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程麗老師的這節(jié)微課驗證了筆者的一個觀點:好的微課,是能夠超越課堂講授效果的。
當然,要實現(xiàn)這種“超越”,也需要很多條件:首先需要有深刻的教學理解,在此基礎上還要絞盡腦汁做好設計和創(chuàng)意,并熟練運用各種技術手段支撐設計和創(chuàng)意的實現(xiàn)。在該微課中,以上這些方面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下面,筆者將從選題、教學創(chuàng)意、媒體設計三方面進行賞析。
1.選題
高三教師最關注的無疑是“考點”,而且特別關注的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本微課的選題選在了“多元史觀”這一考點與知識點的結合處。高考試題經(jīng)常會涉及到教材中沒有安排專門課節(jié)的知識,而這樣的選題就體現(xiàn)了微課作為一種“學習資源”的巨大優(yōu)勢,彌補了教材安排和課堂講解時間不足的弱點。
2.教學創(chuàng)意
在教學創(chuàng)意方面,該微課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和卓越實踐。對于成熟期的教師來說,熟練講解知識沒有任何難度。然而,知識是否容易被學生理解,則取決于知識點與學生的“距離”,就歷史學科來說,知識本就遙遠,而用于解釋歷史的“史觀”就不僅僅只是“遙遠”了。
那么,如何拉近學生與“史觀”這一遙遠、抽象、枯燥的知識之間的距離呢?
微課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學生的“社交天性”,讓學生參與到制作微課的“表演”中。每個學生成為一種史觀的“代言人”。由于同齡人在學生心中的巨大影響力,學生會非常積極地去了解自己的同學到底在說些什么,并努力弄懂它們。對于一個學習者來說,只要有“動機”,就一定會投入“心理努力”,只要投入心理努力,就一定會提高學習效率,這就是“化被動為主動”。
其實,化被動為主動,化陌生為熟悉,化抽象為具體等,本身就是教學設計水平甚至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在微課中,這些教學設計原則就更為重要了。
3.媒體設計
有了優(yōu)秀的設計與創(chuàng)意,微課就有了一個堅實的地基。不過,要想做出能夠吸引學生的微課,精心的媒體設計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動感方面,本微課的畫面保持著高頻的運動,畫面基本上在2~3秒內(nèi)就會發(fā)生變化。這種動感,能夠極大地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
在美感方面,無論是照片、圖文混排,還是純文字排版,都非常美觀,讓人賞心悅目。這種情緒感受,也會提高觀看者的學習興趣,促進大腦進行知識加工。
可視化是微課設計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因為人的視覺通道最為發(fā)達,獲得信息的效率最高,視覺對于場景的記憶力也較強,還可以促進思維加工與信息編碼過程的發(fā)生。在該微課中,幾乎所有的語音講解內(nèi)容,都會出現(xiàn)相應的關鍵字提示或視覺形象,可視化水平較高。
情境感也是一個微課設計的重要原則。情境感可以讓觀看者的大腦沉浸其中,使大腦進行高效的信息獲取和深度的信息加工。
本微課表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教學技藝和很高的媒體素養(yǎng),充分體現(xiàn)了新一代教師的素養(yǎng)與風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