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鳴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在教學中突破重難點知識的方法,是學生抓住知識點的有力依據。有效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從而更好地達成師生的雙邊活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提問有效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生動有趣的課堂問題,可以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識的欲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課堂提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還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就開始指名匯報,課堂提問流于形式,導致回答效果不理想,課堂教學質量下降。
2.教師為主導,學生為輔。教師一言堂,很少有與學生溝通的機會,即使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但也擔心學生沒有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分析,而盲目地打斷學生的回答,直接加入自己的評價。
這些問題嚴重限制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只有精心設計課堂問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才能積極地去探索、交流、分享,才能使課堂更加繽紛多彩。
一、掌握好課堂提問的時機
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他認為應該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預言而未能”的時候設置問題,才是提問的最佳時機。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課堂要細心觀察,善于捕捉提問的時機,巧妙引發(fā),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1.在教學的重難點處提問。在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很難理解的地方提問,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對知識點的深層次理解,喚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加強此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
2.在學生疑問點提問。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生疑惑不解的地方提問,給學生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探索,滿足學生的探求欲,能夠較好地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發(fā)散思維,整合新發(fā)現,從而獲得新的突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達到“問”恰恰是為了“不問”。
二、課堂提問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都是有靈性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很多差異,我們老師必須要對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有充分的了解,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課堂提問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問題設計要讓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理解。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的對象來回答,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讓他們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課堂提問要有啟發(fā)性
學生思維活動開展的過程其實就是數學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思維過程是按照一定的認知規(guī)律來進行的,對問題的思考總是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要設計一些深入淺出的、循序漸進的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以達到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例題:“糧店運進大米30噸,運進面粉的噸數是大米的3倍,運進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噸?”啟發(fā)提問:要求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噸,需要哪些條件?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fā)提問,有效引導學生抓住數量關系去分析、解決問題。
四、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教學活動應該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點,只有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出發(fā),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達到開拓視野、掌握知識技能的目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兩條小毛驢跑步比賽,小黑驢跑步的軌道是圓形的,小花驢跑步的軌道是正方形的,它們同時、同地、同向出發(fā),誰先到達終點呢?這樣的問題生動活潑,形象直觀,富有情趣。這樣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能喚起學生已有經驗并展開想象,促使學生積極投身到解決問題的情境之中。
五、要把握好課堂候答時間
課堂候答時間是指教師發(fā)問后給學生留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問后不要立刻就找學生來回答,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留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一般情況下,教師提問后要等待3秒以上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這樣對提高教學質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就會由單一的“質問方式”轉變?yōu)椤皩υ挿绞健保欣趯W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有效的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的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知識水平、認知特點,講究提問的技巧,勤于思考、樂于分析,真正將問題落到實處,問出思維的火花,很好地啟迪學生的智慧,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和諧。
參考文獻:
[1]宗緒亮,姜曉麗,張鵬鈞,等.讓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更有效[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8).
[2]陳華忠.“問”出靈動的課堂[J].學子(教材教法研究), 2012(11).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