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
【摘要】近年來,隨著“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微課程”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股“微”風也吹進了小學,作為小學的一線數(shù)學教師,我們該怎么面對這種課堂理念的改變,如何讓微課更好地為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服務呢?針對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數(shù)學課程內(nèi)容嘗試制作微課,以及在運用中加以思考與改進成了關鍵所在.
【關鍵詞】微課程;小學數(shù)學;應用與思考
一、小學“微”現(xiàn)狀
所謂的“微課”指的是: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踐,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xiàn)方式,反映教師在針對某個知識點或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所運用和生成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
為此做了個小調(diào)查.在教學六上“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時,制作了相關教學視頻,時長約9分鐘,在學習新課內(nèi)容之前通過微信群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家長,并發(fā)下學習任務單,在六年級兩個班級進行測試,結果如下:六(1)班、班級人數(shù)43人、視頻觀看人數(shù)39人、觀看率90.7%、任務單完成率97.6%、任務單正確率65.1%;六(2)班、班級人數(shù)43人、視頻觀看人數(shù)39人、觀看率88.4%、任務單完成率97.6%、任務單正確率62.7%.
從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中不難發(fā)現(xiàn),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除極個別學生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無法使用手機微信觀看以外,絕大部分家長都能熟練運用微信的方式接受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但從任務單的完成情況來看,家長自身的素質(zhì)還有待提高,雖然能督促孩子學習,但在學習的指導方面還不盡如人意,這也是我們教師需要重視的地方.
二、微課“微”什么
微課的使用確實改變了我們的傳統(tǒng)課堂,然而是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制作成微課呢?尤其是我們數(shù)學學習.那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到底“微”什么,哪些課程內(nèi)容適合運用微課程呢?以下淺談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一)概念性的知識點
小學數(shù)學中的概念描述比較抽象,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存在一定難度.比如,“認識鐘表”的教學,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鐘”的結論,我們利用PPT錄屏的方式設計了一段微課.微課先要求學生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分針走一圈是60分鐘;然后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在分針轉一圈的同時觀察時針的變化;最后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結論.這段微課程作為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學生可以多次觀看,通過微課程的層層引導,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然后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演示并通過小組研究得出結論.這樣的概念性學習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再到課堂上聽教師講解的效果要更加明顯.
(二)教學中的重難點
要想上好一堂數(shù)學課,唯一的辦法就是深鉆教材,抓住各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單元中,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是這個單元的學習難點,在設計微課程時首先就從兩只鱷魚比較嘴巴大小的問題引入,讓孩子們從生活中找到角,并在將兩個角重疊后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然后設計讓孩子們自己擺出兩個角,并且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這個環(huán)節(jié)錄制了兩個孩子比角的過程,讓孩子們一邊觀看一邊學著操作.這段微課程我們是設計放在課前觀看的,并給每個孩子學習的任務單,在家觀看微課程以后,每個孩子不僅僅是看,還學會了操作,甚至帶著任務去總結.這樣的學習無疑為解決難點提供了便利,課堂上教師只用稍加點撥,整個課堂的主體都將回歸孩子.
(三)課后知識點鞏固
課后習題是對所學知識點的鞏固和提升,我們教師一般會對學生講作業(yè)要求.但是對學生尤其是低段學生來說是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的,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yè)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可以配上正確的作業(yè)圖片示例給學生觀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在家可以反復觀看,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比如,在期末復習中,一年級要求口述解決問題的過程,總有那么一部分孩子會算不會說,這讓教師很是頭痛,在學校講了一次又一次,可是家長不知道怎么去指導孩子說,一回家又會忘記.這個時候我們設計解決問題的微課程,并錄制孩子們自己解說的過程,通過微課觀察,孩子們可以在家反復練習,不僅會算更學會了怎么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說清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微課還可以運用到很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比如,課前、課中、課后,不同的教學設計使用微課的效果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因為微課而微課,而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好的教學思路,讓微課為教學服務.
三、我們“微”思考
微課程不僅僅是將簡單的一段視頻播放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一段微縮在5~10分鐘內(nèi)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個知識點或一個難點,需要教師們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課程、編制任務單、錄制微課程、傳遞分享、重視自學微課后的反饋以及對傳統(tǒng)課堂內(nèi)的調(diào)整等.這一系列的過程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絕非一朝一夕、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這就需要一個團隊一起去思考研究.
教師設計微課的過程就是對教材充分研讀的過程,一個好的教師團隊就是在不斷地研讀中磨出好的思路和火花,設計出適合課程的微視頻、自學任務單、前測、后測以及相關的練習.而在微課與課堂融合的過程中,體現(xiàn)的是學生對重點的再呈現(xiàn)、再突破,此時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小組學習狀況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對學生之間的討論、爭辯、質(zhì)疑、動手操作等的組織能力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因此,團隊的磨合、調(diào)整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一學期的課程內(nèi)容非常煩瑣,團隊的分工合作才能形成資源庫,通過分享微課內(nèi)容、交流微課心得,使得我們在微課的研究上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微課程的制作和研究以及開發(fā)和應用,其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務課堂、更好地服務課程,我們教師應該把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合理地運用.雖然微課在我們學校才剛剛起步,但我們應該本著為孩子、為家長著想的原則,設計出適合我們學校教學模式的微課程,讓微課處處發(fā)揮微熱并在課堂上發(fā)揮大作用,展現(xiàn)出我們學校教師們熱衷學習和研究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