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為教師要明確一個觀念: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理念,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目的,才有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全面提高其素質。作為教師,我們該想盡各種辦法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愿學”;另外,盡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自覺學習。其次,還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策略 興趣 習慣 氛圍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為教師要明確一個觀念: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理念,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目的,才有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全面提高其素質。下面就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策略談談我的看法。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愿學”。
因為興趣是人的行為的源動力。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會自覺的去學習。當前有些學生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在學習中積極性不高,他們的學習往往是為各種外因所強迫的行為,而不是發(fā)自內心的執(zhí)著追求,是同陳舊的教學方法有關的。在目前的教學中,以知識傳授為本位,學生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緊張的智力活動,不能主動去探索獲取知識,自然會逐步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興趣在思維中,思維在活動中,只要安排緊張的智力活動,啟動學生的思維,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具體操作如下:
1.設置適中可行的奮斗目標。教師一開始根據學生學習的現有水平,提出略高于學生水平,經過學生努力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此目標使學生既看到了自己與目標的差距,產生彌補這一差距的愿望。同時也看到了目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經過努力可以達到,這樣便加強了彌補這一差距的動力,沒有目標或目標過高、過低都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轉變評價方式,以表揚、鼓勵為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的評價是聯系教師與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價可以使教師與學生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軌跡,從而為教與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保證,使學生既學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把握思維的方向,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益,實現自身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多采用表揚性、激勵性評價。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更加渴望學習。學生學習某一科目的積極性,還常常與這一科教師的關系有關,因為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她所教的科目,因為討厭一個老師,進而厭煩她所教科目,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
4、開展活動,設法讓學生經歷成功的喜悅。教師備課時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個有效激勵方式。如:英語查字典比賽、演講比賽、中英文手抄報比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并評選出優(yōu)秀獎頒發(fā)證書和獎品。
二、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自覺學習。
正如教育專家所說:沒有好的習慣,成功不可以;而有了好的習慣,失敗不可以。習慣的養(yǎng)成,有一些是從強制開始的。
1、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可以提高課堂學習質量,促進自學能力的提高,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學習差,又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后再花大量時間補課和做作業(yè),實在不合算,學習上欠了“債”,要還的,預習則是還債的最好方式。
科學的預習應完成下列幾點任務:粗知書中那幾頁教材的結構與基本思路;發(fā)現并補習相關的回生知識,這是使新的學習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盡可能理解書中知識所需的感性經驗。為完成上述任務,我們就要采用三步預習法,即一猜二讀三理。在閱讀之前先猜一下,本題目講的可能是什么問題,它與前學內容有什么聯系,我對它未知的有那些?二讀,指迅速通讀書本。先要通過閱讀標題與黑體字確定本部分教材的知識結構。然后通讀教材,遇生字生詞查工具書,排除閱讀障礙。遇到疑點用鉛筆做上標記,如果是新知識點,則放置等待聽課時解決;如果是回生知識,則要當場通過查工具書及舊課本解決,這是預習的重點內容。三理,指離開書本,在頭腦里整理預習收獲,并檢查預習是否達標。試答下列問題:這部分知識的結構或大意是什么?相關回生知識補習了沒有?疑點劃住了沒有?若能明確回答這些問題,則預習就算達標了,否則就要“缺啥補啥”,重新預習相關內容,完成相關任務。這樣做,可以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何樂而不為呢?只要教師注意督促、檢查孩子預習,并教會他預習方法,他就會形成預習的習慣。
2、養(yǎng)成上課聽講,做聽課筆記的習慣。養(yǎng)成做聽課筆記的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給學生講清記筆記的重要性,讓學生從思想上提高聽講寫筆記的自覺性。
(2)、教給學生各種寫筆記的方法:學科不同,記筆記的方法就不同。從形式上講,分兩點:一是要紅、藍、黑“三筆行動”。即要點、名詞、公式要用紅筆書寫,或用紅筆劃出波浪線以示重要。藍、黑兩色筆的區(qū)別由個人確定。二是采用主副筆記法。既在筆記本右邊劃出一寸以上的邊,將一頁筆記分為兩部分,左邊為主筆記區(qū),書寫聽講筆記,右邊為副筆記區(qū),供課后做筆記與歸納之用。課上聽到的名言警句等內容也可寫在副筆記區(qū)。從內容上講,做筆記要做到“四記”既:記要點,記補充內容,記聯系,記問題。記問題記體會時,應換一支筆或做一些顯眼的記號,以便將問題,體會與筆記正文區(qū)分開來,為課后查閱筆記提供方便條件。
3、課后消化的習慣。課后、階段復習是“鞏固”。許多學生課后從不復習,導致課堂所學內容回生,如若及時復習,則會鞏固所學知識,如若不及時復習,假如三四天后的周末才復習,則由于遺忘等原因,就造成了時間的極大浪費,所以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習成績,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將及時復習和階段復習結合起來??傊B(yǎng)成復習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4、學生參與作業(yè)評價的習慣。根據作業(yè)深度、作業(yè)性質的不同設計不同生的評價方式,對于深度作業(yè),先批程度好的學生的作業(yè),并一起探討他們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他們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再請他們幫助程度較低的同學。對于基礎的作業(yè),先批改學習較困難學生的作業(yè),在完成相同的程序。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每一評價主體都發(fā)揮了特有的作用,實現作業(yè)批改的時效性的實用性,拓寬了作業(yè)評價的交流、學習、競爭的功能。
三、 營造學習氛圍,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要在班級建立學習園地、建圖書角營造讀書氛圍;在學校建立各種社團活動包括建立英語學習興趣小組、英語角;培養(yǎng)英語網絡學習能力等,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