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鋒+趙志常+高愛平+黃建峰+羅睿雄+劉寬亮+張夢云
摘要: β-胡蘿卜素羥化酶(BCH)基因是催化玉米黃素合成的關(guān)鍵基因,玉米黃素在植物光保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采用RACE方法從黃色的金煌芒果的果皮中克隆得到了1個BCH基因,該基因全長cDNA序列為 1 160 bp,開放閱讀框為888 bp,編碼295個氨基酸,分子質(zhì)量為32.97 ku,分子等電點為9.51。利用生物信息學在線分析軟件對其組成成分、疏水性/親水性、二級結(jié)構(gòu)、功能結(jié)構(gòu)域以及三級結(jié)構(gòu)進行預測和分析。通過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發(fā)現(xiàn),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與溫州蜜柑、柚子、大豆、草莓等具有較近的親緣關(guān)系。對不同芒果品種的BCH基因的表達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紅色的貴妃品種中表達量較高,而黃色的金煌品種中表達量較低。
關(guān)鍵詞: 芒果;β-胡蘿卜素羥化酶(BCH)基因;基因克??;基因表達分析;親緣關(guān)系
中圖分類號: Q785;S667.70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22-0024-03
β-胡蘿卜素羥化酶(β-carotene hydroxylase,BCH) 基因是催化玉米黃素合成的關(guān)鍵基因。目前,已經(jīng)報道了從擬南芥、甜橙、南豐蜜橘、甜椒等[1-5]植物中克隆到了該基因。由于BCH在類胡蘿卜素生物合成中的關(guān)鍵作用,已成為植物類胡蘿卜素遺傳工程改良中的主要目的基因。芒果類胡蘿卜素生物合成途徑中的 BCH基因分離和鑒定研究國內(nèi)外至今未見報道,BCH在芒果類胡蘿卜素生物合成途徑中具體作用和功能目前還不清楚。本研究中克隆并分析了芒果BCH基因,為進一步研究BCH在芒果果實著色上的調(diào)控功能奠定分子基礎,對揭示 BCH基因在芒果類胡蘿卜素合成及果色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理論意義,為進一步創(chuàng)制高胡蘿卜素含量新種質(zhì)資源、開展芒果類胡蘿卜素品質(zhì)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分別用刀片切取桂七芒果完全成熟的綠果皮、金煌芒果完全成熟的黃色果皮、貴妃芒果完全成熟的紅色果皮,切碎放入采樣袋中液氮速凍后,立即放入-80 ℃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1.2 試驗方法
1.2.1 芒果果皮總RNA提取 采用植物RNA提取試劑盒提取芒果果皮總RNA,用DNase試劑盒進行基因組DNA消除,RNase-free無菌水溶解,采用SMARTerTM RACE Amplification Kit(Clontech)反轉(zhuǎn)錄合成cDNA。
1.2.2 PCR擴增反應 擴增條件為:94 ℃ 4 min;94 ℃ 50 s,50 ℃ 50 s,72 ℃ 2 min,35個循環(huán);72 ℃延伸7 min。 反應體系為25 μL,其中含10×PCR buffer(含Mg2+) 2.5 μL、25 ng DNA模板、20 μmol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5.0 mmol dNTPs。
1.3 BCH基因全長cDNA序列的獲得
以合成的 cDNA 為模板,根據(jù)已知的BCH基因片段設計cDNA 3′-RACE和5′-RACE引物,進行3′和5′端的擴增。將目的基因片段回收、連接、轉(zhuǎn)化、鑒定及測序,并根據(jù)得到的cDNA 3′ 端和5′末端的序列結(jié)果拼接BCH的全長cDNA,設計特異引物,進行全長cDNA序列的擴增。
1.4 BCH基因生物信息學分析
根據(jù)BLAST(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登錄的BCH蛋白序列進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用DNAMAN軟件進行序列多重比對,并繪制系統(tǒng)進化樹推斷其在進化過程中親緣關(guān)系。采用bioedit軟件對BCH蛋白中各個氨基酸的含量、親水/疏水性進行了分析。WoLFPSORT(http://www.genscript.com/wolf-psort.html)軟件進行定位預測,采用Swissmodel(http://swissmodel.expasy.org/)蛋白的三級結(jié)構(gòu)預測。
1.5 表達分析
分別提取桂七、金煌、貴妃芒果果皮的RNA,反轉(zhuǎn)為cDNA 并采用Primer 5.0設計引物進行RT-PCR的擴增。RT-PCR分析采用的內(nèi)參引物序列為:actin-F,5′-AATGG AACTGGAATGGTCAAGGC-3′;actin-R,5′-TGCCAGATCT TCTCCATGTCATCCCA-3′。目的基因擴增采用的引物為:BCH-F,5′ -CAGCATAGCCCATATAGCACTC-3′;BCH-R,5′-CAATGGAGCCGATATAAAACTAT-3′。PCR 產(chǎn)物在10%瓊脂糖凝膠上進行電泳,并采用Quantity One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作出相對表達量。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BCH基因的獲得
根據(jù)得到金煌芒果BCH基因的3′端和5′端序列信息進行拼接,最后得到BCH基因的全長cDNA序列。設計特異引物,進行全長cDNA序列擴增,將電泳條帶回收測序后得到BCH基因的cDNA全長序列,為1160 bp,分析發(fā)現(xiàn)開放閱讀框為 888 bp,編碼295個氨基酸序列。通過NCBI上已經(jīng)登錄的擬南芥、柚子、大豆、葡萄的BCH蛋白序列進行了比對(圖1),發(fā)現(xiàn)克隆的基因為BCH基因。
2.2 部分生物信息學分析
