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唱活動,應通過各種途徑來解決容易導致歌唱音準問題的技術技巧和身心狀況等各方面的問題,使其具有良好的音準質量,即把音唱“準”——“做減法”;同時,在此基礎之上,還應根據作品的風格特征和情感需要,精心設計好歌曲的細節(jié)處理方案,大膽而合理適度地踐行旋律音高的“再創(chuàng)造”,即把音唱“不準”——“做加法”。如此,才能更加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內涵,獲得完美的歌唱效果。
[關鍵詞]歌唱;音準;“加減法”;問題成因;“再創(chuàng)造”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1-0073-05
[收稿日期]2017-08-25
[作者簡介]楊 嵩(1980— ),男,貴州大方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副教授。(畢節(jié) 551700)
一、如何辯證地認識音準
我們知道,人們在歌唱中所發(fā)出的音高能與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稱為音準。在歌唱活動中,良好的音準是準確表達聲樂作品思想與情感內涵,完美塑造作品人物和音樂形象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音高準確是歌唱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則性的理念。當然,歌唱的實際音高不可能絕對地精準,只要在人們可接受的一定數值范圍內偏離原音的音高理論值,也是可以認定為符合歌唱音準要求的。而如果歌唱的音高較為明顯地偏離了相應的律制,影響到了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表達、音樂形象的塑造,就不屬于符合歌唱要求的音準范疇,出現該類情況即視為出現了音準問題。所以,為了保證歌唱的質量和效果,在歌唱活動中我們要盡量避免出現音準問題,盡量實現音準無誤,把歌曲唱“準”,即我們常說的“做減法”,這是我們都普遍認同的正確觀點。
但是,筆者認為,在很多歌曲演唱實踐活動中,并非把作品完全按照樂譜的旋律音高來演唱才能獲得良好的歌唱效果,準確地表達作品內涵。實際上,歌唱藝術也是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活動,其特性決定了其具有審美自由性。也就是說,還要綜合考慮作品的感情走向、旋律手法和風格特點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在不影響歌曲的音律、調式調性等關系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去尋找歌唱音高的“再創(chuàng)造”,“刻意”地把音唱“不準”,恰如其分地“做做加法”,才能真正準確地表達好作品的思想內涵,獲得應有的藝術效果。首先,我們來分析為什么良好的歌唱需要把音高唱“準”。
二、歌唱音準問題成因及導致的不良現象
長期以來,通過對大量歌唱時出現的音準問題進行仔細的了解、分析得知,人類歌唱出現的音準問題其成因頗為復雜,呈現出多樣性、隱含性、間接性和綜合性的特征。經深入研究歸納,按導致歌唱音準問題現象的情況比重來依次分析,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產生因素:
(一)由歌唱的技術技巧原因所導致的音準問題
1歌唱呼吸、氣息的控制失調或控制力不足所造成的音準問題
在實際的歌唱活動中,歌唱的音高與氣息作用于聲帶的力度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當采用“憋氣”“蠻力”等狀態(tài)唱歌,歌唱的氣息量和力度過強、過大導致聲帶的振動頻率超過了該固定音高的核定值時,在高音區(qū)即出現歌唱音高偏高——通常所說的“冒音”現象,輕則“走音”,重則“嚴重離調”甚至“破音”頻出;而在低音區(qū)則出現與之相反的音高偏低現象,歌唱狀態(tài)壓抑、音色暗淡沉重,“調性偏移”現象也隨之發(fā)生。反之,當氣息的支點不夠明確或支撐力不夠,使用“空虛”“漏氣”等方式唱歌時,歌唱的氣息量及力度過弱、過小,或者氣息的流動速度過于緩慢,高音區(qū)就會出現音準偏低甚至部分旋律調性偏低現象,而在低音區(qū)則會出現“落不下去”的“漂浮狀態(tài)”——部分音準甚至部分旋律調性偏高的不良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將直接破壞歌曲演唱的旋律線和優(yōu)美感,嚴重影響歌曲內容的準確表達,對歌唱的旋律美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2“真嗓”與“假嗓”的混合使用(簡稱“混聲”)比例失調或音區(qū)動態(tài)變化不及時所造成的音準問題
