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安陽市易園改造作為案例,探討已經建成的公園和單位綠地如何提升改造,如何適應現代城市的發(fā)展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從文化脈絡的延續(xù),從公園綠地的風格如何與現在新建設綠地延續(xù)與融合等方面提出實施方案。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型理念、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節(jié)約型園林理念出發(fā),對已經建成綠地進行改造和建設探討。
【關鍵詞】:提升與改造;文化脈絡;以人為本;可持續(xù)發(fā)展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nyang city as a case study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k, the park has been built and how to enhanc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how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ity and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needs; from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from the park style and how to now the new construction of green space continuity and fusion aspect proposed implementation plan. Starting from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rinciple of people oriented and the idea of conservation oriented gard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t green land。
Key words: promotion and transformation, cultural context, people-orien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公園簡介
1.1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
安陽市易園位于安陽市城區(qū)東部,西起中華路,南接紫薇大道,現為安東新區(qū)的地標性園林景觀和展示安陽城市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單位。易園的名字源于中國儒家眾經之首——《周易》。園內的主水面為太極圖形狀,把古老的周易文化與現代園林景觀有機結合在一起,既體現了《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又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寓古于今,折射出中華文化的精髓與內涵。
1.2現狀分析
安陽市易園占地總面積32.16公頃,其中水體面積2.9公頃,綠地面積23.6公頃,綠地率82.4%,綠化覆蓋率86.6%,栽植各類植物150多種,喬灌木共計2萬余株,草坪面積近22.3公頃。以太極湖為構圖中心的主水面及文化中心、學而第一廣場、巨木語等20余個景區(qū)。沿湖鋪設有緩跑徑,坐凳、園林小品等。易園自2003年開工建設,2005年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以來,經過十幾年來的使用,存在著重建輕養(yǎng)、養(yǎng)護管理不到位、植物配置不合理、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現階段無法滿足人們對休閑、娛樂、建設的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公園的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2、升級改造原則及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綠色開放、生態(tài)與景觀并重、節(jié)能和可持續(xù)利用的原則,在保留原有文化風貌的基礎上,著眼于公園免費開放和延長開放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面貌、改造公園硬件設施、提升公園服務功能和管理水平、優(yōu)化公園總體布局,合理增加市民游客休閑活動空間,滿足人們對休閑、娛樂、建設的等多方面的需求。
3、 提升改造方案與措施
3.1基礎設施類改造方案
對老化和需要維修的進行改造。外墻鐵柵欄除銹、防腐、刷漆,更換圍墻燈。水泥座椅更換為花崗巖石墩防腐木條或鋼制靠背座椅。更換塑膠跑道,原有跑道維修提升。木質橋維修。對在綠地中踩出的小路鋪設青石,為防止滑倒更換鑿毛面的花崗巖鋪裝。
新建全園監(jiān)控系統和全園免費wifi,通過安裝監(jiān)控系統來提升公園安保工作效率,為園區(qū)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提供第一手資料,游人可以查看公園景點介紹、查找便民服務設施等,新建全園廣播系統,定時自動播出背景音樂、游園須知、景點介紹、注意事項等。通過二維碼登陸易園網頁系統了解易經文化、花草知識、科普文化、健身養(yǎng)生等知識,游客在賞園的同時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
3.2新建景觀休閑廣場,緩解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
計劃在公園已經形成的樹林和大樹下增設親子廣場,采用節(jié)約型建設理念,增加環(huán)保低碳的材料和廢舊材料應用到兒童游戲場地,為孩子們提供綠色童年,增加趣味回憶。例如在林下活動場地增加廢舊輪胎組成的花壇、秋千、輪胎沙坑等組成輪胎花園,與地被花草如美麗月見草、金雞菊、玉簪、花葉芒、小兔子狼尾草、紫葉狼尾草、貓薄荷、金邊麥冬、福祿考、扶芳藤和莢蒾等組成林下花境,豐富地下植被的層次和色彩搭配,形成四季有花草的林下花園。近年來已經建設了兩處林下廣場,單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計劃再新建太極湖西林蔭廣場、東林蔭廣場和北山林蔭廣場,分別為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設置,提供休閑和文化娛樂活動場地。
3.2.1友誼林改造方案
在易園西南角的友誼林內已經栽植多個紀念樹,均為安陽市歷年與世界友好國家友人親自栽種,代表友誼長久。針對原有的友誼林中已經栽種好的雪松、白皮松和蜀檜進行保留,變封閉式園林為開放友誼林,為廣大游客提供參觀游覽和休息的功能,增加蜿蜒小路,增加地被花卉和觀賞草組成路邊花園,在原有幾棵稀有的樸樹林下設置廣場和座凳,為游客提供休息停留和文化活動。endprint
3.2.2新建南部玫瑰園
整個園區(qū)中間的道路上的兩旁,17個拱卷的鐵藝廊架和34個拱卷的支柱,攀爬不同花色的玫瑰,增加空間的立體性和色彩性,成為特色花園。
3.2.3新建牡丹園,讓北山成為新的景點
移栽部分植被、種植名貴品種牡丹,擬建“牡丹園”,約1200㎡。該設計牡丹亭涼亭為中心,四周遍植牡丹,與北山為背景,成片的牡丹作為春季的觀賞重點將會成為易園的又一個亮點。
3.3豐富植物種類
更換太極湖草坪,原有草坪經過多年生長,草種雜化,影響景觀效果。需鏟除原有草坪、種植新草坪、鋪設園路、湖岸,栽植喬木、花灌木,含噴灌設施。改造假山北河岸地被,整體提升、更換部分地被植物,擬建“花溪”景觀。增植櫻花,移栽部分喬木、地被,栽植櫻花,擬建“櫻花之路”景觀。增植菊花碧桃,在太極湖北側原有菊花碧桃的基礎上,增加菊花碧桃,連成一片,擬建“桃花林”景觀。調整北環(huán)道綠化種植,在原有臘梅的基礎上,栽植臘梅、觀賞草、地被、擬建“臘梅谷”景觀,約200㎡。臘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感受。片狀栽植,形成臘梅花林。與巖石搭配顯得其更加美觀。另外,臘梅花香四溢,給人以視覺與嗅覺上的享受。增植西府海棠,移栽部分喬木、地被,栽植海棠,擬建“海棠盛景”景觀。
結 語
改造工程不比新建工程如一張白紙好規(guī)劃,新建工程需要遵循場地原有的記憶,除了本身特有的區(qū)域價值和生態(tài)功能要保留和改造,還要保持原有的生態(tài)群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考慮后期維護和養(yǎng)護費用,以及工程造價和實施性。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兼顧到特定區(qū)域的整體環(huán)境相適應,吸取公園以易經文化為公園特點,運用景觀藝術設計手法和園林素材,創(chuàng)造出新的園景園貌,最大限度地實現城市綠地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參考文獻】:
[1]張靈.《試論如何合理設置園林中的休憩場所》[J].現代園藝,2013年
[2]蘇雪痕.《植物造景》[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1年
[3]李樹華.《園林植物種植設計》[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1年
[4]沙玲慧.《營造自然生態(tài)景觀的探討》[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3年
作者簡歷:黃寶生,男,安陽人,1964年10月出生,園林高級工程師,現任安陽市易園管理處主任,從事園林綠化工作30余年,具有豐富的園林綠化工作實踐經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