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教材和學生兩個方面對如何有效地進行文言文教學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初中一年級;文言文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調查表明,初一文言文教學教材內容難度偏高;學生不能有感情朗讀文言文,不會譯文,沒有必要的知識儲備,沒有養(yǎng)成課外閱讀文言經典的習慣;部分教師課標模糊,課內知識把握錯誤,不重視培養(yǎng)良好文言文課內和課外閱讀習慣。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有:教材方面,編寫時沒能落實課標的總體要求,內容選編沒有考慮到一些軟性因素,文言文課文頁下注釋沒有重難點,文言文語法知識編選存在一些誤區(qū);學生方面,學生學習文言文沒有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對文言文學習有畏怯心理,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差,沒有學習文言文的時間。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教材的解決策略
調查統(tǒng)計表明,人教版小學到初一,教材銜接難度偏高。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文言文篇目課內課外調整,緩減教材銜接的選文壓力
初一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明顯增多,教材銜接難度偏高,這對課內文言文教學是一種壓力。課內課外文言文篇目合理的調整,不僅減輕課堂壓力,而且拓展了課內課外的文言文閱讀,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所謂的合理,是課標中強調的“難易適中”“適合學生的學習”的原則。篇目難易的決定權,要切實交給學生。通過學生對人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書中的文言文投票,評出難、易和適中三個等級。最終由教師選出與本冊書選材有關的課外文言文篇目,暫時替換課內的難學的文言文。而課內難學的文言文,通過學生問卷調查,總結出難點,利用自習一對一輔導,盡量關注有問題的學生。容易學的篇目則采取自學方式。
(二)及時補充相關的選材知識,解決教材銜接的拓展問題
人教版初一教材中文言文選材范圍廣,難度明顯偏高。因此,根據課內文言文的選材及時補充相關知識。所謂“相關”,指的是有益于理解文章主題思想、文體和結構等,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的知識。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也可以擴展文言文知識容量。
(三)把握課文注釋之間的規(guī)律,彌補教材銜接注釋的漏洞
文言文課中注釋劇增,學生苦于記憶。因此,探索課中注釋的規(guī)律,對減輕學生記憶負擔是有幫助的。
人教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材里文言文的課中注釋有以下規(guī)律:作注的順序按照字詞在文中出現的順序,已經作過注釋的作家作品、字詞一般不會重復作注。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這種注釋規(guī)律,對注釋或補充,或改注,或刪減,或重復,或分析語法等,目的是幫助學生輕松記憶。
(四)重視文言語法知識的補充,完善教材銜接知識的空缺
人教版初一文言文課中注釋中沒有涉及實詞、虛詞和句式這樣的語法知識的介紹。雖然過多的強調語法會讓初一學生難以理解,但是必要的總結,應該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的可行方法。初一語文教師按初一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出現的先后順序,將文章中的重點語法知識按“實詞”“虛詞”“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出來作為補充。在學生開始文言文學習之前就發(fā)給學生,當遇到相關語法知識時,教師們都會隨堂重點講解。同時,教師也對常用語法進行小專題講解。
二、學生學習策略
(一)重視誦讀,激發(fā)興趣
課標對誦讀的要求從小學到初中階段非常明確。實際情形是初中階段學生的誦讀能力,明顯不如小學階段。在二連浩特市第二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中,有些不認識文章中的字詞,讀起來磕磕巴巴。因此,重視誦讀,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該作為改變學生目前學習文言文狀態(tài)可以嘗試的方法之一。
重視誦讀,通過讀來帶動學習。初一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現狀,給教師的啟示是為學生減壓,而不是加壓。減壓不代表學生學到的知識少了,而是重視了學生學習文言文時的情緒,從易學點進入。讀最容易調動學生興趣,改變讀的方式,快讀、慢讀、唱讀、表演讀等,總有一種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再配上一定的激勵機制,學生學習文言文就有了動力。讀多了,文章內容理解起來就相對容易了些。
(二)重視注釋,培養(yǎng)習慣
初一年級部分學生,不能借助課文注釋順暢翻譯。因此,文言文學習要重視積累借助課中注釋翻譯文章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初一學生學習課下注釋的方法:一種是刪減課文的注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為文章加注釋;一種是給出課下的注釋,由學生背寫出與注釋相關的完整句子。通過這兩種方法,初一文言文底子薄的學生,在記憶注釋、背誦課文、翻譯句子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當然,方法是在日復一日的學習摸索中獲得后,需要的是堅持,長久下來才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完善儲備,減少脫節(jié)
初一的學生,缺少文言文知識儲備。面對初一文言文中豐富的知識,學生應接不暇。所以,要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盡量減少脫節(jié)。
初一新生入學的初期,學生不應盲目進入初一階段的課程學習,要在教師的帶領下,對小學曾經學習過的文言文知識進行溫習。溫習舊知識的目的,是獲得新的理解和感悟,明確文言文在初中階段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彌補在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差距,初步了解初一階段文言文學習的方法。
除了重視初中和小學文言文知識的銜接問題外,初一語文教師還要重視相關作品的推薦。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學生自覺地搜集了一些文言文資料,豐富了文言文的儲備。
(四)閱讀經典,提升能力
學生對“多讀書”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對現代文著作的閱讀,初一階段是培養(yǎng)閱讀的關鍵期。教師要糾正學生不正確的閱讀認識,文言文閱讀才有可能擺脫舉步維艱的狀態(tài)。
初一語文教師為了提升學生閱讀文言文經典的能力,在學生入學的第一階段,推薦適合閱讀的短小,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較強的課外經典篇目如下:《文征明習字》《薛譚學謳》《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司馬光好學》《歐陽修苦讀》《王冕僧寺夜讀》等,這些都是寓言故事類的作品。在前面兩個階段推薦的基礎上,又推薦一些古代經典書籍,如《山海經》這樣一類圖文并茂的文言文書籍。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