眾所周知,歌唱質量主要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混聲”的技術與能力,從根本上說,就是“重機能”的真聲和“輕機能”的假聲之間的混合與動態(tài)調配,一般應如下圖(歌唱混聲比例結構示意圖)所示:
若在實際歌唱中,違反了歌唱混聲的科學比例關系,出現歌唱機能控制的失衡和混聲動態(tài)的失控,也必然會導致種種歌唱音準問題的產生,影響歌唱的質量與最終藝術效果。
3喉部器官失控或控制不好所造成的音準問題
(1)抖音、搖晃現象
歌唱時喉頭不穩(wěn)定,始終伴隨著快速的抖動,歌唱就可能會出現持續(xù)性“跑音”現象;有的則表現為喉頭慢速大幅地搖動,此種現象導致的音準問題更加嚴重,有時會音準偏移一個小二度甚至大二度,嚴重影響歌唱的質量。
(2)喉部機能力量不夠的“散、虛”現象
歌唱時夸張地強調喉部的松弛,致使喉部松懈無力、力不從心,同樣也會導致音準偏低的現象出現,嚴重者也可能會調性偏離,導致“整體移調”。
(3)喉部用力過大的“撐、壓”現象
有時,為了增強發(fā)聲器官——聲帶運動的張力和爆發(fā)力,刻意夸張地增加嗓音的本體肌肉力量,出現“擠、捏、卡”的狀況,音高即會有上升現象出現;有時,為了增強聲音的結實度和飽滿度,過度打開甚至撐大喉嚨,不但沒有獲得圓潤的音色,反而加重了喉部的機械負擔,使聲音昏暗沉重,導致音高不斷走低,最終出現離調現象。
4“字”與“腔”的處理失當所造成的音準問題
(1)吐字歸韻(主要指元音)與行腔的依托關系失衡
規(guī)范的歌唱語言(咬字吐字)是發(fā)聲位置(行腔)的基礎,而最主要關聯語言的就是元音部分(漢語中稱為韻母),該部分的準確度關系到相關器官的到位與否,也直接決定歌唱發(fā)聲的位置問題,而只有發(fā)聲位置正確到位了,才能準確發(fā)出歌唱所需要的音高,即以“字正腔圓”達到“音準”之效;反之,若“字不正腔不圓”,則必然“音不準”。大量實例證明,日常歌唱活動中,許多歌者由于字腔統一不好或發(fā)聲位置不穩(wěn)定、不統一,甚至根本沒有建立明確的共鳴焦點,發(fā)聲位置極為模糊,導致歌唱音準時高時低,無法獲得準確穩(wěn)定的聲音高度,任何作品都難以完整地完成。
(2)不良的音頭起音習慣導致的音準漸隱性偏離
我們知道,歌唱的字頭起音不外乎就是兩大類:硬起音和軟起音(含氣聲起音)。在歡快熱烈、宏偉雄壯的歌曲演唱中常使用硬起音的方式來體現歌曲的風格與力度要求,但有時由于氣息準備不充分,起音時音頭用力過猛,使得音頭瞬間失控,造成“冒音”現象。而在處理婉轉抒情、深情悲涼的歌曲作品,尤其在字音時值(拖腔)較長時,較多地使用軟起音的方式來演唱,這種方式常常演變成采用低音位上滑音入本位音的方式來起音,形成偏離音高的音頭,扭曲了固定音高的旋律線,造成明顯的弧形音高現象,使歌唱反而失去了應有的藝術性、情感性和審美體驗。
(二)由歌唱者自身的身心狀況所導致的音準問題
1來自歌唱者生理方面的誘發(fā)因素
歌唱的主體是人,即歌者,其發(fā)聲樂器就在歌唱主體本身,而歌者的生理狀況不可能永遠不變。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都是在永恒的變化之中,相應的歌唱發(fā)聲器官和相關的輔助器官,包括全身的生理機能其實都在協調運作,共同完成歌唱活動,并都有可能會因為某些直接或間接原因影響到歌唱的狀態(tài),對音準質量形成不同程度、不同情況的威脅與改變。同時,聽覺器官的先天靈敏度也因人而異,即使同一人在經過不同程度的聽覺訓練過后的聽覺判斷能力也不盡相同,不同的音高聽辨能力,也會對歌唱的音準控制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歌者生理方面的不良狀態(tài)也極易導致歌唱音準的問題出現。
2來自歌唱者心理方面的誘發(fā)因素
(1)來自外部的各種壓力所致
在歌唱中,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極可能會對歌唱者的內心形成強大的外力作用,致使歌者內在心理失衡,形成生理機能的外化緊張,導致音準失控,誘發(fā)嚴重的“跑音、跑調”及其他問題出現。
(2)情緒表達度的控制失衡
在實際的演唱中,歌者對作品情感的直接情緒表達與調控同樣會誘發(fā)歌唱的音準問題。比如,在演唱一些富于激情、豪放灑脫、充滿力量和情感張力的聲樂作品時,往往會情緒失控,使歌唱的正常狀態(tài)失衡,也會造成音準偏高的問題出現。同樣,在表達一些壓抑封閉、悲傷失落的情感時,又會對歌唱的生理機能產生消極懈怠的負面效能,導致音準偏低的現象屢見不鮮。
由上所述種種不良現象可知,不管是歌唱技術技巧方面的原因,還是歌者自身的身心狀況所導致的一切音準問題,都會對歌唱的藝術效果和情感表達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有時甚至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失敗的演唱。因此,良好的歌唱音高首先必須要達到一定質量的“音準”水平。與此同時,筆者認為還要適度地尋求歌唱音高的“再創(chuàng)造”,適當“做做加法”,獲得“音高”上的“突破”,把音唱“不準”,方可產生更佳的藝術和情感效果。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些不同風格、不同唱法的聲樂作品片段演唱實例來分析“音不準”的獨特功效。
