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宿舍內部的偷竊事件時有發(fā)生,如何處理好宿舍內盜事件,如何教育好偷竊學生,從根本上使他們認識到錯誤并改掉偷竊的毛病,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文結合筆者親身經(jīng)歷的一則宿舍內盜案例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大學生 宿舍內盜 教育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4-0140-01
一、案例事件始末
2017年3月的一天,2016級某班級學生小王上完課回宿舍后,發(fā)現(xiàn)放在衣柜里的現(xiàn)金少了600元,我作為班主任立即趕到事發(fā)宿舍進行處理,調查發(fā)現(xiàn)是同宿舍的小李偷了錢。在學生家長的配合下,老師家長一起對小李進行了深入的思想教育。小李認識到了錯誤,主動向宿友道歉并償還錢款。雖然獲得舍友的原諒,但小李的行為觸犯了學院的相關規(guī)定,最終系部給予小李記過處分。
二、案例事件的處置經(jīng)過
1.案例事件分析
通過和學生父母的交流以及綜合我對學生本人了解,我對小李偷取同學財物的行為進行了分析,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
小李性格孤僻,入學后一直難以融入到班集體,學習成績較差,他通過打游戲來逃避現(xiàn)實,逐漸形成網(wǎng)癮無法自拔。小李偷拿同學的零錢是為了打游戲,在多次未被發(fā)現(xiàn)后,漸漸產(chǎn)生僥幸心理,最終東窗事發(fā)。事后,小李表現(xiàn)出強烈的負罪感,認錯態(tài)度誠懇,這說明他本質不壞,只是在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上存在不足,相信他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
(2)家庭教育的原因。
小李在高中時,父母對他期望很高,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結果適得其反。進入高職院校后,父母很失望,認為兒子沒有出息,在學習和生活上對他疏于關心,親子關系產(chǎn)生隔閡,孤獨和自卑的心理使小李通過網(wǎng)游來逃避現(xiàn)實。小李不愿和父母溝通,即使在零花錢不夠的情況下也絕不主動向父母索要,沒錢上網(wǎng)的時候就開始偷拿宿舍同學的錢。
(3)學校教育的原因
小李由于性格孤僻,不和其他同學交往,對老師也是敬而遠之。小李無處訴說自己的心聲,常常感受不到集體的溫暖,心中的孤獨感和自卑感越來越強烈,只能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中逃避現(xiàn)實和尋求慰藉。與此同時,宿舍同學缺乏安全防范意識,現(xiàn)金在宿舍隨意擺放,也使得小李在這個案例中有了“可乘之機”。
2.后續(xù)教育措施
在分析了小李偷竊行為的深層次原因后,作為班主任的我有針對性地采取了后續(xù)教育措施。
(1)經(jīng)常鼓勵小李,任何人年輕的時候都走過彎路,希望他解開心結,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給父母、老師、同學展現(xiàn)一個嶄新的自我。通過多次談心交流,我們之間建立了比較穩(wěn)固的信任感。
(2)鼓勵小李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在活動中漸漸緩和他和其他舍友的關系,幫助他走出心理陰影重新樹立自信心。漸漸地,小李開始融入集體并被同學所接納,集體榮譽感不斷增強,學習上更加積極主動。
(3)幫助小李與父母融合親情關系。我多次和小李的父母電話溝通,建議他們更多地更耐心地和孩子進行溝通,給孩子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要對其少批評多鼓勵,我的建議得到了小李父母的認同。
效果:小李由自卑、自我封閉,逐漸變得自信、積極樂觀;在行為上,由孤獨地沉迷網(wǎng)游變得誠實守紀、融入集體。平時能主動打電話關心父母,主動找老師探討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主動幫助生活中有困難的同學。在學業(yè)上,能做到勤學好問,各科成績都有了較大的提升。
三、案例事件反思
(1)教管并舉、育人為先。對于類似小李的違紀學生,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出發(fā)點應是幫助學生改正錯誤重新面對生活,立足點是育人而不是抓人,教育者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進行育人。不能只把違紀學生批判處分了事,老師還有責任幫助犯錯的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幫助其擺正人生方向。
(2)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很多偷竊學生往往都是思想道德缺失,一念之差造成嚴重后果而追悔莫及。作為教育者,班主任要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能自覺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蝕。通過主題班會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通過開展班級活動增進同學們之間的同學情誼,鼓勵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yè)上,學成回報父母、報效祖國。
(3)家校聯(lián)動、共同育人。教育者要主動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創(chuàng)新家庭教育途徑,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家校聯(lián)動謀教育合力,發(fā)揮家長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為一體,建立新型的家校共育模式,實現(xiàn)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文晶.法制與德育教育模式相結合,恰當處理學生宿舍內盜事件——對一則學生宿舍內盜個案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0(7).
[2]黃文靜.家校共育——發(fā)揮“90后”大學生家庭教育作用新思考[J].高教論壇,2013(3).
責任編輯:楊國棟