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
摘要:拼音是普通話的基礎。拼音字母繁多且,又容易混淆,如果教學中沿襲傳統(tǒng)的認讀、抄寫的方法,拼音課堂枯燥乏味,與新課標、新課改也背道而馳,學生的興趣不高,方法有問題,難以為語文的學習和深造打下基礎。筆者探討了活動教學法在拼音教學中的運用和實施,從玩中學拼音、編故事講故事、看圖說話等幾個方面,論述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學生動起來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活動;興趣;方法;策略
拼音是語文的基礎。長期以來的拼音課堂,教師教讀、認讀、教寫法、反復讓學生抄寫,學生做無用功,導致課堂教學效果的低下。
新課程標準倡導翻轉(zhuǎn)課堂的構(gòu)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谶@個理念下,筆者針對活動教學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課堂模式的幾點做法和體會,以期共享。
一、 有效引導,形成方法,玩中學拼音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任務不是教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能”。在拼音教學中,我們應走出教材的狹小的圈子,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博覽群書,借鑒其他老師的先進經(jīng)驗,開始時把拼音字母的外形和讀音特點的“手指操”以及相關拼音學習的歌謠等交給學生,在以后的拼音學習中,學生會自覺找方法和規(guī)律而記憶拼音,實現(xiàn)學會到會學、樂學的飛躍。
拼音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如a、o、e的教學,教師就引導學生課本中的插圖,根據(jù)插圖內(nèi)容,想象插圖內(nèi)容,再用兒歌表達出來。如學習a時,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想象出故事情節(jié):小女孩生病了,去醫(yī)院看病,漂亮的女醫(yī)生給小女孩做了全面的大檢查,再用兒歌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孩子們快樂學拼音——醫(yī)生阿姨幫我大檢查、張大嘴巴a a a;對于o的教學,根據(jù)教材中的插圖——一只大公雞在引吭高歌,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模擬出公雞打鳴的聲音——公雞打鳴喔喔喔(o o o),也可以讓孩子們編寫兒歌——紅太陽,高高照,大公雞,喔喔啼,讓人早早起;對于e的教學,呈現(xiàn)給孩子們一只大白鵝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再將e的歌訣交給學生——水中倒影e e e。
以后的拼音字母教學也這樣持之以恒,學生就會遇到拼音字母,看到插圖和情境,就會想到用兒歌表達出意境,如學習c時,就有一個學生脫口而出“刺猬刺猬c c c”;學習k時,孩子們會說出“小蝌蚪找媽媽,找不到嗚嗚哭”的兒歌;學習x時,有的說出“西瓜大、西瓜圓……”的押韻短詩,有的說出“一個叉叉×××”……孩子們在做、唱、玩中,抽象的拼音生動起來、活躍起來,于是,學得高興,學得開心,從而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 故事教學,增強拼音教學的趣味性
純拼音的教學,抽象和乏味,拼音教學課堂沉悶、低效。而如果教學中,能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而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拼音課堂也會生動逼人、精彩紛呈、活力無限。
如學習an時,筆者根據(jù)教材中的插圖“天安門”,先讓學生說說圖中的名勝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天安門”,告訴學生天安門的安是零聲母,而an是鼻韻母——由一個或兩個元音后面帶上鼻鋪音構(gòu)成的韻母。對于an這個鼻韻母的字形的教學,讓學生快速記住an=a+n,而不至于與以后要學的en、in、un、ang、eng等混淆,筆者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功能,呈現(xiàn)出一個漂亮的小女孩手里拿著字母卡片韻母a,以及一個帥氣的小男孩手里拿著聲母n,兩個小朋友分別從相反的方向,相對走到一起,然后手牽手,于是a+n=an,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習an后,en、in的教學,筆者同樣用講故事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濃厚學習興趣。如小紅和小東在天安門廣場上唱歌、跳舞玩夠了就回到家,到了家門口,摁(en)了門(en)鈴……然后,將卡片e和n交給學生,讓寫學生模仿小紅和小東的表演,讓e和n成為好朋友。這樣的教學,教師講故事、教師引導學生講故事、故事的教學豐富了拼音課堂,活躍了拼音課堂,構(gòu)建了樂學的氛圍。
三、 看圖說話,提高拼音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
拼音教學中,巧妙融入看圖說話,將拼音教學與說話教學巧妙連接起來,從而提高拼音教學有效性,也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看圖說話活動的開展,也提高學生的互動性,促使拼音課堂活起來。
如學習g k h時,筆者提供了如下的情境:
情境給出后,先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上都有哪些“人物”(老虎、狐貍、兔子、駱駝),說說圖片中有哪些物品(大鼓、滑梯、蘿卜、大米、褲子),再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動物們都在做什么,這樣,情境下問題串的提出,逐步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話表達圖片的內(nèi)容。如老虎在打鼓、小兔子晾衣服、狐貍滑滑梯、兔子阿姨拔蘿卜、駱駝馱大米。使學生的表達更完整,學生的表達和交流更活躍。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拼音教學,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幾個策略外,營造多讀多拼的氛圍、開展合作學習,讓寫學生探究拼音的發(fā)音特點、拼音與說話、學詞語巧妙融合起來,都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動起來。拼音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讓小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優(yōu)化拼音課堂結(jié)構(gòu)是關鍵,以“歌謠”激趣、以“圖”激趣、以“情境”激趣、以“故事”激趣,最終實現(xiàn)以“動”激趣,拼音課堂教學既生動又活潑,既有活力也有效。
參考文獻:
[1]王曉惠.關于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幾點思考[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1年9期.
[2]武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4年2期.
[3]張志娟.趣味教學法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