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梅
時令已是深秋,門前的小花園依然姹紫嫣紅?!疤招兄逃适隆比缫豢|陽光照射在美麗的花上,襯得花兒更嬌艷。一篇篇短小動人的故事溫暖著我,也把我的思緒帶回了初入講壇的情境。那時的我剛參加工作,陶行知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隨處可見。那時只知道這是陶行知的格言警句,只知道這是激勵教師的豪言壯語。隨著時光的流淌,歲月的沉淀,教育的體驗,再次品讀這句話,有著不一樣的感覺。這句樸實的話語折射出陶行知人格的魅力,也讓我悟出了教育的真諦——愛?!皭凼且环N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多年的一線教育工作,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什么是真正愛的教育。
第一,愛是一種尊重。班里一名學生上課時,尤其好講話。每天課內(nèi)像小蜜蜂一樣“嗡嗡嗡”,課外招人打人,像只頑皮的猴子。班里小報告不斷,都是告狀說他違反紀律的。每次聽著這樣的小報告,我都是火冒三丈,真想找到孩子,狠狠地批評一頓,解解心頭的怒氣??墒翘招兄端膲K糖的故事》在我腦中閃現(xiàn)。一個調(diào)皮犯錯的孩子在陶行知的眼里,金光閃閃,得到四塊糖的獎勵。這是一種尊重。尊重每一個學生,尤其是犯錯誤的學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他們身上找到值得獎勵的“四塊糖”,讓他們真正地認識自我,真正地成長起來。想到這里,我平息心中的怒火,學習陶行知,仔細觀察孩子,找出他身上閃光的地方。這孩子好動,但是很仁義,喜歡為班級做事。我揚長避短,引導(dǎo)孩子擦黑板,管理班級花草,幫老師拿東西……只要他能做的事情,都讓他做,做得好時大力表揚。慢慢地,孩子的內(nèi)驅(qū)力得到激發(fā),課堂上他逐漸改掉好動的毛病。同學們也不再報告他做壞事了。
只有尊重才會使孩子感到愛的關(guān)懷。尊重,是對生命的熱愛,是試圖用一個人的生命感去喚起另一個人對生命的熱愛、激發(fā)生命的活力。
第二,愛是一種寬容?!恫鸨淼墓适隆纷屛铱吹搅颂招兄逃镊攘?,感受到寬容的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有了寬容,才能等待;有了寬容,才能喚醒;有了寬容,才會教育。一次,班里一名學生告訴我午餐費丟了。我掃視所有的學生,察言觀色,最后把目光鎖定在g身上。g的家離學校很遠,家長做生意,無暇顧及他。以前,家長說過他偷偷拿家里的錢花。我悄悄把他叫到一邊,商量著問他怎么處理這件事,他低頭不說話,但是手不停地摸褲口袋。我明白了,錢也許就在他口袋里。我撫摸著他的頭,輕輕地說:“好孩子,老師一直認為你是個懂事的孩子。你喜歡幫助同學。今天老師讓你做福爾摩斯,找回丟失的錢。”他抬頭望了望我,臉紅了,小聲答應(yīng)了。課間,他走到我面前,告訴我,丟失的錢找到了,并交給了我。我松了一口氣,高興地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并在班里表揚他拾金不昧。從此,他像變了個人,小偷小摸的現(xiàn)象再也沒有發(fā)生過。
寬容也是一種教育。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一些學生常常會犯錯誤,不知改正。作為教師要心懷愛心,用我們的寬容喚起他們埋在靈魂深處的愛和良知,讓他們的靈魂如沐春風,如逢甘霖,從此變得高尚純潔。
第三,愛是一種奉獻?!侗持鴲廴擞斡尽愤@一故事,講述了1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chuàng)辦“育才學?!睍r,收的學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難童,不收取學費和生活費,經(jīng)費非常困難。有人問陶行知“你何必背著石頭過河呢?”陶先生說“我背的不是石頭,是愛人?!倍嗝礃闼氐脑捳Z!這直白的語言飽含濃濃的愛!對學生的愛,對學校的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勞動人民的愛,對中華民族的愛。陶先生的“愛滿天下”如陽光雨露滋潤著每一個人。這是一種無私的愛,這種愛讓我為之動容。班里一名學生,爸媽欠了一屁股債,最終因還不起所欠的債被收監(jiān)四年。孩子沒人管,跟著哥哥生活,而哥哥年齡不大,也成家生子,根本無暇顧及他。無人管的孩子自由散漫,每天和游戲作伴。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后,我特別關(guān)注他。每天放學,我都幫他檢查書包,看看缺少什么。第二天,我給他買來。在同學面前,我鼓勵他相信自己,私下里找他談話,撫平他不安的心。有一次,自習課,班里亂糟糟的,他卻在那兒認真看起書來。我為之一振,當即表揚他,樹他為榜樣。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chuàng)造幸福。教師關(guān)心了解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當好學生的知心朋友,關(guān)心他,信任他,鼓勵他,無私地奉獻自己,讓愛付諸行動,在行動中體會愛的快樂,愛的幸福。
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一位哲人說過:“教師的愛能使犯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教師的愛是用深情溶化學生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密鑰?!庇脨圩虧櫭恳粋€孩子的心田,與孩子朝夕相處,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指責,多一分尊重,讓孩子在愛的土壤里自由自在地成長。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