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
摘要:縱觀小學中段語文課堂,往往發(fā)現(xiàn)學生課堂參與率低,課堂學習氛圍不濃等情況。筆者在實踐中,設計使用了"自主閱讀式"、"活動體驗式"和"遷移反饋式"學習單,將"學習單"變成"教"與"學"的橋梁,使其巧妙地貫穿于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學習單;設計應用;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077-01
1.問題的提出
小學中段的語文課堂上常常會碰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一個簡單問題問下去,舉起的小手如林;難一點的問題,舉著的手就寥寥無幾了。每當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有了精彩發(fā)言,其他孩子人云亦云,看似點頭贊同,其實只是當了回"聽眾",并沒有真正弄懂這一知識點,作業(yè)寫上來就原形畢露。筆者針對上述情況進行了分析,認為主要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1.1教師鉆研教材意識不強、教學方式單一。有些教師備課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并沒有認真地去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鉆研教材,也沒有結(jié)合班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來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而是"拿來主義",把別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抄。在教學過程中,也跳不出"讀讀、說說、寫寫"的固有模式,久而久之,課堂氣氛就越來越沉悶。
1.2學生參與課堂興趣不濃、文本賞析能力薄弱。隨著年級升高,孩子的課堂參與度越來越低;教師重復講授內(nèi)容多,中等學生,思維慢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就會覺得課堂過于沉悶枯燥,久而久之,上課走神,發(fā)呆就成了常態(tài)。
2.學習單的設計和使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語文教育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為本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本,以其持續(xù)發(fā)展為本。那么,怎么才能從根本上來改變"教"與"學"的關(guān)系,使孩子真正參與進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把傳統(tǒng)的課堂變得更為高效呢? 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支架。學習單就是這樣一個能將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具象化,有形化的載體,促使每一個孩子都參與課堂,積極思考的輔助工具。結(jié)合教材特點,筆者認為大致可將學習單分為"自主閱讀式"、"活動體驗式"和"遷移反饋式"三類,下面結(jié)合具體教學過程進行談談看法。
2.1自主閱讀式學習單
[案例]《白鵝》
《白鵝》一文緊緊圍繞著"鵝的高傲,更表現(xiàn)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中"這一中心句展開,從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三個方面細致入微地描寫了白鵝"高傲"的特點,文章脈絡清晰,是培養(yǎng)學生概括與閱讀能力的好素材。在學生認真讀文,掃清字詞障礙后,筆者出示了如下的學習單:(1)默讀全文,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白鵝?(2)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白鵝的特點?(3)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有感情地讀一讀。(4)哪些字詞最能體現(xiàn)出白鵝的特點?劃一劃,圈一圈,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學習單的設計意圖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悟,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來,隨著在老師給予的"指路牌",在默讀、圈畫、批注的過程中,真正的去探究、去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其他同學的心得體會,思維也不會受到約束。
2.2活動體驗式學習單
[案例]《去年的樹》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筆下感人的童話故事,文章以"對話"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歌頌了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對鳥兒"珍惜友情、信守諾言"這一品質(zhì)的教學是課堂的重點及難點,為了幫助學生走近童話,更好地體驗故事中人物的心情,更深入地體會童話故事的內(nèi)涵,筆者設計了這樣一份活動式學習單: (1)4人一小組,分別扮演小鳥、大樹、樹根、大門和小女孩。(2)認真讀課文,思考人物當時會有怎樣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可加以適當?shù)南胂蟆#?)小組準備——班內(nèi)表演——同學評析。學習單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動"起來,活躍思維,積極動腦,三四年級的孩子由于其身心發(fā)展特點,喜歡讀故事,也喜愛表演這一學習形式。如果教師一貫地講授,孩子是無法真正進入童話的世界的。正所謂"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啟迪與鼓舞",活動式的學習單充分放手,讓孩子邊讀邊想象,在這一過程中理解鳥兒是多么重視它給大樹的承諾。而其他同學的精彩點評如:"我覺得鳥兒扮演得真好,它去問樹根、門先生和小女孩的時候,語氣一次比一次著急",不僅肯定了同學扮演的到位,自身的閱讀能力也得以提升。
2.3遷移反饋式學習單
[案例]《威尼斯的小艇》
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船夫的駕駛技術(shù)特別好"這一段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份學習單:(1)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展開描寫的?把它劃下來。(2)這段話分述了哪些部分?(3)作者是用怎樣的方法把這幾個分述的內(nèi)容聯(lián)結(jié)起來的?在本學習單中,筆者有意識地把"總分"這一寫法交給學生,在交流時,孩子還發(fā)現(xiàn)了作者是采用"不管……總能……總能……而且……"這些關(guān)聯(lián)詞來行文。善于學習的孩子當場就寫下了"騎自行車的人的技術(shù)都非常棒。在車輛來來往往的大街上,他們毫不慌忙,仿佛與車輛融為了一體。不管路上怎么擁擠,他們操縱自如,總能快速而輕巧地穿過去。而且特別靈活,不僅能穿過狹窄的小弄堂,一擰一蹬間,還能越開"障礙物"!這讓人由衷地佩服。"
3.我的感悟
學習單的設計囊括了課前、課中、課后,形式上也是精彩紛呈。學生在使用學習單開展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激勵與鼓舞,真正的學有所得,學有所獲。而對教師來說,學習單也是教學研究的重要素材,反饋了孩子真實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教師可據(jù)此推敲、琢磨再完善學習單,以期在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吳菊麗.語文教學與研究 大眾版[j].2013,(12):42-42
[2]吳民益."遷移運用"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m].《小學教學》2006(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