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捍東
摘 要:為應對新課改對小學教學新要求,小學階段各學科應結合實際情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限制,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最終達到提高班級整體教學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數(shù)學思維; 學生預習; 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2-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70
數(shù)學是小學基礎教學課程。作為一門實用課程,數(shù)學科目無法靠單純死記硬背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因此在數(shù)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向?qū)W生單方面教學輸出的模式,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數(shù)學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實踐表明,運用學生自主合作辦法是提高學生數(shù)學學習成績的較好方式之一,能加強學生間互助協(xié)作能力,提高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互動,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學習,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一、組織開展有效的小組討論, 鼓勵全班進行交流
經(jīng)實踐證明,在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在小組探討中能獲得更多知識與想法,做到取長補短。同時學習小組也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合作共贏的品質(zhì)。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觀察各個小組的情況,或者幫助小組解決他們無法解決的各項困難,或者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某個學習小組的討論中去,以便做到統(tǒng)觀全局。例如在學習“方形的定義”時,可以要求學習小組一起討論,什么是方形,方形可以區(qū)分為幾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方形,是哪種方形等。在小組討論前可加上一個比賽機制,看哪個學習小組說出的方形最多,總結得最全面。此種方式能夠激起學生的思考欲望及集體榮譽感。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有趣,還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基礎認識,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果。
二、重視練習中自主與合作, 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
我國小學高段教學主要以課堂知識講解、課中課后練習兩部分組成,前者為學生提供數(shù)學理論新知識,后者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度,提升學生思維發(fā)散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提高數(shù)學教學成績必須加強課中、課后習題練習。在設計練習題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做到既能鞏固學生已學知識點,又能提高學生思維發(fā)展力及知識延展力度。
學生個體學習能力不同,知識掌握程度也有所差異。教師在設計練習題過程中首先要顧及大多數(shù)同學知識掌握度,針對其設計基礎課后練習題,供所有學生學習之后必做。同時因個體差異,有些學生在掌握已有知識點的同時,通過自主學習及對現(xiàn)有知識進行練習思考,已經(jīng)掌握了更多數(shù)學知識。針對該類拔尖學生,教師應該設計部分選擇練習題供其練習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做選擇題目的學生共同組成學習探討小組,在個人習題練習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解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共同進步。教師應對學生答案予以點評,就學生難以解答的題目進行講解,對表現(xiàn)好同學提出表揚,以此激勵學生學習熱情。
三、引導學生學會預習, 奠定學生學習基礎
預習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好方式之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向?qū)W生明確課前預習目標。小學生受年齡限制,玩心重且自控力較低,如果沒有給為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學生預習難免會隨性而為,無法取得科目預習最佳效果。為避免該類情況,教師應提前為學生規(guī)定課前預習所需達到的目標,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進行監(jiān)督與督促。設計與課前預習相關的課后作業(yè),課前進行知識點預習可讓學生提前熟悉課程,同時對自己難以明白之處可以提前標注,以便在教師講解過程中認真聽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在課程學習前,將大家難以搞懂的知識點進行收集與反饋,以便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過程中有所偏重。不僅節(jié)約了課堂講解時間,還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
四、合作評價,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在進行小組教學過程中,加強小組成員交流合作的同時也要加強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當學習小組在本組討論過程中無法取得問題答案,可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共同探討或?qū)W習,既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又能讓各個小組成員之間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所有小組研究成果進行審核點評,對進步學生予以鼓勵,對表現(xiàn)欠佳學生予以批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此同時可要求學生將小組討論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點進行匯總上報,通過此種方式不僅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與交流,同時加強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了解,以便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各小組成員就其他學習小組研究結果進行點評,以此種方式督促學生進行互相學習。
學生小組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到某個學習小組中,以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共同進行學習討論,也可以在學習小組遇到問題或者困難確實難以解決時適當?shù)赜枰渣c撥和指導。總之,教師在這樣過程中應當扮演一個統(tǒng)管大局的角色,既不過分參與管理限制學生的思考,也不過分放任自流,讓學生遇到問難也無處可問。既要及時調(diào)整學生學習情緒,又要充分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以便達到課堂小組學習最佳效果。課堂學習小組這種方式既能夠提學生學習主動性、參與性,加強學生與同學、教師之間交流與溝通,加深學生與教師的親密度,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同時能夠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謙虛受教,最終達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彭芝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2(27).
[2] 李紅紅.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