采用bioedit軟件對芒果BCH蛋白中各個氨基酸的含量進行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該蛋白丙氨酸(Ala)、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纈氨酸(Val)的含量較高(圖2),用NCBI 上的CDD(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https://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cdd/wrpsb.cgi)數(shù)據(jù)庫分析其氨基酸序列中可能有的蛋白功能結(jié)構(gòu)域,結(jié)果表明該蛋白有1個典型的FA-hydroxylase superfamily(脂肪酸羥化酶超家族) 保守結(jié)構(gòu)域(圖3)。對其蛋白二級結(jié)構(gòu)進行預測,發(fā)現(xiàn)芒果BCH蛋白的二級結(jié)構(gòu)以無規(guī)則卷曲和β-折疊為主,也具有少量的α-螺旋結(jié)構(gòu)(圖4)。采用bioedit軟件的Kyte 和Doolittle 算法對BCH蛋白的親水性/疏水性(正值表示疏水性,負值表示親水性)進行分析,BCH蛋白所含的氨基酸主要介于2.4~-2.3之間(圖5),采用WoLFPSORT(http://www.genscript.com/wolf-psort.html)軟件對BCH蛋白進行定位預測,發(fā)現(xiàn)該基因定位在葉綠體中,采用Swissmodel(http://swissmodel.expasy.org/)在線軟件對蛋白的三級結(jié)構(gòu)進行預測,推導出該蛋白可能的三級結(jié)構(gòu)構(gòu)型(圖6)。采用DNAMAN軟件進行親緣關(guān)系聚類分析發(fā)現(xiàn),芒果BCH蛋白與溫州蜜柑、柚子、大豆等植物的蛋白序列聚為一類(圖7)。endprint
2.3 BCH基因的RT-PCR分析
分別提取桂七、金煌、貴妃這3種不同著色品種芒果果皮的RNA,反轉(zhuǎn)錄為cDNA,通過上述RT-PCR分析的引物進行擴增,對擴增結(jié)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該基因在紅色品種貴妃的果實中表達較多,綠色品種的桂七果皮中次之,而黃色品種的金煌果皮中相對表達較少(圖8),初步推斷BCH基因可能與紅色品種的貴妃果實中的類胡蘿卜素合成有密切的關(guān)系。
3 討論
BCH是玉米黃素生物合成的重要基因,基因編碼蛋白的結(jié)構(gòu)特征決定其基因的功能和性質(zhì)。通過對幾個物種的BCH蛋白的比對發(fā)現(xiàn)芒果BCH蛋白含有BCH蛋白家族相同的保守序列,即含有一個脂肪酸羥化酶超家族保守結(jié)構(gòu)域,前人通過對擬南芥、玉米、水仙等研究發(fā)現(xiàn),也含有相同的保守結(jié)構(gòu)域,亞細胞定位發(fā)現(xiàn)該基因定位于葉綠體中[6],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通過聚類分析表明,芒果BCH基因與柑橘類具有較近的親緣關(guān)系。對其表達分析發(fā)現(xiàn),紅色的貴妃品種中表達量較高, 而黃色的金煌品種中表達量較低。孫化雨等對毛竹的根、幼莖、葉片、葉鞘、節(jié)等部分的表達分析發(fā)現(xiàn),BCH基因主要在葉片中表達,而根中表達量較少[7];對轉(zhuǎn)基因擬南芥分析發(fā)現(xiàn),葉片中葉綠素、葉黃素、類胡蘿卜素等含量升高,表明在毛竹中BCH基因的過量表達促進了類胡蘿卜素向玉米黃素轉(zhuǎn)化,使其含量增加,抗脅迫能力增加[8-9]。本研究從金煌芒果果皮中克隆得到了1個BCH基因,對該基因在芒果中的功能研究還須要進一步通過轉(zhuǎn)基因驗證其功能及在對芒果果實色澤形成的作用機理,為深入理解芒果果實色澤形成多樣性的原因提供理論依據(jù),并為生產(chǎn)中著色不良成因提供改善的技術(shù)支持。
[HS2][HT8.5H]參考文獻:
[1] Tian L,Magallanes-Lundback M,Musetti V,et al. Functional analysis of beta- and epsilon-ring carotenoid hydroxylases in Arabidopsis[J]. Plant Cell,2003,15(6):1320-1332.
[2]Sun Z R,Gantt E,Cunningham F X.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β-carotene hydroxylase of Arabidopsis thaliana[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96,271(40):24349-24352.
[3]徐昌杰,陳昆松,張上隆,等. 甜橙β-胡蘿卜素羥化酶cDNA克隆及其瞬間反義表達[J]. 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shù)學報,2003,11(6):593-597.
[4]馮唐鍇,李思光,汪艷璐,等. 南豐蜜橘β-胡蘿卜素羥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 西北植物學報,2007,27(2):238-243.
[5]Wolfraim L A,Dhindsa R S.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the cDNA for cas17,a cold acclimation-specific gene of alfalfa[J]. Plant Physiology,1993,103(2):667-668.
[6]趙大球,曹春燕,孔 芬,等. 植物β-胡蘿卜素羥化酶的生物信息學分析[J]. 生物技術(shù)通報,2010(4):116-121.
[7]孫化雨,陳 穎,趙韓生,等. 毛竹β-胡蘿卜素羥化酶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功能[J]. 林業(yè)科學,2015,51(10):53-59.
[8]Kim J,Smith J J,Tian L,et al. The evolution and function of carotenoid hydroxylases in Arabidopsis[J]. Plant & Cell Physiology,2009,50(3):463-479.
[9]Pons E,Alquézar B,Rodríguez A,et 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β-carotene in orange fruit increases its in vivo,antioxidant properties[J].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14,12(1):17-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