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琴
摘 要:由于裕固族沒有文字,語言學習只能是口口相授,單獨進行語言學習,枯燥乏味。加之教學裕固族語言的最大困難是沒有學習語言的環(huán)境,因此,裕固族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在小學課堂中的傳承、發(fā)揚工作責無旁貸地擺在我們面前。
關鍵詞:裕固族;民族地區(qū);興趣;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1-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69
裕固族起源于唐代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自稱“堯乎爾”“西拉玉固爾”,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部分居住在酒泉黃泥堡地區(qū)。肅南始建于1954年2月20日,是全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是人文歷史、民族風情、自然之美薈萃之地。裕固族經(jīng)過多次民族大遷徙、大融合,以其無窮的智慧和艱辛的勞動,在蹉跎歲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豐厚的文化積淀,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五彩繽紛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裕固族語言、民歌、舞蹈、服飾、習俗、編織、皮雕等近30項豐富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以及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文化資源,構成了一幅精美絕倫的裕固族歷史人文畫卷。
在為民族感到驕傲的同時,我們也深深地感到在語言教學方面所肩負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重任。如縣城區(qū)域98%的孩子在家中與父母溝通主要使用漢語,原因是父母有一方是其他民族,或者只有爺爺、奶奶一方是裕固族,根本沒有語言環(huán)境去交流學習,即便父母都是裕固族,現(xiàn)在的父母親也不會說裕固語,更別談孩子了。2012年,紅灣小學開始進行低年級段的雙語教學實踐,由于沒有家庭語言環(huán)境,學生對本民族語言不感興趣,裕固語言教學困難非常大,回生現(xiàn)象十分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根據(jù)學生年齡段利用課堂教學對裕固族語言、文化進行有效整合,通過語言學習、音樂、體育、社會科學等各種知識的滲透學習,使裕固族語言文化學習化枯燥為樂趣,有效地發(fā)揮小學低年級段裕固族文化教育與傳承的參與力量。
在裕固族語言學習教學實踐中,我邊探究邊教學,采取以下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集中注意力時間不長,天生具有好動的特點。要讓他們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可以在教學中積極開展游戲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段裕固語言教學中,適當?shù)卮┎逡恍┡c教學內(nèi)容符合的游戲,讓機械的單詞學習動起來,對于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在教學方位詞時,為加深學生印象,我設計了一個游戲,讓學生根據(jù)教師說的方位詞做相反的動作,說“右(wun)”的時候,學生身子向左移,說“站(?藜le)”的時候,學生就坐下,說“坐(choghe)”的時候就站立……然后,待學生熟悉以后,讓學生上臺來喊口令,這樣,讓學生在裕固語言學習中覺得輕松愉快,并在游戲中掌握了知識,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教學單詞或句子時,不只讓學生讀、背,還可以直接示范,帶著學生做動作,動作的幅度可以盡量大到夸張的程度,只要學生喜歡,不違反教學規(guī)律就行。例如,教學“高(buozde)”時,可以盡量踮高兩腳,甚至更夸張些,而教學“矮(pougus)”就盡量下蹲,直到最矮。另外,在設計各類游戲活動的時候,無論是上臺表演、小組合作探究,或是其他的練習都要趁機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團結(jié)的意識,讓學生意識到集體的力量、合作的魅力。借鑒語文、英語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游戲來促進課堂學習效果,如師生接讀、開火車、傳電報、戴頭飾分角色扮演等,在師生共同營造的愉悅氛圍中,單詞、短語也不知不覺銘記在腦海中。
二、單詞的有效輸入與積累
課堂上掌握的裕固語言單詞畢竟是有限的,本著“化整為零,化簡為易”的理念,要求學生每周在課后積累5個裕固族詞語,下一周互相交流檢查。這一小“任務”同時調(diào)動了學生與家長兩方面的興趣與力量,為了掌握到這5個詞匯,裕固族的爸爸、媽媽們必須要請教老人或運用其他手段了解掌握,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教讀孩子,不知不覺中,親子共學語言的氛圍就形成了。這樣學生既擴大了詞匯量,還能在課外拓展知識,同時又帶動了父母,家校共學、家校共育更是踐行了裕固族語言文化傳承的理念。
三、裕固族語言教育離不開民族文化積淀
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建“四個一”系列學習活動:畫一幅有關裕固族的圖畫,學唱一首裕固族民歌,講一個裕固族傳說故事,了解一個裕固族風俗習慣或一段歷史,旨在用這種方式讓這些裕固族孩子對本民族多一些了解,多一份熱愛。色彩斑斕的圖畫、民族味濃厚的照片、精美的服飾圖片、純語言的歌謠、翔實的風俗文稿、有趣又古老的傳說故事使學生學習裕固語言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理后在學期末進行了展示,更是激起了他們課外探究的積極性。
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運用
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成聲音、文字、圖畫、動畫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它既能成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與水平。多媒體課件也悄悄地走進了裕固語言教學課堂,為教師與學生所喜愛與青睞。教師巧用多媒體課件,合理選取服務于裕固語言教學的最佳切入點,使裕固語言課堂教學更具活力。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制作幻燈、音畫,把靜止的、平面的單詞及短語變成會動的、立體的彩色圖畫或場景,并給它們配上動聽的聲音,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使他們對所學單詞有了深刻的印象。既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裕固語言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結(jié)合低年級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有效的裕固語言課堂教學,爭取語言鞏固量并同中高年級的學習有效融合。通過有趣、有意義的課堂活動,學生既非常形象、生動地了解、學習了裕固語言、文化,也初步樹立起了身為裕固族人的內(nèi)心信仰,這些對裕固族孩子自覺學習語言,了解文化更是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進軍,朱宏華.我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面臨的危機及語言教育對策[J].大家,2011(11):144-145.
[2] 雨山,李巨炎. 少數(shù)民族文字“非遺”價值與保護[J].世界遺產(chǎn),2011(2):50-53.
[3] 安超.民族雜居地區(qū)中小學生語言使用情況調(diào)查--以貴州省貞豐縣為個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4] 金志遠,陳婷,等.內(nèi)蒙古蒙古族教育中民族語言認同的調(diào)查與思考[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6):76-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