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毅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教育事業(yè)也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高校是我國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所以說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對社會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下,人們漸漸的改變了對信息數據的認識,信息數據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數據,還可以用數據來表現(xiàn)事物的具體情況,通過對高校師生之間的活動數據進行分析,為高校的教育管理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高校管理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11(a)-0221-02
如今互聯(lián)網逐漸深入了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已經慢慢的步入了大數據時代,同時互聯(lián)網信息也慢慢的滲入了教育的行業(yè)中。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但是在高校管理的過程中無具體相關的數據進行管理,這樣高校管理就達不到人們所追求的科學精細化的管理。但是在如今大數據時代下,高效管理者通過引入互聯(lián)網技術,能及時的掌握高校中信息數據,從而對高校管理進行創(chuàng)新。
1 現(xiàn)行的高校管理中信息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
如今各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水平普遍的不一致,在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高校管理者只是注重對各類數據的收集和整合,從根本上忽略了對數據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這樣有可能造成數據資源的浪費,影響到了整個教育質量。在大數據時代下,對比之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之后,現(xiàn)行的高校管理中信息系統(tǒng)的缺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1 學生方面
學生在信息收集方面的能力比較低下,所以學生對于信息的收集的作用效果也不是很明顯。高校管理中學校缺乏以學生為中心來整合學生個體之間的相關資源,根據一些數據也不能很好的進行分析學生在學校中的各種表現(xiàn)。例如,高校無法根據學生上課情況的數據對學生在學習上提出相關的建議;高校也無法根據學生在圖書館借閱圖書的次數和類型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同時也無法根據每個學生從開學到畢業(yè)的各項表現(xiàn)的數據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判。
1.2 教師方面
在如今信息平臺上,每個教師都進行了相關的身份驗證,但是在本質上這種工作主要是教師為了對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匯總,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信息鏈接,讓信息開始流通。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教師無法對學生之間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例如,無法根據教師的上課情況和相關經費的教研結果進行分析,不能給教師提供相應的建議,這樣就難以促進教師在各方面進行發(fā)展看,不能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知識的共享。
1.3 部門方面
高校在日常的管理下,學校并不能完全對教師和學生在生活、教務上進行把控,在這種程度上部門的信息系統(tǒng)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匯總地,無法對系統(tǒng)進行輔助決策。例如,無法從各部門成員之間的工作內容之中發(fā)現(xiàn)部門工作存在的問題,同時也無法根據教師和學生之間各種的表現(xiàn)數據來為部門日常生活中提出一些關鍵性的決策信息。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的應用在與高校信息化的建設中進行結合,能夠促進高校管理工作的高效率發(fā)展,還能夠構建高校學習型的工作管理模式,這樣在大數據時代下對高校教育的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2 大數據時代對高校管理的創(chuàng)新
2.1 管理理念與思維的創(chuàng)新
在高校傳統(tǒng)的教育中的教材主要是由教師進行制定的,教師在制定教材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經驗完成了對教育教材的制定,這種教材的制定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主要是反映了某個或某些教師的教育觀念,教材無法真實全面的反映出全國高校的教育數據,所以這些教材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大數據時代下,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可以在大數據時代下通過網絡調查和統(tǒng)計對現(xiàn)有的教材進行分析,在數據的對比下明確哪一部分的教學材料對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效果,而哪一部分的教材是學生所不喜歡的,通過這樣對數據進行分析的方式能夠讓我們快速的找出現(xiàn)有教材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然后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變。
2.2 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
在高校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一些高校中的課程都是以公共開放的模式進行授課,在授課的過程中不限制別的專業(yè)的學生旁聽學習,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教學資源的擴散,因為在一個高校內的教學內容僅僅只能作用于自己的學校內,而無法向其他學校進行擴散。在大數據時代下,將會改變這種集中化的教學模式,教師會在互聯(lián)網上將自己教授課程的視頻傳到網絡上去,讓學生在網絡中進行聽課獲取知識,一方面能讓學生反復的聽課加深知識點的印象,還讓網絡化的教學內容充分的進行擴散,讓各高校的學生都能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進行聽課,這樣這種在大數據時代下網絡化的教學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學的局限性。
2.3 評價模式的創(chuàng)新
在高校中利用大數據對教學進行全面的價值分析,能夠全面提高高校教育的綜合質量水平。在大數據時代下,對于教育的評價機制不再是局限于個人的觀點,而是把教育評價作為一個在本質上有數據的客觀評價,學生可以在各個教學平臺上對教師進行評價,通過對教師在各個平臺上教學視頻的點擊量進行統(tǒng)計后,就能夠更好的把握整個教育評價機制。
3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管理的發(fā)展趨勢
3.1 需要教師具有數據分析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教育活動中,不僅僅要求教師具有優(yōu)秀的教學能力,還需要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對數據的分析不是解決一個課程的難點,更不是只需要解決難點中的問題,而是教師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及時的分析,通過對數據中各類學生之間的信息數據進行整合研究,這樣才能對今后的教學活動進行及時的掌握,使教師在教學上面更具有效率。
3.2 增加高校管理的預知性
在大數據時代下對高校管理有一個較為客觀的判斷,雖然在本質上的判斷不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但是對高校管理的判斷的可能性確實極高的。在大數據時代下高??梢酝ㄟ^對學生對教師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活動進行數據分析,根據這些數據分析可以找到學生目前學習中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能對這些問題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在總體上做出一個實際性的判斷。在對整個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都必須要有各類數據進行支撐,同樣的大數據時代下的預知性將會在今后高校的管理中被廣泛的運用。
4 結語
總的來說,大數據時代下必然會對高校的管理工作產生相關的影響,同時高校教育的管理模式也必然會有相應的創(chuàng)新。在這種情況下,各高校要對大數據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過度的追求也不要刻意的貶低,要實事求的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發(fā)展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只有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才能讓高校的管理變得更有效率,對人才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辛良.大數據時代高校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9):32-34.
[2] 肖艷.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實現(xiàn)協(xié)同創(chuàng)新信息管理平臺構建及路徑[J].情報科學,2015(11):39-43.
[3] 張璇.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探析[J].亞太教育,2016(31):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