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斷增強,人文精神教育的開展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大力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同時還要通過多種途徑來推動語文中人文情懷的教育,讓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的有著健全型人格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育;人文教育;實施策略
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
語文教學活動是最富有個性特征的教育活動,大批卓有成就的優(yōu)秀教師身上,無不閃耀著動人的個性光彩。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尋找、挖掘自己的優(yōu)勢,并善于將自己的閃光點與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機契合。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否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進行良好的培養(yǎng),與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有很大的關聯(lián)。如果語文教師只會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最終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該首先從自身入手,不斷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從而找到最佳途徑來傳播人文精神,將教學與書本進行深度結合,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和提高。
二、在教材文本研習過程中,使學生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根本。它代表一個國家母語教育的水平,是學生學習、掌握母語之本。語文教材所選文本以知識運用的形式出現(xiàn),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語言、漢字、詞匯、語法、修辭等漢語的知識;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等淺易文言文閱讀知識;掌握聽、說等口語交際知識;掌握文學史、文學體裁、作家作品等初步的文學鑒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不管是哪種語言,它的出現(xiàn)都是某種特定背景下的產(chǎn)物,而且具備特定時代的文化素養(yǎng),是特定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講解時,融入傳統(tǒng)文化能夠讓學生學到更為豐富、充實的內容,也能讓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教材上的文本知識能夠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知識積累,而在文本教學過程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同樣重要。從現(xiàn)代化教育評價體系來看,學生是否有較高的審美情操,關系著學生的精神內涵是否完整,而在我國漢語文化教育里,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能更好地展示漢語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能擁有更高的審美能力,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也是我國現(xiàn)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三、在延伸性閱讀中開闊視野,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
延伸性閱讀是指在教材文本研讀基礎上的遷移。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漢語的字、詞、語法等基礎知識,獲得了一定的理解、把握文本的能力,然后把這些作為未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和手段,就文本涉及的作品或相關的知識等進行更廣泛、更全面的閱讀。語文教育需要學生有很大的知識量和很強的閱讀能力,只有通過大量閱讀,學生的視野才能更加開闊,才能有更豐富的文化層次,有更高的人文素養(yǎng)。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學生除了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在課外進行大量的閱讀。
四、在活動體驗中,加深學生的人文精神情結
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不是非要在課堂教學上進行,很多場合都可以進行人文精神上的教學,讓學生深入實踐去實地感受,會比課堂教學上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加有效。在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多宣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時還可以開展課后實踐教學。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領悟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播可以通過各個不同的途徑來進行。本民族的建筑、服裝、習俗等,都是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重大要素,能夠讓傳統(tǒng)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更為豐富,更獨特也更有魅力。所以,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通過實踐活動來進行會有更好的效果。
人文教育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在現(xiàn)代化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從我國現(xiàn)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來看,只有不斷加強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才能真正提升我國的教育質量。尤其是在高中語文這門學科上,只有不斷加強學生的人文精神才能推動我國教育更好地發(fā)展,才能讓我國文化教育更有質量,也只有不斷加強人文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社會功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坤慶.論人文主義教育的價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1999(5).
[2]趙同森.人文主義教育的變遷及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