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勇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升人的知、情、意、行各種能力。體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如足球,不止強健體魄,更能培養(yǎng)意志品質、集體觀念、合作意識、奉獻精神等等。即便單從足球成績而論,近鄰日本也遠超我們這個泱泱人口大國,他們是世界杯決賽圈的???,眾多球星闖蕩歐陸。不少球星甚至就是從日本高中足球全國大賽不斷涌現出來的。他們的校園足球究竟有怎樣的特點呢?
關鍵詞:足球;教育;日本;校園足球
日本校園足球特點:
一是以興趣為先導。
足球在校園里首先是作為一種興趣而存在。日本文部省制定的體育課教學大綱中指出,足球作為“進球型”運動,其學習目標是通過控球和傳接球,感受團隊合作的樂趣和踢球的快樂。因此,日本的足球教學主要以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為主。趣味性是一切游戲、運動的本質,也是游戲與運動長盛不衰的源動力。足球運動的目的使他們擺脫自己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所帶來的緊迫、冀望、壓力和壓抑問題。運動的目的是有時間讓這些孩子有時間放松一下,重新獲得自我控制力,將問題拋在腦后。足球文化是足球相關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總和,是由它們構成的文化統(tǒng)一體。其中,物質文化是基礎,精神文化是方向(目標),制度文化是保障,行為文化是規(guī)范。行為文化在足球文化中處于核心地位,而學生的價值就是足球行為文化。
二是以足球為教育。
足球在校園里是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而存在的。比如,日本學?,F在流行一種“足球人格教育”:球場上,球員們可以全力以赴、無所顧忌,但一定要尊重教練、尊重對手、尊重裁判;球場下,球員可以有自己的圈子、愛好,但一定要團隊為先、集體活動,不能搞特殊;生活中,球員可以像自己的同齡人一樣活潑、頑皮,但對待師長、對待后輩,一定要尊敬、愛護。也就是說,日本學校對學生球員的培養(yǎng),不僅是技術,更有對規(guī)則、道德等品質的教育。日本國足敢搶敢拼,有凝聚力,戰(zhàn)術執(zhí)行能力強,同時又很少有球場暴力事件發(fā)生,不得不說日本的這種足球教育在其中也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三是有完善的足球體系。
日本校園足球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賽事舉辦和球員選拔體系,可以持續(xù)不斷地為本國足球輸送新鮮血液。如果把日本校園足球的全國性賽事體系,按照日本足協(xié)定義的U12、U15、U18及大學的年齡劃分,可以分為小學足球、初中足球、高中足球和大學足球。從小學到大學,由日本足協(xié)主辦的全國校園賽事就有7個。其中,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從1917年舉辦至今,已經舉辦了將近一百屆,每年的高校足球錦標賽都會有近6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球迷前來觀賽。也就是說,日本的校園足球聯(lián)賽雖然不是職業(yè)聯(lián)賽,但是其火爆、成熟程度,卻一點也不遜色。
相較于嚴格的俱樂部選拔制度,青少年球員在學校接受教育是最普遍的方式。在學校教育方面,開展足球運動以本人自愿參加,業(yè)余俱樂部的形式進行,一般每周2~4次不等。在日本,中小學的學生,他首先是一個學生,然后再是一個運動員。這就是說,無論你從事什么運動和其他興趣愛好,都必須和其他學生一樣接受同樣的教育,不影響學習。
概而言之,日本的校園足球已經是學校教育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完全不可分割,并且有效促進與完善了教育,從而深刻影響了其國民精神,提升了其教育科研文化等方面的實力。
反觀我們,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是完全割裂的,教育的一切和一切的教育都已經成為高考之奴,且依附于高考,繼而失去了本質和自我。但是,在目前的體制下,我們的校園足球依然可以很有作為??梢詮膬煞矫嬷Γ阂皇且孕姓α空归_校園足球聯(lián)賽,二是給踢足球的孩子更多上升空間。
前者正是我們國家正在做的,我們高興地看到,從小學到大學,都在開展足球聯(lián)賽。但是,聯(lián)賽并沒有帶來基礎教育中想象的足球熱,比賽結束,校園又一片沉寂。沒有足夠水平與人手的教練,沒有長效的訓練機制,沒有相應的必備的訓練時間與場地等等,最為關鍵的是,沒有一定數量的學生選擇足球,更難有家長真心支持孩子的選擇。為什么?除了硬件的限制,更主要的是我們考試制度的困擾。文化成績上不來,足球又很難成為終身職業(yè),學生的未來誰負責?而足球俱樂部(足校)是專業(yè)體制,目的只為培養(yǎng)職業(yè)球員,球員會在所在省市體育局注冊。但是,足球是成才率很低的項目,將孩子過早地圈起來,脫離社會、脫離家庭、脫離學校,全天封閉訓練,一旦無法成為職業(yè)球員,之后的出路非常少。所以,很多家庭不讓孩子走專業(yè)路線,這也是我國低年齡段注冊越來越少的原因。也是校園足球不能真正熱起來的原因。
結論與建議
1. 我們必須給踢球的孩子更多上升空間。具體說來,就是發(fā)揮高考指揮棒的作用,讓高校擴大足球專業(yè)的招生,讓更多的大學與專業(yè)向會踢球的考生伸出橄欖枝,勢必吸引更多的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就選擇足球,并獲得家長與全社會的支持。當更多的通道吸引更多的學生,當校園足球形成體系并能持久良性循環(huán),出人才是必然的結果。
2. 只有塔基雄厚,才能造就高聳的塔尖。只有全面開展校園足球,完善各級聯(lián)賽,形成長效機制,才能真正振興中國足球,進而振興中國教育,從而振興中華民族。
參考文獻:
[1]何志林等.現代足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3-4.
[2]龔波.日本文明的現代轉型與日本足球的成功對中國足球改革的啟示[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04).
[3]運快生,金曉平.日本足球運動迅速發(fā)展與崛起的原因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04).
[4]袁斯龍,陳文欽.淺談日本足球發(fā)展的成功經驗及啟示[J].科技信息,201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