三、歌唱音高的“再創(chuàng)造”之功能及意義分析
按照中國現行的聲樂唱法體系,我們主要從目前普遍認同的美聲、民族和流行幾種唱法不同風格的一些優(yōu)秀經典的聲樂作品來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獲得歌唱音準意識上新的認識和突破。
(一)美聲唱法作品片段演唱實例
1外國歌劇選段《我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
譜例1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喜歌劇《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里面最為著名的抒情女高音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的首句和尾句。這首詠嘆調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喜愛的女高音音樂會經常保留的一首“試金石”作品,全曲旋律婉轉優(yōu)美、深情動人,描寫了女兒勞萊達為追求真愛運用各種方式懇求父親同意其戀愛關系的生動情景,演唱時特別要求歌者聲音必須親切自然、連貫柔美,與作品人物既害羞、敬畏又充滿強烈央求與期盼的復合情緒基調相契合。在譜例中我們看到,該旋律主要為先上后下的進行方式,為了表達情感上的強烈愿望,上行時還出現了幾次八度大跳的舒展型旋律進行,如果在下行時嚴格按照歌譜的寫法依然保持上行時的直接跳動方式來演唱,就會使歌曲的旋律進行顯得唐突和生硬,失去應有的藝術表現力和情感深度。因此,字與字之間就得保持好氣息與聲音的連貫流暢,絕對不能出現間斷現象。在實際演唱中,要真正達到這一要求就必須對歌曲的旋律音高進行“再創(chuàng)造”(通常說的“做加法”),即在原始歌譜的旋律自然音高基礎上增加滑音的方式來解決,實際演唱旋律應如譜例2所示:
由譜例2看到,為獲得旋律下行時連貫平和的歌唱狀態(tài),在下行旋律演唱時的“引導音”(此處專指處于尾音前面的一個過渡性音符)處采用了增加滑向尾音相同高度的定向定量滑音方式,才得以實現作品所要表現的抒情效果。其實不難發(fā)現,該方式的應用在很多同類作品里面都較為常見,可以說是處理抒情慢歌的一個特定手法。
2中國美聲歌曲作品《節(jié)日歡歌》
譜例3是賀東久作詞、印青作曲的風格熱烈歡快的美聲作品《節(jié)日歡歌》片段。該作品通過對人們歡聚在快樂節(jié)日這一主題的描寫來歌頌美麗富饒的祖國和美好幸福的生活,曲風屬高亢激昂、大氣蓬勃類型,整個感情基調應飽含激情、充滿希望、酣暢淋漓。但是,很多歌者在演唱時只顧及作品的大致曲風,忽略了作品內容的細膩表達,就會不約而同地把歌曲“唱直”“唱硬”,只能“喊口號”式地歌唱,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思想性、情感性和藝術性。因此,歌者必須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旋律音高的“再創(chuàng)作”,方能更好地表達作品內涵。
如譜例4所示,演唱時應注意分析歌曲旋律在節(jié)奏節(jié)拍中的連接性和流暢度,尤其在重拍重音位置上的音高處理,可在一些特定的位置適度地加入過渡性裝飾音,該輔助音音高可考慮與前音等高,也可考慮與其形成較為穩(wěn)定自然的音程關系,以此來加強旋律的流暢感和歌曲情感的生動性,完善作品的藝術表現。同樣,這種方法在很多快歌的處理上都較為適用。
(二)民族唱法作品片段演唱實例
1中國民族歌劇選段《萬里春色滿家園》
譜例5是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中演唱難度極高的代表唱段《萬里春色滿家園》(閻肅、賀東久作詞,王祖皆、張卓婭作曲)的中段抒情樂句,該片段是劇中女主人公共產黨員田玉梅英勇就義前的內心獨白,表達田玉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依依不舍、深深依戀之情。仔細分析該句,不難找到其情感上的邏輯重音“親”和“完”二字,因此,就要在該二字的音高上來“做文章”。如譜例6,同樣以音高“再創(chuàng)造”手法獲得歌唱情感上的強化,使人物的內心情感得以進一步的豐富和細化,獲得深刻細膩的情感體驗。這種表現手法在諸如《江姐》《洪湖赤衛(wèi)隊》《白毛女》《玉鳥“兵站”》等眾多民族歌劇唱段的演唱里面亦可謂屢見不鮮。
2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歌曲《斷橋遺夢》
