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摘 要]有效教學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活力。教師有效備課,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圍繞著教學任務指導學生深入品讀課文,能夠不斷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達到有效教學。
[關鍵詞]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6-0001-02
2012年3月,我參與廣西區(qū)“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實驗研究”課題的研究,同15位同事一起探索,歷經(jīng)3年,一路走來,我?guī)е苫笠草d著收獲。在探索中,我對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沒有開展課題研究前,我常常依賴優(yōu)秀案例和教學視頻,一味模仿名師的教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講得口干舌燥,學生仍一知半解。有時提出的問題過難,學生難以回答,導致課堂拖延時間,事倍功半;有時目標過多,流于形式,匆匆過場,學生收獲不大。問題出在哪呢?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找到了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缺乏有效性。
那么,如何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呢?
一 、有效備課
教師應切實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在備課時要認真研讀課標要求,把握教學目標;精心研讀課文,把握教學內(nèi)容;潛心撰寫教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同時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特點,選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這樣備課才能有的放矢。我們首先從目標的制定入手。目標就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科學的教學目標具有明確、具體、可觀察、可檢測的特征,圍繞目標確立難點和重點,優(yōu)化教法,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呢?
1.認真閱讀新課標
我們課題組成員認真研讀新課標,了解課標對各年級學生的要求,為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找到了有力的依據(jù)。每一次的集體、個人備課,乃至評課,我們都參照新課標的要求來進行。
2.認真鉆研文本,吃透教材
我們按照明確“本冊目標—本單元目標—本課目標—課時目標”的步驟來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學法和教法,設計問題,挖掘訓練要素。
3.認真研讀教學用書
在每次備課、聽課、評課前,我們都要反復讀教材說明、單元說明、教材簡析、學習目標以及教學建議,根據(jù)大目標來確定課時小目標。這樣制定出的目標很有針對性,評起課來也能有的放矢。
二、抓住有效教學的主陣地,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
1.圍繞目標設計有效的問題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深刻體會到提問要集中,指向性要明確,要緊扣教材內(nèi)容,圍繞學習目標,化零為整,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教師設計問題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思維的容量與思考的空間,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促使學生進入學習的境界。而那些一問就懂的問題實質(zhì)上是虛假的,不具有教學意義;那些僅僅指向課文思想內(nèi)容而不指向課文言語智慧的問題,實質(zhì)上也是缺乏思維深度的。如《鄉(xiāng)下人家》一文,僅僅提問“作者寫了鄉(xiāng)下人家的哪幾處景物”,就未觸及教學價值,但如果教師問:“作者運用哪些表達方法與方式把他看到的鄉(xiāng)下人家描述出來了?”學生的關注點自然就會落在作者的表達智慧上,思維就聚焦在課文所隱含的教學價值上了。又如上《搭石》一課,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感悟鄉(xiāng)親們?yōu)樗酥氲男撵`美。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老人家為什么停下?當他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時他怎么做?”一語激起千層浪,學生陷入思考中,經(jīng)過交流悟出了鄉(xiāng)親們的心靈美,落實了教學目標。另外,我還注重課堂評價,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于那些積極回答的學生給予了高度評價,對于因為膽小害怕而不敢回答的學生也及時給予鼓勵,減輕他們的緊張情緒。我盡量尊重學生,運用各種教學機智調(diào)節(jié)好課堂教學,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我的課。
2.圍繞目標設計有效的學習方式
我會根據(jù)課文題材,針對課堂目標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如小組合作、師生互讀、學生自述等。如教學《鯨》一課,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學會自述。我先讓學生小組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鯨的資料,然后在小組里自述,再推薦一個同學作為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學生興趣很濃,一個個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從而落實了教學目標。
3.圍繞目標設計有效的訓練
語文課想要有“語文味”,就要緊緊抓住文本語言,讀出情、品出味、悟出效、習得法。我往往會根據(jù)課后思考題來設計練習,有時讓學生品詞品句,有時寫話,以落實目標。如我在上《漁歌子》時,在學生理解詞的意思后,我讓他們觀察家鄉(xiāng)上林的風景圖片,然后仿寫。學生興趣盎然,寫下了優(yōu)美的詞:“大明山上杜鵑開,龍母湖里魚兒肥。葵花美,蝶兒飛,游人來了不想歸。”這樣的訓練既使學生興趣盎然,又達到了創(chuàng)作的效果。又如教學《觸摸春天》一課,我提問學生:“ ‘攏住換成‘抓住好不好?”學生經(jīng)過對比,感悟到安靜對蝴蝶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
三、根據(jù)教學任務,指導學生深入品讀
1.讀出情
閱讀教學第一要務是讀,教師要加強讀的指導。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要讓學生反復誦讀,該讀出畫面時讀出畫面,該讀出情感時讀出情感,該讀出見解時讀出見解,該讀出方法時讀出方法……一邊讀一邊想、畫、批、注,這是閱讀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讀書要從整體入手,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如《草原》第一段描寫草原的美麗景色。我讓學生用圈畫的方法找出描寫的景物,先自己讀通順,再和小組同學合作讀,讀出情感,最后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全班共讀,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美麗畫面。
2.品出味
即品味課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怎么個豐富,怎么個優(yōu)美,怎么個生動,怎么個形象,怎么個有特點,怎么個有魅力等,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得有感覺、有心得,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如《懷念母親》一文中:“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上”這個“糊”好在哪里?我先問學生糊過泥巴沒有,學生說糊過。我再引導他們說說感覺,學生說是黏黏的,不容易分離。我讓學生想想在文章中是什么讓作者有了這種感覺。這樣的品,使“糊”的感覺深深地印在學生心中,永遠無法分離,這個字生動而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3.習得法
即讓學生學到方法。包括作者的表達方法,如遣詞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構段的方法,敘述、說明的方法,也包括合作學習的方法、讀書的方法、理解詞句的方法等。像《桂林山水》一課的排比句式表達方法,《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中的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趙州橋》一文中的過渡句構段方法等都應讓學生習得。
四、不斷進行學習和反思,努力提升教學水平
在教學工作中,我積極參加課題組和學校教研組活動,認真上好研討課,反復磨課并進行教學反思。我將學到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應用于課堂中,不斷修改教案,不斷嘗試各種有效方法。我上的公開課《晏子使楚》得到了同事的好評。我深刻體會到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不斷調(diào)整教學思路,不斷積累經(jīng)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有效性。我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得心應手,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在這樣的課堂中得到了提高。
有效教學給當代教育注入了活力。教師只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大膽嘗試,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jié)構,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在有效的語文課堂中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