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大木偶也稱杖頭木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偶。2006年6月10日,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川北大木偶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川北大木偶起源于民間家傳藝術,早在清朝初期,就流行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一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清初移民時,由一家姓楊的將大木偶帶到了川北儀隴縣,又將此技藝傳給了楊三合。1914年儀隴縣包包場(今石佛鄉(xiāng))木偶藝人李約之買了楊三合后代的木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創(chuàng)建了“福祥班”,或稱“李家班”。此后,大木偶藝術在川北地區(qū)活動頻繁,婦孺皆知,人稱“川北大木偶”。
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余,且表演不受劇種限制,人和木偶混合(陰陽班)演出時,神貌無異。大木偶藝術代代相傳,李家第三代李泗元,技藝全面,尤擅丑行,風格粗獷而又細膩,富于神韻,且特技眾多。
1999年南充木偶劇團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四川省大木偶劇院。此后,劇團創(chuàng)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優(yōu)秀民族民間劇節(jié)目,多次在市、省乃至全國藝術表演賽事上獲獎。曾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第五屆中國藝術節(jié)、西南藝術節(jié)。在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比賽榮獲劇目、造型、舞美、優(yōu)秀表演、表演等五項大獎。全國木偶皮影“金獅獎”大賽中榮獲銀獎、銅獎。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先后赴俄羅斯、芬蘭、荷蘭、印度、美國、英國、墨西哥、智利、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文化交流和商業(yè)演出。2009年榮獲國家文化部、人事部聯(lián)合頒發(fā)的全國文化系統(tǒng)先進集體和商務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聯(lián)合頒發(fā)的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
近幾年來,隨著旅游的發(fā)展,由四川省大木偶劇院創(chuàng)排的《峨眉韻》和《圣象峨眉》,以川北大木偶為亮點,融合四川省內多種民間藝術的大型情景旅游文化晚會,將峨眉山的自然與文化、傳統(tǒng)與藝術巧妙的結合,采用音舞詩畫的藝術形式,向觀眾展示了一幅幅秀麗、雄奇且極富文化品位的丹青畫卷,已成為當?shù)氐囊粋€旅游文化品牌。如今,川北大木偶新劇不斷,大型木偶戲《彩蝶的神話》《龍門的傳說》《絲路駝鈴》讓人贊不絕口。
2012年5月,國際木偶聯(lián)合會首次在中國舉行盛大的木偶藝術節(jié),主會場選擇了成都市,分會場定在南充市。南充市以木偶為媒,與國際木偶聯(lián)合會所在地、世界知名的木偶藝術中心——法國香檳·阿登大區(qū)沙勒維爾·梅濟耶爾市結為友好城市,開啟了兩個城市友好合作的序幕,隨后中法農業(yè)產業(yè)園等一批項目落戶南充。如今,南充市政府每隔兩年舉辦一次國際木偶藝術周,活動期間,20多個國家的木偶演出隊到南充交流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