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伏菊
挖掘“閃光點” 促有效德育
□ 彭伏菊
萬瑋攝
在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今天,如何對小學生實行有效的德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擺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值得深思的課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一個小案例。
唐俊,男,10歲,聰明好動,學習習慣差,經(jīng)常不完成家庭作業(yè),是我們班有名的“搗蛋鬼”。上課不是擾亂他人學習,就是情緒低落,埋頭做自己的事情;下課胡亂打鬧,老是欺負同學,同學們既討厭他又害怕他,都不愿與他一起玩耍。
通過近一年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唐俊有以下特點:性格方面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狡辯;容易自暴自棄、無進取心;勞動意識淡薄;學習興趣不濃,常常投機取巧。而形成這些特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家長的寵愛。通過跟家長談話,我了解到,由于父母整天忙于工作,無暇照顧他,他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在家比較受寵愛,不管要求是否合理,總是有求必應。記得有一段時間,中午他的爺爺來接他時,他要買一樣玩具才肯回家,否則就發(fā)脾氣、哭鬧,老人拗不過他,只能一味地遷就。
2.集體的排斥。唐俊在班里總是很顯眼,上課做小動作,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經(jīng)常跟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每當這時,全班學生就會向他投去異樣的目光,此時的他也會難為情地伸伸舌頭。諸如此類的事時有發(fā)生,久而久之,同學歧視的目光,老師嚴厲的批評導致他對學習產(chǎn)生了厭惡情緒,從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不能被集體接納,不能與同學正常交往,他內(nèi)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3.教育方法的粗暴。雖然父母在生活方面對唐俊十分寵愛,但在學習上對他的期望很高。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希望孩子可以彌補他們的缺憾。因此,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視,一聽說成績不理想,就是一頓打罵,很少耐心地與孩子交流。長此以往,唐俊不僅對學習失去興趣,也逐漸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
作為班主任,我要給予唐俊相應的幫助和心理疏導,使他的內(nèi)心逐漸陽光起來。古希臘醫(yī)學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了解什么樣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么樣的病更為重要?!币敫淖兲瓶〉默F(xiàn)狀,必須深入了解其心理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建設,加強對他的心理監(jiān)護,使他重新樹立信心。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要想改變他,還得從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找家長談心,幫助家長提高思想認識、轉變觀念。我告訴他的家長:“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辦,要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弊尲彝ソ逃c學校教育形成合力,齊抓共管,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
另外,我還向家長推薦優(yōu)秀的教育報刊,如《愛的教育》《關心下一代》等,建議家長訂一兩份報刊、雜志,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
其次,走進家庭,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學習的環(huán)境。當我了解到唐俊生活在一個大家庭,每天都是在喧鬧的客廳做作業(yè)時,我似乎找到了孩子寫作業(yè)總是心不在焉的真正原因。于是,我建議家長為孩子設計一間書房,或在孩子的臥室里配置書桌和書架,使孩子擁有一個安靜學習的小天地。
再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并認真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作為家長,每天應抽出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了解當天老師講課的內(nèi)容以及學校里發(fā)生的事。孩子做作業(yè)時,家長可在一旁看書,以形成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同時,讓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不要以分數(shù)來衡量孩子的學習結果,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家長更不要以打罵來威脅。作為班主任,要改變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通過長期觀察,我發(fā)現(xiàn)唐俊雖然常犯錯誤,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而且身上有很多“閃光點”。比如,見到老師時主動問好,不鬧事的時候還挺討人喜歡的,上課認真聽講時會積極發(fā)言,參加活動時樂于表現(xiàn)自己……于是,我決定借機發(fā)掘他身上的“閃光點”,對他進行再教育。
上課時,我有意識地多讓他發(fā)言,當他的回答有新意或聲音響亮時,我總會不失時機地表揚他,讓他嘗到被人賞識的快樂。如果回答得不夠理想,也會寬容地予以肯定,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
每次學校舉行運動會,我總鼓勵他積極參加。在班級活動中,也經(jīng)常為他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比如講故事、唱歌、表演課本劇等。通過這些活動,讓他覺得自己是班級的一分子。
班干部在班級中是最有說服力的,往往一呼百應。我號召班干部帶頭和他一起玩耍,教他玩游戲。如果他犯了錯誤,班干部應大度地說一聲:“沒關系!”并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同學的寬容,幫助他在集體中找回自我,學會交往。
我還號召班干部在他有困難時主動去幫助他,特意安排一名班干部與他同桌,隨時檢查并督促他完成作業(yè)。在班干部的帶動下,全班同學都開始積極主動地關心他了。記得有一次美術課,他忘帶卡紙,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借一張給他,話音剛落,許多同學都舉起了手,有的干脆直接送到他的座位上。集體的幫助讓他感受到了大家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
維果茨基說過:“我們不應盯著兒童發(fā)展的昨天,而應該盯著兒童發(fā)展的明天?!弊鳛榘嘀魅?,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否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必然受到限制。為了調動唐俊的積極性、主動性,我特別注意課堂上對他的評價,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當他主動參與勞動時,及時在同學面前表揚他;當他學習上有一點小進步時,就把他進步的消息告訴家長;當他做錯事的時候,耐心引導他找出自己不對的地方。讓他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唐俊有了很大的進步:平時與同學交往,能主動謙讓;開始在意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評價;在家能幫忙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期末考試中,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他從一個令人討厭的“搗蛋鬼”,成為班級里受大家歡迎的好學生。我相信通過他的不斷努力,今后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湖北省鐘祥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