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強
【內(nèi)容摘要】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眾所周知,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拓寬知識面的重要方式。閱讀是一個人思想的成長,一種精神快樂的追求。閱讀效率在語文學習中也是重中之重。語文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且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閱讀效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效率 提高
閱讀是改變命運意識的覺醒過程,更是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的必修課。但對于科學技術急速發(fā)展的現(xiàn)如今,閱讀效率成為一大困擾,閱讀效率包括: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提高閱讀效率,便可讓我們掌握的知識更加深厚,因此,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的閱讀效率,下面提出幾點我的看法。
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閱讀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讀書雖然不能改變?nèi)松拈L度,但其增加了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中學生來說是受益無窮的。法國思想家盧梭說:“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闭Z文閱讀不僅要有方法,更為重要的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教師,在學生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選擇中外名著文學供學生閱讀,名著文學之所以流傳至今,其蘊含的文學素養(yǎng)和底蘊是深厚的。要求學生做好閱讀筆記,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寫讀后感等,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強化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的意識。好習慣并不與知識成正比,而是在嚴格要求下形成的。教書育人,換句話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一生中都是受益無窮的。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閱讀技巧使的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要做到廣泛閱讀,教師可提供學生各個方面的書籍,而不是單一的人停留在與考試相關的書籍。學生獵取各方面的知識,有助于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單單只是解決語文問題。快速閱讀全文,把握大致內(nèi)容。閱讀效率的提高是一個閱讀能力的積累過程,語言材料,字音字義是其基礎;教會學生準確判斷語言表達特點、思想感情方面。續(xù)寫結尾開啟了學生的新思維方式,學生的閱讀效率提高了,自然而然會領會文章內(nèi)容。掃視閱讀,當看到一篇文章時,大部分學生會逐字逐句的閱讀,但這樣不是良好的閱讀技巧。掃視閱讀,首先掃視正篇文章,大致弄懂作者在文章中所想要傳遞給讀者的信息,再回頭對相應地方進行細讀。
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是教師一味的向學生傳輸自我思想,一味的自我表演,疏忽了學生的閱讀。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許設計的很出彩,但對于毫無觸及課本的學生來說也是毫無用處。教師應花時間讓學生熟悉課本內(nèi)容,了解和弄清文章的大體情況,以學生為主,真正做到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閱讀者。課堂上,教師可采取組間競賽的方式對學生課本掌握情況進行檢驗,活潑的課堂氛圍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讀全文、學習全文后進行分段復述,復述能夠有效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應內(nèi)容,從而提高了學生初中語文的閱讀效率。
語文教師應該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與方向,如果一堂課沒有目標和方向,這堂課第一堂無用的課,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大大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率。想要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就必須先調(diào)動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也應不斷的對自身教學形式與效果進行反思。
四、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課外閱讀對于中學生來說必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年紀的遞增,知識層面不能僅僅局限于幾本課本,課內(nèi)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極其有限的。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對中學教師來說是必須明確的道理,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推薦學生閱讀課文后附件內(nèi)容,教師可采取多媒體等方式,通過聲、影、光、圖等方式來吸引學生對其有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學生之間互相推薦自己喜愛的書籍的形式,安排學生爭對喜歡書籍推薦理由作課前發(fā)表,從而吸引學生去自我讀書,加深知識面。
總結
閱讀效率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得以提升,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效率為根本,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并非易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耐心應對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耐心并認真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拓寬了自身的知識層面,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我。教師要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努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 優(yōu)化教學方法促進有效閱讀[J]. 跨世紀(學術版),2008(12).
[2] 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談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J]. 信息教研周刊,2013(2).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豐縣東坪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