué)、新普陀小學(xué)東校“紅色”風(fēng)采
        少先隊活動(2021年9期)2021-11-05 07:31:14
        有愛的家
        點燈
        普陀山書法瑯琊榜
        中國篆刻(2016年3期)2016-09-26 12:19:35
        普陀山書法瑯琊榜·康有為
        中國篆刻(2016年5期)2016-09-26 07:40:09
        普陀山に見る観音信仰中日交流の歴史を検証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大眾考古(2015年10期)2015-06-26 08:00:08
        張江高新區(qū)普陀園科協(xié)成立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日本中文字幕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HEZYO色综合| 美女被内射中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网址|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三级av| 人妻秘书被社长浓厚接吻|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亚洲av日韩av综合| 澳门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国产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还看的|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欧美综合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白浆肉丝|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深田 | 18女下面流水不遮图|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东京热|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官网第二页| 亚洲欧洲无码精品ⅤA| 亚洲伊人av天堂有码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完整版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中国少妇和黑人做爰视频|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偷拍| 男人进去女人爽免费视频| 囯产精品无码va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精品 | 亚洲第一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