譜例7是當代杰出的民族聲樂藝術作品《斷橋遺夢》(韓靜霆詞、趙季平曲)的情緒發(fā)展段落的一個短句,兩遍分別只有“愛你想你找你喊你(怨你恨你怪你罵你)”四個詞,但卻深刻而細膩地表達了主人公糾纏不清的復雜情感,層層遞進、層層深入,不斷地將情感的強度推向頂峰。但是,如果在演唱時只注重情緒的遞進不斷強化歌唱的力度,就會適得其反,形成蒼白的呼喊,丟掉情感的深度。因此,只有深入挖掘樂句的情感起伏線去探索作品旋律的“再創(chuàng)作”空間,才能真正表達好作品。
如譜例8,根據歌曲的情感線,有意識地將真正具有感情深度的第二個詞“想你(恨你)”和第四個詞“喊你(罵你)”從低處向上走,表現出主人公由內心深處迸發(fā)的真實情感走向,將其真情實感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在民族聲樂作品中,這種表現方式也是常常需要的。
(三)流行唱法作品片段演唱實例
1經典抒情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化的融合,國外的很多流行演唱風格不斷與我國的本土流行音樂相碰撞,很多音樂風格都不再單一存在,布魯斯(Blues)、爵士(Jazz)、鄉(xiāng)村音樂(Country Music)、搖滾(RockRoll)、索爾(Soul)、拉丁音樂(Latin Music)、雷鬼(Reggae)、說唱(Rap)、嘻哈樂(Hip-Hop)、民謠等多種曲風也逐步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當代流行音樂已突顯國際化、多元化的特征,很多傳統的經典流行歌曲也在不斷被新的音樂曲風融合改編,呈現出新時代的流行音樂特色。譜例9是傳唱度極高的華語流行歌曲代表作品之一《月亮代表我的心》(孫儀詞、湯尼曲)的主題段落,歌曲旋律簡單樸素、曲風清新自然。
若要做國際化的流行音樂風格,根據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趨勢和人們新的審美習慣,就要將節(jié)奏布魯斯(RB)的風格特征融入其中,即“華彩式”的自由音高唱法,增加一定的“輔助音符”——倚音,同時,按照布魯斯音階的特點降第三級音,將部分位置的“3”音改成“b3”來唱(如譜例10所示),亦可獲得富于鮮明特色和時代氣息的流行時尚聲音。
2中國風格流行歌曲《去者》
俗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比诤蟼鹘y民族音樂元素的流行歌曲也是當今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一個很好的途徑,現在流行樂壇也涌現出了很多該類型的優(yōu)秀作品。如譜例11,劉歡詞曲創(chuàng)作的一首融中國傳統京劇曲風的經典流行歌曲片段。如果按照歌譜原始音高去演唱作品,將會完全失去歌曲的行腔韻味和風格特征,就需要認真分析作品的戲曲音樂特點來進行“再創(chuàng)造”,如譜例12,方能達到預期的創(chuàng)作目的,呈現完美的藝術效果。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歌唱活動中,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來解決容易導致歌唱音準問題的技術技巧和身心狀況等各方面的問題,使歌唱具有良好的音準質量,即把音唱“準”——“做減法”;同時,在確?;拘烧_的基礎之上,還應根據作品的風格特征和情感需要,精心設計好歌曲的細節(jié)處理方案,大膽而合理適度地踐行旋律音高的“再創(chuàng)造”,即把音唱“不準”——“做加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內涵,獲得更為完美的歌唱效果。
所以說,完美歌唱,亦“準”亦“不準”,其音準的“加、減法”并不矛盾,且同樣適用。
[參 考 文 獻]
[1] 孫愛娜.歌唱音準偏差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5).
[2] 劉大巍.歌唱音準問題研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1(04).
[3] 劉 鋒.歌唱音準偏差的發(fā)聲技術成因及對策[J].學術論壇,2014(06).
[4] 黑 力.論歌唱的音準問題[J].當代音樂,2015(09).
[5] 汪海娟.淺談歌唱的音準問題[J].教學研究,2004(03).
[6] 王晉華.對歌唱音準問題的新思考[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3(06).
[7] 冉光彪,戴莉蓉.聲樂曲選集(外國部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8] 余開基.高考音樂強化訓練——聲樂卷補充歌曲[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
[9] 余開基.高考音樂強化訓練——聲樂卷[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